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為此,必須立足國情農情,既要積極作為,又要防範誤區,有序有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誤區一: 忽視農民的主體地位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鄉村振興需要政府的主導和推動,但長期以來,在農村基層實踐中,有忽視農民主體地位的現象存在。

通過基層調研發現,在一些關乎“三農”的工作中,很少有人問農民自己希望怎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政府主體、農民客體”的局面。隨之而來的是,農民生產生活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農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沒有被很好地激發出來。在鄉村振興實踐中,應更加強調以農民為主體的原則,按照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重塑城鄉關係,在城鄉平等的基礎上尊重鄉村,讓廣大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真正主體。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誤區二:簡單地用工業化思路發展農業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鄉村產業中,最核心的就是農業。作為生態產業,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有著顯著區別。對工業生產來說,只要工藝相同,在任何地方生產的產品品質一般也會相同;而農業生產是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動進行的生產,什麼樣的地域生態環境決定著生產出什麼樣品質的農產品。

由於農業與工業相比具有自然再生產的獨特性,導致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存在著一系列不同的特徵。工業生產是勞動即生產、生產即勞動,而農業生產是勞動即生產、生產過程卻不一定都是勞動的過程,由此決定了工業和農業在生產方式、分配方式上的不同。因此,農業發展不僅要遵循與工業發展相同的經濟規律,更要重視遵循其自身特殊的生命規律和自然規律。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誤區三:照搬城鎮化要求和理念建設鄉村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鄉村的形成是人與自然長期演變的結果,很多鄉村都有千百年的歷史。因此,推動鄉村發展不僅要尊重經濟發展規律,還要尊重生態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要讓人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立足鄉村的特徵,順應各地的自然環境特點、農業的特色、文化和地理的特性,而不能把城鎮化的理念簡單照搬到鄉村,忽視延續了千百年的鄉土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應該看到,在此前一些地方的新農村建設中,由於簡單向城市建築看齊,導致鄉村模仿城市大建公園和廣場、整齊劃一集中建房,失去了鄉村獨特的味道和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失去了鄉村與城市相比所特有的價值。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誤區四:脫離工業化、城鎮化來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以工業化、城鎮化為發端的社會變革與發展,從根本上看就是鄉村變遷與城市發展的進程,是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演變、由農耕文明向城市文明演變的進程,工農城鄉關係變化是這一進程的本質特徵。正是由於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引發了農民收入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變革。數億農民擺脫了貧困,主要也是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和進城經商創業的農民商人自我奮鬥的結果,是工業化、城鎮化的成果。

因此,不能離開工業化、城鎮化來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將農業農村現代化與工業化、城鎮化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誤區五:以個別現象概括鄉村發展全貌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但如何看待和評價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鄉村變遷值得重視。應該看到,鄉村“空心化”“老齡化”等現象,在一個村、一個地方是真實的,但這種現象只具有特殊性,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因而判斷鄉村情況更多要靠科學統計,而不能依據個別現象。

我國幅員遼闊,區域差異較大,即使是同一區域內的不同鄉村,也因資源稟賦、區域位置、治理水平等不同存在較大差異。單憑哪一個村、哪一個地方的單一現象,不能概括整個鄉村發展的全貌。應該看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從取消農業稅到各種惠農政策的不斷推出,當前,中國鄉村的發展已經處於歷史上的最好時期。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誤區六:單純以土地面積評判農業規模經營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長期以來,人們基本認為,土地規模經營是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必由之路,沒有土地規模經營就不能實現農業機械化,也就不能用現代技術裝備來經營農業,進而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事實上,隨著科技發展,這個論斷的基礎已經發生了變化。

