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特區,爲什麼只有深圳一枝獨秀,遙遙領先?

鄂快樂使者

四大特區,為什麼只有深圳一枝獨秀,遙遙領先?四大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為什麼到目前為止,只有深圳的發展是飛速向前的呢?為什麼其他三個特區在政府的極力扶持下也仍然是沒有發展得起來呢?

首先觀察一下他們的地理位置,都是靠近海岸的,按道理來說的話,應該都是海上的交通便利,利於海口運輸和海港發展。一般中國有句古話:靠近海港無窮鄉,意思是說,只要靠近海港,便可以爭取到最優越的地理位置來提高海上貿易的發展,而四大特區都是生長在海港沿岸的城市,為什麼單單的只有一個深圳發展起來了呢?

其實要說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一個城市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並不是只單單的體現在是否靠近海港這一點的哦,還有是否靠近其他周邊一些發展較好的城市,這個城市所處的周圍交通是否便利,城市的人才是否能被留住,人才引進是否做的到位,招商引資這一塊,把控是否嚴格,綜合這一些列原因,才能做出最綜合、最公平公正的判斷。

說回其他三大特區,放眼望去,珠海、深圳、廈門、汕頭,都是地處偏南一些的地理位置上,而且他們的佔地面積只有深圳的30分之一那麼大,就單單說地廣人稀物產豐富都完全可以將其他三個城市擊敗的體無完膚,更別說還有一個更厲害的因素了。

其實深圳的發展離不開它背後的城市,香港。

眾所周知,香港是我國發展最前沿、科技最發達、金融領域最領先的城市了,要說香港是第二,沒人敢稱第一,而深圳剛好離香港僅有一步之遙,香港的一些最新資訊和風勢動向完全掌握在深圳的手中,怎麼可能發展不起來呢?


潘那白

還記得其他4個經濟特區嗎?

是不是覺得其他特區的存在感略低?



為啥深圳一枝獨秀,

故事開始是這樣的:

(畫風突變)




四隻特區妹子學習狀態對比:

靠小香豐厚資料,

頭懸梁錐刺股勤奮溫書的小鵬。

勞逸結合和小澳(捲毛劉海遮眼妹),

玩牌玩high的小珠。

一邊學習一邊和灣妹,

互相提防的小廈。

以及自己一個人看書,

表情信息量巨大的小汕。



國家給出的特區政策是沒有厚此薄彼的,

但據統計,

深圳2015年GDP達到1.75萬億元,

而其他四個特區GDP加一起也只有1.1萬億元。

為什麼只有深圳能夠躋身一線城市?

原因有很多,

先看看其他4個特區的情況:

身邊有個壞蜀黍——珠海



珠海毗鄰的澳門經濟總量無法與香港相比,而且是靠“吃喝嫖賭抽”發家的長者,家長怕他“學壞”就不讓珠海跟長者學習怎麼發家。所以,澳門對珠海的輻射作用很小。

珠海發展將寶貴的資源過多地投入到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上,隨後又將大量的資金花費在大港口、珠海機場等大工程上面,而工業投入不足。



這也是造成珠海現在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但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原因。

固執守舊的老頭——汕頭



汕頭人有很強的鄉土觀念,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較大,語言的相對封閉,嚴重影響了其對外來人員的吸引力,對外來人口的不夠包容。

汕頭對接的是海外華僑,俗話說“海外一個潮汕,本地一個潮汕。”

東南亞的潮汕商人,本身也沒有慾望對汕頭進行投資(東南亞本身就有很多廉價勞動力),而且經濟實力也無法與香港的商人比較。

對面的孩子不聽話——廈門



廈門對接的是臺灣。但由於兩岸政治分歧,兩岸貿易渠道尚未完全通暢,臺灣經濟對廈門的輻射拉動有限。

廈門的對臺商貿政策優勢不明顯。臺商很樂意投資珠三角這些區位條件優秀,有一定的人口基數的城市。

而且,在特區發展的前期,臺商主要通過香港這個中轉點對大陸進行投資的,本來與臺灣距離最近的廈門,反而沒有與香港更近的深圳對臺商來說更有吸引力。

沒有提及海南了,因為它出生的有點晚了。



而深圳的成功原因是全方面的,

天時地利人和,資源盡佔!

