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和電子是如何演變過來的,有何科學依據?

一排糖_gvw

電子是輕子,而質子和中子是強子。輕子和強子服從不同物理理論。強子的形成和強相互作用有關,而輕子卻和弱相互作用有關。粒子物理學告訴我們,強子是由夸克形成的,如果強子衰變過程中不涉及到弱相互作用,那麼就不會有電子出現。而在宇宙早期卻不存在中子與質子,也不存在其他強子,因為宇宙早期能量極高,夸克處於自由狀態,因此原子核無法形成,當宇宙逐漸變冷,原子核才逐漸形成。所以,題主的第一個問題答案是:質子和電子並非是中子演變過來的。簡單來說,質子和中子都是有夸克的色禁閉形成的,而電子的產生和夸克的產生則涉及到題主問的第二個問題。按照現代宇宙學的觀點,電子和夸克都是宇宙大爆炸產生的。

宇宙大爆炸和任何化學爆炸、核爆炸都不同。我以前回答過類似問題就說過,宇宙大爆炸應該叫“宇宙創生”,而不是“爆炸”。一般意義上的爆炸是有反應底物,然後“bang”的一聲變成產物。但是宇宙大爆炸沒有底物,它是“無中生有”。這是十分奇怪的事情,至少是現代物理學還不能解釋的。而且一切爆炸都是低能物理,而宇宙大爆炸卻是超高能物理!這是很大的區別。現代物理學認為在高能態(準確地說是相對論效應十分明顯的能標)下,物質都將以場的形式存在,但是在超高能態(即普朗克能標)下物質是以什麼形式存在卻不是很清楚。

當代物理學不能回答的問題很多,甚至連一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都無法回答。比如說三大起源問題:宇宙起源、物質起源、生命起源。這三個問題可以說目前所有理論都不能給出令人滿意的回答!因此,題主的問題在我看來,只有一些猜想,卻沒有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