小型、微型農機的出現,打破了丘陵地區、偏遠山區的自然條件對農機使用的限制。同時,很多地方的農民採取社會化農機服務方式,使小塊土地也實現了機械化,他們還通過衛星導航和互聯網服務進行信息化的田間管理,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規模經營概念。比如,湖南省很多地方人均只有七八分地,山區人均只有三四分地,儘管規模較小,但這些土地除了插秧以外,基本上都實現了機械化耕種。北方一些地方的小麥生產也沒有實現大規模農場經營,雖然單個小農戶沒有裝備農業機械,但通過農業機械的社會化服務實現了統一施肥、統一收割。

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規模化發展,打破了土地規模的限制、彌補了其不足,促進形成了一種新的規模經營形式,賦予了農業規模經營新的時代內容。因此,需要重新定義農業規模經營,少數人服務多數人種田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已經成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有效途徑。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誤區七:對“資本下鄉”顧慮重重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現在有一種論調,認為“資本下鄉”存在侵犯農民利益的巨大風險,事實上並非如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對此,關鍵是要加快清除阻礙城市要素下鄉的各種障礙。

應該看到,沒有農村各種要素進城就沒有城市的繁榮。同樣,沒有城市各種要素下鄉就無法實現鄉村的真正振興。因此,對資本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發揮的作用,應科學理性看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因噎廢食。(作者陳文勝,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研究員)

鄉村振興不是脫離了農民自己玩,自嗨要不得!

新聞深一度

對“逆城鎮化”切莫誤判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地方出現了農民工返鄉現象,還有一些企業家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赴農村投資。由此,有觀點認為逆城鎮化已經形成趨勢,這種觀點著實值得商榷。

從制度設計上看,我國尚沒有真正實現逆城鎮化的渠道。隨著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對農村人口來說,相當數量的中小城市已經沒有了進入的戶籍門檻。但反過來,城市人口要想獲得農村戶籍,成為農村人,這條路卻是走不通的。

與此同時,參照城鎮人口的定義,目前可被算作逆城鎮化的人口其實並不多。進城生活、就業6個月以上,才可以被統計為城鎮人口。延續這樣的定義,逆城鎮化的人口就應該滿足到農村生活、就業達到一定時間(比如6個月)的條件。這樣來看,偶爾到農村去度假,或者到農村投資並且在農村生活一段時間的企業家等,都稱不上是逆城鎮化的人口。

應該看到,城鎮化發展的下一步方向是城市群化。更多的人口將集中到都市圈、城市帶這樣的城市群中,核心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都能獲得不同意義上的發展機會。隨著行政壁壘與要素流動障礙的逐步消除,核心特大城市將在更大範圍內吸引人口;其他各類中小城市依據各自特色發展的定位也能吸引到一定人口。在此過程中,各類城市之間的聯繫會越來越密切,逐步實現城鎮空間的優化。

觀察西方發達國家的城鎮化進程,可以看到,美國1920年的城鎮化率超過了50%,然後開始邁向城市型社會。此後多年,美國的發展趨勢就是向都市圈化發展。我國的城鎮化率不到60%,遠未達到高度城鎮化的狀態,但隨著交通、通信等條件的改善,一些城市人口的生產與消費行為有離開城市特別是城市中心區的跡象,對此需要重視與研究。但是,大規模的逆城鎮化並沒有到來,城鎮化仍然是發展的主導性趨勢。

當前,我們討論逆城鎮化,有兩個現象要特別注意。一是一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由於承載能力有限,難以承載大量外來人口的工作和生活。此時,逆城鎮化已成趨勢的觀點剛好為這些城市的相關決策提供了一個支撐。二是就一些三四線城市乃至鄉村的“開發熱”“房地產熱”的苗頭,有些機構將“中國出現了逆城鎮化潮流”作為這些現象的理論支撐。其實,這都站不住腳。

總而言之,在一些大都市區域,逆城鎮化的跡象的確值得關注,但是我國相關制度設計以及發展現狀都表明,尚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逆城鎮化潮流。我們要高度重視一些逆城鎮化現象,但亦需避免對總體形勢形成誤判。

守著一畝三分地,兼職種地總監,有做農業的朋友,歡迎來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