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權下放到所,中科院放心嗎?

鄧麥村曾經擔任過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長。在他當所長時,中科院每年都對大連化物所進行考評,大化所每年都得出一本“藍皮書”。“現在好了,中科院改革後變成了每五年對研究所考評一次。這會減去很多形式主義的東西,減輕所裡的負擔。”如今擔任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的鄧麥村感觸頗深。

科研管理权下放到所,中科院放心吗?

6月29日,中科院公佈了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建立綠色通道的具體措施。鄧麥村說,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今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要求對科技管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要尊重科研規律,開闢綠色通道,培育創新生態。“中科院黨組對此做了部署,提出將進一步落實‘放管改’改革,為科學家開闢綠色通道,加快解決束縛科研人員手腳的許多管理問題。”

如果一項研究已經取得一些重大成果,並且被國家領導人寫入了新年賀詞,你說這個項目還用再搞什麼立項諮詢論證嗎?現在中科院說可以不用了。類似列入黨代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或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將可以免除立項諮詢論證環節。

“像這樣的新舉措,中科院這次出臺了10項。”中科院發展規劃局局長謝鵬雲詳細介紹了“放管服”的具體措施,包括簡化立項審批程序、優化預算編制和評審、優化財務驗收、下放800萬元以下資產使用和處置權、強化用人單位引才的自主權、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等。

比如,先導專項是中科院2010年經國務院批准實施的重大科技項目,每個項目基本都是億元級的。當時為了把研究方向真正導向到國家重大需求上,中科院對每一個項目都是慎之又慎,要通過兩次院長辦公會議討論。一次是審議專家諮詢論證結果,決定是否立項,另一次是審議如果立項後靠何種技術途徑、什麼樣的組織措施才能實現和解決。“我們將把兩次審議改成一次,縮短了立項週期。”謝鵬雲說。

科研管理权下放到所,中科院放心吗?

中科院有200多個院重點實驗室,對實驗室的考評是一項繁瑣而艱鉅的工作。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黃敏說,現在由每5年一考評改成每5年一函評。比如,今年可能只考評化學學科的重點實驗室,“我們採用函評的方式,讓專家評委對送交的函評材料考核打分,然後分別挑一些得分高的檢查一下,挑得分低的檢查督促一下。”

中科院能夠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建立綠色通道,是因為在此次改革之前,中科院已經通過多年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比如,“百人計劃”是1994年中科院在國家率先實行的人才引進計劃。為了防止有的所“因人設廟”、把人才“囤積”在所裡,所以“百人計劃”的審批權主要在院裡。2011年,中科院各個研究所都按照“一三五”規劃(一個定位、三個重大突破、五個重點培育方向)凝練了研究所的科技創新目標,在這種條件下,引進人才並“因人設廟”就沒有必要了。在研究所科技目標之外,你引進非主要科技目標方面的人才,即使幹出點成績依然不能給研究所帶來好評。所以這次新舉措中把“百人計劃”人才的管理權下放到了研究所,不會導致研究所亂引人才。

謝鵬雲認為,“放管服”改革及科研管理綠色通道的建立,是簡化了管理環節,而不是降低了管理水平。比如,研究所的人力、資金、科研基礎條件資源配置及相關管理,都可以通過中科院的ARP網上系統實現監管。

秘書長鄧麥村更直白地說,要充分相信絕大多數科研人員都會遵守國家法律規定,“儘管可能有極個別的人會偏離國家規定的要求,但大多數人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