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無爲」,究竟是什麼意思?

丘心客Q

在老子認為,“無為”是終極的和諧之道。

這裡的“無”,不是“沒有”的意思,而是“實有似無”。

“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是老子的核心思想,“無為而治”主要是指聖人、君主的無為。

老子認為,“道”為世界的本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為萬民之主的聖人、君主“法自然”,就是要效仿“道”而為之,即像“道”那樣“無為”。

“為無為,則無不治。”在老子看來,聖人、君主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也就是看著表面上不管,而實際上卻達到無所不管的境界。如果不是“無為”,而是“有為”,統治者不是處“無”,而是佔“有”,這就可能被侷限而不能總攬全局。

“無為而治”,是老子對理想的社會管理方式的一種表達——聖人、君主的無為之治是實現社會自然、和諧的最好方法。

老子提倡,聖人、君主要改變傳統的“治天下”“取天下”“蒞天下”的觀念,在社會管理上,要避免直接的強烈干預和控制,避免社會整體發展的突然變化和震盪,避免社會各部分之間和不同人之間的劇烈衝突,這樣才可以保證社會發展比較自然、和諧的進程,沒有發展軌跡的突然中斷或轉折,沒有過多的鬥爭或戰爭。這種無為之治也就是實有似無的行為。

老子之後,“無為”的概念發生了一系列演變。

楊朱把“無為”的原則引向貴己養生,“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把老子的“無為”改造成了重視肉體生命價值的無為。

莊子沒有老子的悲天憫人的態度,他對現實已經完全失望,他也沒有楊朱那種對身體髮膚的珍視,因此他把“無為”發展到了無心無情的絕對化地步,主張在現實生活中要超脫一切,什麼都不必在意,直到完全超脫現實並進入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精神境界。

莊子後學中的述莊派把“無為”運用於技藝的創造,強調在進入創作狀態之前的凝神虛靜,成為後代“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臟,澡雪精神”的文學創作理論的先河。

莊子後學中的無君派繼承了老子“無為而治”的理想,但落腳點不在於社會整體的自然、和諧,而是個人的性命之情的絕對價值。

莊子後學中的黃老派則明確提出了“君無為而臣有為”的觀點,明確把“無為”與“有為”作為一對概念協調起來,把“無為”的理論引導到可操作的方向,為漢初黃老之學走上政治舞臺提供了理論準備。

《淮南子》在黃老之學興盛的大氣候下,接受《韓非子》等思想的影響把“無為”引向了理性的行為原則,把無為定義為“因物之所為”“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無為”變成了從條件出發的有為,這是“無為”論的理性化的高峰,但是也與老子最初概念的“無為”有了很大不同。

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在現代社會仍然有著極強的借鑑意義。“實有似無”的社會管理行為,具體說來,就是通過最少的、必要的、有效的法律、制度把社會干涉行為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實現社會的自然、和諧與個人自由的協調發展。通俗來說,在底線之上,儘量少管,不該管的就不管。

“無為而治”在今天也提醒人類注重和自然、注重人類內部的和諧相處。

一般說來,人類的錯誤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過分的行為造成的,一類是努力不夠引起的。努力不夠造成的後果可能是嚴重的,但畢竟沒有消耗過多的人力、物力,留下的空白也可以彌補。過分努力所造成的危害不僅可能更為嚴重,而且更難補救和恢復。因為不僅要拆除、清理、醫治原有努力所造成的障碌廢墟和破壞,而且還要承受人力、物力甚至生命的巨大代價。

比如,人類為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破壞自然環境,竭澤而漁之後又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彌補;比如不顧經濟發展進程,造成很多基本建設的爛尾;比如,土地財政造成的高房價;等等。