深圳獨有的優勢有以下幾點:

一、中央政策支持



看一下特區1980年到1990年大事記,深圳的投資大事記數倍於其他3個的總和。

從特區開始籌建時交通部香港招商局投資的蛇口工業區。到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調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20000人到深圳執行基建任務。

中央對深圳有許多投資支持,蛇口工業區、華僑城、招商銀行、平安保險、康佳、中集這些知名企業無不源於中央企業。

中央企業引導投資既帶動了深圳的發展,也優化了深圳的投資及就業環境。

二、成立面積最大



特區面積大,一方面意味著更多的製造業可以轉移到該地區;另一方面意味著區域內新制度相對舊制度的比例更大,區域內改革的阻力更小。

基礎落後則意味著不需要推到重建,只需要從零開始。因此,深圳一開始就走了綜合性經濟特區的發展模式,特區與城市管理用一套體制,效率相對較高。

而在汕頭、廈門地區,由於特區最初的面積很小,引進的工廠很快就飽和了,原本意欲進駐的企業也被迫選擇深圳。

另一方面,由於特區最初設立的面積小,即便是後來面積逐步擴大,但是特區一開始與城市的體制不相符,這樣便造成缺乏長遠的規劃與城市定位。

三、香港老司機帶路



香港從宏觀到微觀都極大的幫助了深圳的早期發展,甚至整個中國,啟動了與國際接軌的第一步,這沒有什麼好迴避,和不能承認的。

深圳對接香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資本需要金融中心香港來作為跳板,同樣,外資也需要通過香港進入中國大陸,因此前期深圳就成為一個新“通商口岸”。

政策的堆砌,使得深圳像舉全國之力辦奧運一樣,舉全國之力辦中國的窗口。

香港對於早期的深圳,是金主,是老師,是模仿對象,是可以揩油的大老襯。港商也不是傻子,也把大陸當成了老襯。反正就是在這樣的相愛相殺中,推動了深圳的發展。

早年深圳房價一直高過周邊城市,為什麼?香港人來買的。



七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轉型,香港製造業大量向大陸轉移,主要目的地就是深圳。

香港當時真的是富可敵國,而且頭腦靈活,說幹就幹,把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移到珠三角(深圳為主,畢竟最近)。

這也是深圳最初能動起來、持續幹下去的主要原因——雖然香港老闆得大頭,但深圳也喝到了湯。有了這第一桶金,深圳才有能力搞基礎設施、發展高新產業。

沒有香港,特區優惠政策搬到哪裡去都是白乾。看看汕頭、廈門、珠海就是典型,特別是珠海,後期發展連周邊的江門、中山都不如。

四、對人才的吸引力大



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各個特區之間的差距還沒有那麼大,畢竟發展的都是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產業。

真正讓深圳遠遠甩開其他特區的則是在90年代之後技術人才的引進以及對高科技企業的扶植,深圳在這方面是做在了前面,而且是全國的前面。

深圳對於人才引進的重視體現在:特區在設立之初,負責人事工作的官員每次到內地引進人才都是隨身帶好著介紹信。只要雙方都滿意,當場就辦理調入手續。

深圳是全國最早實行單位用人聘任制度的城市,在當時全國工作分配的大環境中,這一點對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大。同時因為最初的原住民非常少,深圳表現的寬容性也對人才的吸引產生很大助力。



當你行色匆匆的走在擁擠的街道上,是否還記得,你來這裡的初衷嗎?

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們當初是什麼原因吸引你,來到這座夢想之城。


雨後傳奇V

嚴格的講應該是五大特區,少了一個最晚成立但面積最大的海南經濟特區(1988年成立)五大特區,深圳發展的最快最好,其他四個特區GDP加起來都沒深圳一個多,深圳2017年GDP總量高達2.2萬多億,而廈門,珠海,汕頭,海南加起來也才差不多1.3萬億,僅僅是深圳的一半,深圳特區一騎絕塵,一強獨大。

深圳特區成立之初,主要還是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以前沿的姿態去衝鋒,作為最早成立的特區,中央給予深圳極大的厚望,政策上的扶持,基建,交通上的大筆投入,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變成國際化大都市,可謂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成就的傑出代表。深圳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術企業,比亞迪,華為,騰訊等紛紛把深圳設為企業總部,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優質的人居環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創業者,深圳GDP先後超過香港,新加坡,用40年時間達到翻天覆地的改變。

深圳今天的巨大成就已經難以複製,也不會再有第二個深圳出現,因為五大特區之中,其他四個特區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

