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南米,桂林市面上比米飯還要多的美食——米粉

桂林米粉是廣西桂林地區歷史悠久的特色傳統名小吃。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的早秈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

北面南米,桂林市面上比米飯還要多的美食——米粉

製作最最講究滷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滷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滷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北面南米,桂林市面上比米飯還要多的美食——米粉

傳說講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遊覽桂林山水。秦始皇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來到灕江一看,哇,灕江裡的鯉魚用手就可以撈到,於是秦始皇叫船家趕快弄來了很多魚,又給了很多錢。一餐不知道要用多少條鯉魚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灕江上游了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急得灕江裡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知道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你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了。

北面南米,桂林市面上比米飯還要多的美食——米粉

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歡他了,乾脆把桂林米粉的傳說內容改頭換面,改成桃花江上擺渡的年輕人,救了灕江的鯉魚王,鯉魚王問他要什麼報答,年輕人是孝子,說老母親有病,胃口不開,鯉魚王聽了,就教他學會了製作米粉的工藝,老母親一吃,又可口又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輕人是瑤族人,所以傳說講米粉最早是瑤族同胞做出來的。從前,米粉作坊壓花格窗上.總愛掛一條木製的鯉魚,就是根據這些傳說來的。

北面南米,桂林市面上比米飯還要多的美食——米粉

桂林米粉的粉一般分兩種:切粉與圓粉。切粉經過發酵處理,口感偏軟,形似麵條,食後比較容易消化。圓粉雖比切粉硬些,但比起廣東的米粉還是軟,而且不會爽滑到還沒在口腔待夠,就已滾入喉嚨。桂林圓粉能明顯感受到粉上一個個微細的小孔,柔軟而綿糯,能吸湯汁能增口感。

北面南米,桂林市面上比米飯還要多的美食——米粉

桂林的桂林米粉與外地化的桂林米粉,有著最明顯的差異,正宗的桂林米粉一般都是幹拌的滷菜粉。店家將粉撈入碗中,加一勺滷料,然後遞給你,剩下的,要加酸筍、酸蘿蔔丁、酸豆角、蔥花、香菜等等,加什麼,加多少,全憑自己操控,有些小店的配菜可達十幾種。

北面南米,桂林市面上比米飯還要多的美食——米粉

還有一項東西,絕對能稱為最佳配角——鍋燒。一碗粉,也就幾片鍋燒,切的極薄,跟寶貝似的。鍋燒是什麼?其為帶皮五花肉油炸至香酥,皮酥脆的好像能掉渣,肉軟而不膩。上等的鍋燒,用的不是五花肉而是豬下巴上那點肉,肉質細膩,肥瘦相容,口感勁爽。

老號營免費為企業宣傳,歡迎各企業與之合作;更多中華老字號文化,敬請關注老號營;如有轉載,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