因此,“無為而治”的思想,在今天也有助於防止過分的社會支出,它相當於人類社會行為的剎車機制,沒有減速和制動機制的社會治理,往往會走向毀滅之路。


麻辣一加一

很多人從字面上理解,認為“無為”就是不作為,就是什麼都不做。


孔子叫我們做,難道老子叫我們不去做嗎?絕不可能。老子不辭勞苦一直跑到函谷關,又寫了五千字《道德經》,這不就是在有作為嗎?所以,無為,不是不作為。

人如果什麼都不做,就是死人。坦白講,人活著就是要動,動就是要做事,不然就是亂動。


老子不可能否定人要動,不可能否定人要做事,所以“無為”絕對不可以解釋成不做事情。


這個“為”,是違反的意思,你要做事可以,但是你不能違反自然的規律,就這麼簡單。聖人一天到晚都在做事,而且做的每件事都順應自然規律,他就叫聖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微眾信公號:曾仕強


曾仕強

老子的“無為”是一種哲學主張,是針對人類與生俱來就有的自以為是、過度作為的天性而說的,是老子哲學之中針對人事要害方面的思想核心之一。“

無為”不是無所事事,遊手好閒,而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君有為於臣而無為於具體事務;樵夫有為於斧而無為於木;船伕有為於漿而無為於水。

為君者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有多能幹,多麼不得了,凡事親力親為;而是要有識人、知人和用人之智。劉邦的武力值遠遠低於項羽,根本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韓信的武力值高,原本還是項羽的手下,但項羽沒有知人之明,還要殺韓信。劉邦認知韓信的武力值之後,築壇拜將——君有為於臣,把軍事方面的工作交給韓信——無為於具體事務。如果劉邦有為於具體事務,在軍事上頻繁插手,韓信沒有了舞臺,劉邦能得天下嗎?!

現在人類所面臨的資源衰竭、生態惡化、食品危機、醫療危機和沒法可持續發展的困境,就是沒有遵循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主張,讓科技力過度作為若的禍!西方哲學本原的迷失使西方人找不到宇宙和生命的終極存在和終極依據,在機器革命取得的成就面前心理過度膨脹,自以為是,天不怕地不怕、無知者無畏,不知道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老子的“無為”,就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認識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來配合,該自然完成的事,就交給自然來完成。

食物是人類的安身立命之本,食物體是自然力的產物。用化肥和農藥代替農家肥和生物防治法,食物體就由自然生長改變為非自然生長。以催紅素為代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改變了食物體的自然生長節律,生長時間縮短了,天地大自然元氣場孕育的時間不夠,食物體內部毒素橫行、氣機紊亂。

作為先進技術從西方引進的食品工業,更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各種各樣化學性的食品添加劑,通過工業化的生產線和方便加工的化學添加劑,把食品就像是肥皂一樣的生產出來,裡面添加著大量的欺騙消費者的感官性狀——視覺、味覺、嗅覺和口感——的色素、香精、防腐劑、抗氧化劑等。讓化學物源源不斷地進入消費者的體內,使人類由自然人變成了化學人……

轉基因食品更是科技強暴自然的產物,這種科技過度作為改變食物體創造方式的技術竟然被無知者無畏的美國人稱之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生物技術成就。西方一本科幻小說裡面說:“

窺探上帝權力的人,必將帶來毀滅!”很多國家的研究都發現,轉基因食品不僅會帶來癌症和各種惡性疾病,更嚴重的是會帶來人類生殖力的急速下降,如果發展下去,會直接導致人類族群的滅絕!