發展的比較好的有珠海特區和廈門特區,珠海特區近年來和澳門,香港合作頻繁,橫琴島如今已然是一片巨大的工地,即將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可能會成為珠海突破發展瓶頸的一個巨大的契機,但珠海一樣有其難處,和深圳這種千萬級別的特大城市不同,珠海的人口180萬都不到,人口規模過小,無法產生人口聚集效應,這也暴露出了珠海在人才吸引上還遠不能和深圳廣州比,另外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珠海的房價在廣東省內僅次於深圳,廣州,而且房價瘋狂上漲也只不過是這幾年的事,這可能也是造成珠海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人口體量過小就預示著經濟總量難以提升。

五大特區中經濟發展水平最差的非汕頭莫屬,汕頭作為粵東首位城市,不僅沒有起到領導作用反而發展越來越落魄,2017年GDP僅為2300多億,低於湛江,在廣東省的排名十名開外,而汕頭卻是一個總人口高達500多萬的大型城市,汕頭的民營企業比較多但多為低端的家庭作坊,靠製造業下游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來支撐起一個創立三十多年的經濟特區,汕頭的處境不可謂不尷尬,汕頭特區創辦30多年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不僅明星企業少而且產業結構一直比較單一,汕頭已經淪為最沒落的一個特區。

在五大特區中發展一直比較平穩的廈門,因其豐富的旅遊資源而為人熟知,相比珠海汕頭,廈門在旅遊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廈門去年的增速已經有所回落,經濟也已經到了發展的轉折期,但好在自貿區的落地和廈門自身所具備的產業孵化能力依然助力經濟快速發展,廈門的各項指標在五大特區中都緊跟深圳,去年廈門的房價依然高居不下,在五大特區中僅次於深圳,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四,而且高企的房價已經使人才流失非常嚴重,人才的流失意味著城市缺乏創新能力,這一點必須要得到重視。

海南特區最晚設立,從1988年到現在30年時間,奇蹟很小,房價很大,本來是通過旅遊帶動經濟,結果把房價帶成現在這樣,“海南國際旅遊島”這個全新的身份可能會是其未來快速發展的最好定位,潛力巨大,發展空間更大。





大國布衣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很現實,著眼於現實,有利於展望未來。在四大經濟特區中,為什麼只有深圳一枝獨秀,遙遙領先,獨領風騷?我也來說幾句。

首先,深圳獨領風騷,主要是因為資本湧入。在改革開放初期,百業待興,作為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承載著共和國發展經濟的夢想,揚帆起航。由於與香港接壤,深圳的區位得天獨厚,各路資本蜂擁而入,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各種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深圳由此成為四十年來,世界第一發展明星城市。

其次,深圳獨領風騷,基於優惠政策的落實。想當年,整個國家都對發展深圳經濟特區寄予厚望,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首先在深圳落地,在這些優惠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深圳經濟特區好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騰空而起,青雲直上,翱翔天空,在藍天白雲間穿越飛渡。其它經濟特區,別的所有大陸城市,都在仰視深圳。

最後,深圳獨領風騷,在於深圳精神的鼓舞。那個時候,只要打開電視,拉響電臺,展開報紙,就可以感受到深圳精神四個字的魔力,幾乎每一天,深圳速度都在刷新記錄,全世界都在與深圳速度脈動,僅僅憑這一點,深圳就可以笑傲江湖四十年!

總之,在四大經濟特區中,深圳之所以能夠一枝獨秀,遙遙領先,獨領風騷,是基於資本的青睞,政策的優惠和深圳精神的鼓舞。衷心祝願深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hi123

①深圳在四大特區中的一枝獨秀者是因為,中國只有一個香港。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地區,被定位為香港的後花園,成為港商首選投資城市,優越的地理、交通區位是其發展壯大的主要因素。



②深圳位於香港、廣州兩座國際化大都市中間,能夠實現取長補短,收放自如的功能。為促進粵港經貿合作奠下重要基石。

③政策光環!重大工程等等原因,最終成為不可複製的成功模式。

④定位特殊,特區面積中最大的一個,總有更多的投資機會,從而潛力無限並圓滿完成使命。

⑤級別也是一種促進發展的方式。深圳是國家社會與經濟計劃單列市,還有經濟特區身份加持,最重要的是它有領航功底,是第一個特區,擁有無盡的扶持。


民間查訪專員

1980年政府為改革開放需要,開始設置第一批四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與海外有地緣聯繫的口岸做試點城市,其中深圳是政府扶持力度最大的,派數萬多工程兵做基建,致力從小漁村做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八十年代初的深圳小漁村:






