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吃不起,果農賤賣不成,碾碎「荔枝」,背後暗含至深經濟學

豐收亦憂,災亦憂

大家吃不起,果農賤賣不成,碾碎“荔枝”,背後暗含至深經濟學

炎熱的夏季已經到來,酷暑天氣,人普遍厭食,吃點水果可降溫去,也替代下主食。

西瓜、荔枝、芒果就是這個季節熱銷的果實。

作為消費者我們希望水果越便宜越好,大家就可以放肆恰。而這可能與商家、果農的利益相反。

天公作美,風調雨順,果農就能迎來大豐收。而遇上天災,果實可能顆粒無收。

但無論天氣好也罷,壞也罷,豐收抑或減產,果農的憂愁永遠不消。

豐收了,可能滿大街都是,果農的水果可能就不值錢。減產的話,總是賣的很貴,果農卻沒有貨。

果農賣不值錢,為何大家吃不起

大家吃不起,果農賤賣不成,碾碎“荔枝”,背後暗含至深經濟學

前幾天往上留流傳著廣西靈山果農踩爛了一整車的荔枝是信息。五毛錢1斤,果農悲痛欲絕,還不如扔掉。

然而我們消費者5元錢都難買到。老司機樓下水果店動輒就八九塊,地攤上也是六七塊錢一斤。

荔枝5毛錢一斤果農還不好買,而我們5元還吃不到。差別怎麼就這麼大?

一衝動可能就有朋友想,咋到廣西進一批迴來,賣4元錢,敢情也能賺不少。

其實,沒想得那麼簡單。

首先去廣西收購,你可能要找代理,因為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太多不方便。找代理,那麼代理就要抽一部分利潤。

等收購完畢,要想辦法運回來,車輛油錢、司機費用、過橋、過路費費,可能成本就要增高兩三塊。

再加上點損耗,你到手成本可能也得四塊,這不你還要賺一波,如此6、7塊的荔枝也情有可原。

要是你想做大點,給商場、超市供貨,這些商家還要拿走幾十個點利潤。關鍵是水果還容易爛,損耗你得計提吧。

如此荔枝、芒果、西瓜等產地賣不出去,消費者又吃不起。

倒掉是為了市場迴歸合理

大家吃不起,果農賤賣不成,碾碎“荔枝”,背後暗含至深經濟學

在地方,果農很多都是受到政策驅動的,比如引進樹苗,起初人不敢重,政策大力扶持,給不鐵,找專人技術指導,種不好還賠錢,於是就遍地開花了。

然後就是供大於求......辛辛苦苦勞動換來的是5毛錢,這個錢還不如不要,反正對自己來說很蛋疼,一氣之下荔枝、西瓜、芒果等等全部當垃圾處理。

老司機這時候就想到了美國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也發生過倒牛奶、扔棉花的事件。

那時候美帝生產力發展的不錯,可普通老百姓口袋裡還是沒有銀子,也可以說是供過於求。

老百姓兜裡沒有錢就要通過各種方式去貸款,提前透支收益來消費。企業收不回錢就想辦法找銀行、股市弄。

於是金融業崩盤,供大於求,於是物價暴跌,企業只能破產。

想要恢復正常,必須要穩定物價。要穩定物價就要清理過多的商品。

如果把商品廉價或者免費送出,價格更會跌,另一方面需求就沒了,還不如倒掉。

1929年倒牛奶、扔棉花的事,現在果農正在做。

其實簡單的行為背後確實深厚的經濟學,大家說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