從老子“無為”的思想主張之中,我們可以知道與天地大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

離自然越近,離疾病越遠;

離自然越遠,離疾病越近。

郭文喜於2017年5月31日晚8:30


文喜有話說

“無為”有五層意思:

1.自然而然為之。不求而得,弗為而成,而不是出於主觀意志的強行為之,出於目的心的刻意為之;

2.為之於其兆未生。也就是為“無”。就像扁鵲他大哥,別人病還未起就被他治好了,所以反而沒人知道他會治病,是以無為;

3.順勢而為。順其勢而自然成,則功成事遂,百姓都說:“我本來就是要這麼做的啊”,而不知道有人居於幕後主導,是以無為;

4.以“無為”為為。“無為”,既是處世方法,也是治世目標。《莊子》中描述的治世是什麼樣的呢?“黎民百姓日常處居沒有明確的目的,交往走動也沒有確定的方向,口裡含著食物嬉戲,鼓著吃飽的肚子游玩”。

百姓悠閒自在而沒有什麼可以追求的目標,吃飽了飯也沒有什麼可以忙碌的事情。這就是“無為”之治世,因為天下平安無事。百姓連走動都沒有明確的方向,與人交往也沒有潛在的目的,又哪裡還會有什麼爭執和動亂呢?

老子說“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治理國家,以不擾亂民眾,不縱慾生事,讓自己無所作為,為為;以能把自己解放出來,讓國家自行運轉,讓自己無事可做,為事;以能讓國家平安無事,生活淡然無味,為味。如此則沒有忠孝仁義的好品德冒出來,沒有可歌可泣的偉大事蹟發生,這就是相忘於江湖的治世。

我:

5.不親手施為。任何人的能力都有侷限,不可能做到無所不為。但只要不輕易動用自身的力量,不事事親力親為,就不會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就可以做任何事——“無為而無不為”。只要懂得用人之力,用天之力。

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能做好一方面的事情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就算是聖人,也不可能做到精通一切技能。但只要懂得用勢用人,就可以做任何事情。合理地搭配人員,發揮每個人的特長,順其勢而為之,又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呢!


道家大師兄

  當人群集聚起來形成更大的社會,當氏族和部落逐漸的瓦解,而新社會看起來未必比舊的生存方式更好,那作為當時的智者,老子,對此深感痛心同時也深感無力,正所謂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而老子心目中的烏托邦——小國寡民,以及雞犬之聲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是絕對不可能存在了,當然事實上也從來沒有存在過,這就是為什麼老子最終只能是一個哲學家或者玄學家,從來不曾是一個人類學家的根本原因。

  在這樣的背景下來看老子希望上層統治者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就很容易理解了。而限於各種技術條件依然很糟糕的古代社會,統治者的雄心壯志通常帶來的都是災難,因為最常見和基本的雄心壯志就是開疆拓土,就像現代人玩的古代擴張故事,但擴張彷佛是每一個文明的內在本性。看看下面這個視頻,就能明白一件事,文明沒法去無為的,不管內部有著種種什麼問題,但固守大概只會被別人吞併,在老子生活的時代,整個世界都進入了這樣的模式之中。直到人類把地球基本上瓜分殆盡。所以,從這一點看,老子提出的無為,只有小聰明沒有時代的大智慧是毫無疑問的。

\n

{!-- PGC_VIDEO:{"thumb_url": "1ca7000b6d24f4f5fde0\

三思逍遙

謝謝!很多人對老子的“無為”很有興趣,經常總是掛在嘴上,但是“無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又是如何來實際應用的?

1、“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恰恰相反,“無為”是什麼都要做,但是又要完全不能違反天理,不能違反自然,這才可以稱為“無為”。

2、這裡的“為”是違反的意思,不要當做“作為”來理解,也就是不違反天理,不違反自然。

3、當你什麼都要做時,這才能叫“無為而無不為”,也就是“無為”的重點是“無不為”,什麼都要做,要養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態度和習慣,但是你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考慮合不合天理,如果不合天理,你遲早會得到很壞的後果,後患無窮。

4、“無為”有什麼功用?掌握好“無”字就可以天下無敵。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原是大學校長,他做領導很長時間,30歲就當上中學校長,後來60歲大學校長退休。在這期間,他的所有幹部問他任何問題,他都不會直接給幹部答案,而且永遠只有一個回答:你的看法怎麼樣?他非要讓幹部把他們自己的看法說出來不可,因為幹部自己說出來,他就會很輕鬆,也就沒事了,否則他肯定累死了。