今日的赤灣港:

深圳平地起新城,沒負擔,包容性強,也是深圳能脫穎而出的一大原因,深圳是目前中國融合性最好的城市之一。最關鍵深圳是靠香港最近的特區城市。

香港以其超群的國際貿易港地位(英式政體和金融國際地位,實質西方資本主義市場是英語國家控制的),香港進入內地首之地,具有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條件。中央文件要求全國各地人力財力投入。

深圳先天就比其他四個特區有優勢,具有除滬市之外唯一深圳證券交易市場。1992年8.10深圳上海搶購新股認購抽籤表事件,可見政府對深圳資本市場的熱情。


深圳是四大經濟特區的典範,還經歷了鄧小平南巡強化對外窗口作用,高科技產業華為中興騰訊的崛起和政府扶持等環節 ,深圳城市一角:


廈門港口條件優越,初期臺商紛擁而至,九十年代臺海危機,一些臺商轉移產業靠近深圳的東莞,無形又推了一把深圳。
影響廈門發展不可忽視的因素還有一些當地家族傳統經商文化不適應現代市場需要。

珠海緊靠澳門。

但葡語系世界沒法和英語國家對華影響力可比。澳門地小人密,經濟嚴重依賴賭博娛樂業。對珠海和香港對深圳的發展不可同論。珠海更多吸引內資發展。


汕頭,東南亞有許多華僑,可東南亞人力成本也很低廉,華僑助推有限。潮汕地區漁業為主,地域條件閉塞,背後又是粵東山區,交通,高素質人力資源是制約汕頭做大另一個因素。

1988年設置的海南特區,更像個旅遊特區。自然條件優越,吸引高科技農業產業,特種養殖業,旅遊業更適合。


青篋

經濟特區不是隨便劃出來的,想當年確定的四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東莞、大連,除了深圳創造出奇蹟之外,其他三個發展都是不如人意。深圳是一個年輕城市,記得當初把深圳定為經濟特區的時候,是為了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的構想,深圳搞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搞的深圳經濟特區就是和資本主義的香港相抗衡,意思很明顯,你們香港能夠辦得到的,我們的深圳也可以辦到,不相信我們就來試一試,當時硬是鉚足一口氣,在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和物質條件的情況下幹起來了,中國依靠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幹成大事,同時,深圳還承擔著改革開放試驗田的責任,一些措施和政策都是在深圳先行先試中建立起來的。都是深圳從一個小魚村幹到一個大城市,而且,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GDP總量已經超過香港,高樓大廈鱗次節比,中國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從這裡走向世界,華為、騰訊、比亞迪等都是在世界頗有影響的企業從深圳誕生,又從這裡走向世界,他們代表著中國製造。深圳的明天將會是一個騰飛天地,以智能製造為出發點,創新深圳的思維模式,將變得越來越好。深圳一家獨大,成功的特區將還是中國的旗幟,這面旗幟將更加鮮豔飄楊。


6353902879

1980年香港GDP為289 億美元,大陸為3015 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9.6%

1990年香港GDP為769 億美元,大陸為3878 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19.8%

1993年香港GDP為1204億美元,大陸為6132 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19.6%

1995年香港GDP為1447億美元,大陸為7413 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19.5%

1997年香港GDP為1774億美元,大陸為9527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18.6%

2000年香港GDP為1717億美元,大陸為10808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15.9%

2001年香港GDP為1694億美元,大陸為11592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14.6%

2002年香港GDP為1663億美元,大陸為12371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13.4%

2003年香港GDP為1614億美元,大陸為14099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11.5%

2004年香港GDP為1691億美元,大陸為19316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8.8%

2005年香港GDP為1816億美元,大陸為22257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8.8%

2006年香港GDP為1935億美元,大陸為26847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7.2%

2007年香港GDP為2116億美元,大陸為32508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6.5%

2008年香港GDP為2193億美元,大陸為43274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5.1%

2009年香港GDP為2140億美元,大陸為49847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4.3%

2010年香港GDP為2287億美元,大陸為60094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3.8%

2011年香港GDP為2487億美元,大陸為73011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3.4%

2012年香港GDP為2626億美元,大陸為82622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3.2%

2013年香港GDP為2737億美元,大陸為92867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3.0%

2014年香港GDP為2912億美元,大陸為103565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2.8%

