蔥燒遼參:一道菜的滄海桑田

蔥燒遼參:一道菜的滄海桑田

像麻婆豆腐對於川菜有標誌性作用一樣,蔥燒海參也屬於魯菜與海參菜的旗幟菜。海參有很多做法,蔥燒卻是絕配,而且妙就妙在誘人的蔥香,紅潤馥郁的湯汁和海參微微有些彈牙的口感。

蔥燒遼參源於何時已經無法考究,但在魯菜中卻有著悠久的傳統。魯菜在其他地方開的飯店中,很多飯店以蔥燒海參作為招牌菜。

例如泰豐樓,是舊北京知名的八大樓之一,在光緒年間是京城的風雲餐廳。其招牌菜就是蔥燒海參、糟溜魚片、芫爆肚絲等魯菜。

據《清稗類鈔·飲食類》記載,清末民初年間,膠東著名高檔海產名菜“蔥燒海參”,在京城竟有“福興居、義勝居、廣和居”3家酒店同時推出。事實上,從清末到建國之前,很多魯菜名店都把“蔥燒海參”作為各自的頭牌菜,像煙臺的東坡樓、會英樓、悅賓樓、同升樓,青島的聚福樓、青島飯店、華僑飯店、中國大飯店,威海的東海飯店、慶和樓、中華樓,北京的豐澤園,上海的豐澤樓,大連的泰華樓等。

但是,由於地域口味等的差異,蔥燒海參,原來在整體的海參類菜餚中並不佔顯赫位置。多少年來,北京許多餐館製作的這個菜,色暗汁寬,味薄寡淡。袁枚《隨園食單》亦載有:“海參無為之物,沙多氣腥,最難討好,然天性濃重,斷不可以清湯煨也。”如果沒有濃郁的做法,那麼蔥燒遼參不一定能滿足異地消費者的需求。

蔥燒遼參:一道菜的滄海桑田

有鑑於此,北京豐澤園飯莊老一代名廚王世珍率先進行了改革。他針對海參天性濃重的特點,採取了“以濃攻濃 ”的做法,用濃色、濃汁、濃味入其裡,表其外,達到色香味形四美俱全。

當時,豐澤園四五百種菜品當中,真正稱得上看家菜的非王義均的蔥燒海參莫屬。王義均烹製的海參類菜餚確實堪稱海內外一絕。尤其是蔥燒海參,在“色”澤上呈紅亮色;“香”味上蔥香濃烈誘人;“味”道上鹹鮮適口;造“型”上十分美觀,成為海參菜品之首。

在1983年的全國烹飪技術比賽中,他憑著一道蔥燒海參,贏得了金獎。從此,在國內餐飲界有了“海參王”的美譽。

蔥燒遼參:一道菜的滄海桑田

豐澤園源於1930年,時北京新豐樓名廚名堂欒學堂、陳煥章辭職,由同德銀號和西單商場經理出資5000銀元,在珠市口開飯莊。股東在中南海“豐澤園”議事時,書法家李琦建議借用“豐澤園”為飯莊字號,並寫了匾額。飯莊以上層人士、社會名流為服務對象,20世紀40年代,欒學堂在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先後開了“豐澤園”。1946年,因分紅不均打官司,欒學堂敗訴。1947年豐澤園重新開業,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山東菜系飯莊,以“蔥燒海參”等著稱。

新中國成立後,豐澤園經營逐漸穩定。20世紀70年代,經萬里同志批准,豐澤園建了新的三層樓,於1972年4月開始營業。姬鵬飛外長前來察看時,看到“文革”中改名的“春風飯莊”匾額,立即指出:“外國朋友只認得豐澤園,你們馬上報告上級,要恢復老字號,掛‘豐澤園飯莊’匾額。”他再次來察看時,見還是“春風飯莊”牌子,就嚴肅指示:“豐澤園是老字號,是中國的文化,你們必須馬上改過來。掛上‘豐澤園’的老字號。”他為此還給萬里同志打了電話,很快恢復了“豐澤園”牌匾。

據說,毛澤東每逢有重要客人來訪,很多時會請豐澤園的廚師進園獻藝,而他最讚賞的是“烏魚蛋湯”。這裡還有招牌菜“濃汁魚翅”、“砂鍋魚肚”等等,當然,看家菜還是“蔥燒海參”。

時至今日,豐澤園的蔥燒海參這一道菜,一年竟然銷售超過一千萬元,成為了全國單店創收最高的單品菜餚。如今,要到豐澤園吃一頓正宗的魯菜,不但要點上金字招牌“蔥燒海參”,還有服務員在一旁講解菜品趣聞,這種特色創新服務在北京芸芸老字號中也是獨一份。“不吃海參,到豐澤園幹嗎來了”成為豐澤園眾多食客的口頭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