每當幹部說的時候,他都細細聽,但是幹部一開口,他就知道幹部有沒有全盤掌握,掌握到什麼程度了,是不是很用心,有沒有得到其他同事的支持等,他都聽得出來。如果幹部講得很滿意,他就會問幹部,如果找你這樣的話你有沒有經費?你人員配置夠不夠?你的時間夠不夠?你有沒有把握?基本這樣一下來,幹部全部包了,最後他說照你的去做,我沒有意見。

你看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意見,幹部一個人在那裡獨挑大樑,回去後有問題趕快解決,有困難悶聲不敢說,說叫你講沒有問題呢。他當校長就會非常輕鬆愉快,如果你想要給幹部答案,你就完蛋了,當領導要什麼都知道,但是什麼都不要管。你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幹部就會蒙你,但是你一管就完了,事必躬親,看看諸葛亮就知道了,你甩不掉,別人就會袖手旁觀,最後累死的肯定是你。

這就是“無為”的妙用,當然還有很多方面的應用,請大家多多在生活工作中在體悟!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點點不成熟的淺見,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謝謝!


自由小小影

“無為”是老子哲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概念,準確點說應該是“自然無為”。“自然”就是順其自然,老子認為任何事物都應該順應它自身的情況去發展,不應該人為的加以干涉。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是針對“有為”而言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為,要遵循“道”,遵循“自然”,這個對象是針對統治者而言的。老子正是看到了統治者的獨斷專行,導致社會紛亂,民不聊生,才極力呼籲“無為”這一主張。


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的意思。而後人對老子的“無為”思想產生了很大的誤解,韓非子如是,程朱更甚。人們認為“無為而無不為”是表面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直指老子為陰謀論者。其實並非如此,而“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思是說,不妄為,就沒有什麼樣情做不成的。“無為”乃是一種處事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乃是指“無為”(不妄為)所產生的效果。《老子》第三章上所說的“為天為則無不治”和上面的意義相同。


我們常常提到“無為”就把老子歸為出世的學說,他並不向孔子或者儒家那種入世學問,其實老子並不反對人類的努力,也不反對人們有所作為。老子其實是鼓勵大家去做的,去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但是要做到“為而不待”“為而不爭”。做但是不要把持,不要爭奪,不要對於努力的成果去伸展一己的佔有慾。


老子既然主張“自然無為”,便不會勸你不要做什麼的,而是允許每個個人都能依照自己的需要去發展他的秉賦。從而達到消解人類社會的紛爭,人民生活幸福安寧的目的。“無為”只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方法而已。


安意如

五千言的《道德經》的內容概括起來,就是”無為而無不為”這個道德準則,光解釋”無為”是兩千多年來斷章取義,望文生義的通病,這是誤導人們不做事,等著天上掉餡餅,為什麼不解釋”無不為”呢?這不是兩千多年來對《道德經》的明顯的錯誤認識嗎?今天我就向具備非凡智慧的精英們公開”無為而無不為”這千古之秘吧。人生在世,無不希望得到各種福報,無不追求功名利祿,但是,所有的功名利祿無論對任何一個人來說,總有一些是份內的,總有一些是份外的,如果一個人去追求份外的福報,那就是去追求災難,無論如何,將不會善終,今天落馬的高官便是證明。那麼,怎麼知道自己的份內和份外福報各是什麼呢?這個內容在《道德經》中的第四十二章中,由於老子對道的論述的語言非常精煉和簡潔以及霸道,再加上有時說頭不說尾,有時說尾不說頭,不好直譯,只能義譯:用廣義陰陽,狹義陰陽,個體陰陽結合一個人出生的時辰,便可知道一個的份內和份好福報各是什麼,這樣,一個人的道德準則就形成了。第一章中的:”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的意思是:因此,堅持不謀取份外福報,即使是巨大的,唾手可得的功名利祿,也要象瞎子一樣看不到,一點都不能謀取。這就是“無為”。”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的意思是:堅持追求和謀取份內的福報,即使是微小的,難以獲得的,也要去追求和謀取,一點都不能放棄。這就是”無不為”。”無為而無不為“簡稱為道,中庸和《道德經》。孔子的”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其中的”旁行”就是追求份內福報。”知命“就是知道自己的份內福報和份外福報各是什麼。”天之所助者,順也”,其中的”順也”就是追求份內福報。因為道有這麼偉大,所以,孔子才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老子才說”道為天下貴”《中庸》來自《道德經》中的”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大學》來自《道德經》中的”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論語》中有一百零七個君子之詞,知道”無為而無不為“這個準則的人就是君子,這個準則就是”故君子子必慎其獨也”的根本保證。孔子對道評價說”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譯文:福報不僅能使人形成很多大德,還有化解災難的功能,但是,這些充滿自然界的福報沒有被充分利用,看到這種情況的聖人你很憂慮,然而,這些沒有利用的福報並不會與聖人們一同感到憂慮。道是天下最偉大的事業和德業,因為道使用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福報,所以道是天下最偉大的事業,一個無德的人知道自己”無為而無不為”這個道德準則後,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成為一個有德的人,因此,道這個事業在找大錢的行動中,還給自己積累了千秋功德。這個道要國家掌握才能發揮其福澤蒼生,恩同再造的巨大功能。所以,老子和孔子都一直向帝王推薦道。如果有遠見的企業從事道這個行業,其商機有:現在所有對《道德經》《繫辭》《中庸》《大學》《論語》解釋的書都是廢品,這就需要解釋這些經典的新書,這是面向世界的商機,僅此一項,產業有多大可想而知。給人們制定”無為而無不為”這個準則的服務費也是不錯的商機,不管是任何想從事這個行業,我都無償的幫助他,因為幫助人是我的幸福。好象有這麼一件事:大概情況是:2月25號吧,中國的頂的科學家們對陰陽是不是科學進行辯論,有一教授說,陰陽不是科學也不會產生科學,他所學的全是外國科學,所教的也全外國科學。我要什事實證明他說的是錯的。


手機用戶9022690001

直接說答案吧。

老子的無為,說的是不為那些不合天道的人之道。

在《道德經》中,無為,是“無”之為,“無”為天地之始,常道,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角度上來看,也可以作為天道,表示自然規律。

《道德經》認為,知常不妄,“不知常,妄作兇”。

唯有順應天道的“無為”才可以使聖王帶領天下得以長治久安,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那些人為設定的人道準則,都不是真正唯一的正常的“道”。


平凡2850

要真正理解老子的“無為”,不能從我們現在習慣的哲學角度去認識。而是搞清楚老子所有學說的大背景,也就是說,我們得知道老子在說的實質是什麼。

所以,我們要搞清楚這個幾個背景:

1、老子的世界觀是【重疊結構世界】

我們一般人能理解的世界,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單一結構世界】

而老子的世界觀是【重疊結構世界】,也就是說,完整的世界,是由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重疊而成的。

陰陽太極圖,也是【重疊結構世界】的結構展開圖

所以,要讀懂老子,對【重疊結構世界】的理解非常重要。


2、世界是重疊的,人體也是重疊的

世界是重疊的,人體當然也是重疊的。人有一個色身肉體(陽體),還有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真體(陰體)

按照陰陽家陰為實,陽為虛的認識,看不見、摸不著的陰體才是我們真正的體。


3、重疊的人體,擁有兩套不同的心智系統

色身肉體上帶有第一套心智系統,

看不見的真體上帶有第二套心智系統


用第一套心智系統發生的行為,老子稱為【有為】

用第二套心智系統發生的行為,就是老子講的【無為】

當然,第二心智系統不經過訓練,一般人是不會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