2015年香港GDP為3092億美元,大陸為109828億美元,香港相當於大陸的2.8%

平均到人均頭上那就更不得了了。




再者,深圳具有天然的深水碼頭,到港貨物中轉方便,香港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港口,貨物的中轉和資金的往來都是暢通無阻,很多大公司都是在深圳成立公司,然後在香港成立公司方便貨物的中轉和資金的往來。




第三,深圳有證卷交易所,很多公司為了走上市之路,對深圳都是趨之若鶩,還有國家大力的政策扶植,以至於很多省市都在深圳設立了住深圳辦事處,這也無形之中把大量的資金劃撥到深圳支持了深圳的快速發展。
最後要說的是是深圳人民最要感謝的重要人物,就是我們的鄧爺爺,當年就是他在這個小漁村上面劃了一個小圈圈,使當年的小漁村經過將近四十年的發展耀然成為世界性的大都市。


火礫岩94021446

文|廖保平

四大特區是指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加上後來的海南,應該是五大特區,最目前為止,最為成功的是深圳,為什麼深圳最成功?或者說一枝獨秀、遙遙領先?

有些人談到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深圳的理理位置最好,對面就是發達的經濟體香港。但我認為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是用新的觀念和新的制度吸引人、激發人,因此創造成了經濟奇蹟。

相對於珠海、汕頭、廈門三個特區,深圳的思想觀念是最為徹底的,這可能也與這裡本來就是一片沒有根基的小魚村有很大的關係,不像珠海、汕頭、廈門三個地方,思想觀念上會受到原居民的極大影響。

深圳是一塊白板,可以畫最好的畫。因此,深圳一開始提出的新觀念新主張,不會有有什麼阻力,在城市改革開放和建設過程中,不會受到巨大的當地的既得利益的阻力,這一點非常像美國當年的建國。

這種較為徹底的改革開改新觀念容易落實,為深圳造就了一個非常好的吸引人才的機制。即只要有本事,有能力,你就有相應的獲得,這就打破了一些地方千成年來形成的用人的條條框框,選人用人不唯名只唯實、不唯文憑只唯實力,以後讓真正有才能的人在深圳找到自己的價值和用武之地。

這樣,在短短几年時間,深圳便由改革開放的熱土變成了人才趨之若鶩的聖地,而人才是最為寶貴的資源,是發展之根本。

試想,深圳一個不毛之地成為一線城市,靠的就是無數的人才在這裡拼搏創造出來的。因為吸引了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釋放了巨大的制度紅利與人才活力,才讓深圳充滿活力,超速發展。

從這一本來講,深圳對人才的發展,又很像當年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秦國,正是因為招天下人才為己所用,秦國積累了實力,最後完成了一統天下的目標。

深圳發展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打破條條框框,不拘一格用人才,就能激發出巨大的潛力,這是歷史和現實一再總結和驗證的鐵律。


廖保平

不是四大特區,是五大特區!!!

太梓是深圳出生的,出生年份是92年,也就是剛剛成立特區不久的時候。所以從小到大可以說是一步一步看著深圳的發展,雖然人在局裡,但是卻也習以為常。習慣了深圳的快節奏發展。

四大特區?嚴格來說最初定的特區是5大: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挨個分享下各個地區的環境因素!
深圳:毗鄰香港,作為港口城市,深圳的發展可以說無限沾光被稱為國際都市的香港。想當年的大搞建設,深圳的發展空間讓深圳從來沒有缺過投資方。加上一國兩制的特殊制度,香港與深圳的關係也是越來越微妙,深圳人去香港還是有特權的,這個特權在現在看來不算什麼,但是在當年港資橫行的時候這就代表了資源啊。

珠海:其實跟深圳環境最相似的地方是珠海,但是珠海卻也是最特殊的,當你在初期規劃面積的時候,最有魄力的還是深圳,珠海拍第二,但是面積可是相差幾十倍啊。所以做事的魄力都沒達到!珠海毗鄰澳門,澳門發展的是博彩業,博彩業可不是什麼朝陽行業,甚至可以說是涉黑產業,在現在還好點,十幾年前的澳門可是每天都有人自殺,被高利貸追債的涉黑事件。因為澳門特殊性導致澳門的政策對當地居民可以說是不工作也可以養活自己,所以澳門人是沒有鬥志的,反觀珠海人看著澳門人遊手好閒的捧著金飯碗除了羨慕就是想辦法加入澳門,於是澳門可以說是對珠海的發展沒有一毛錢貢獻,反而讓珠海的黑色產業發展的越來越好!

汕頭:汕頭是一個很傳統的城市,不單單是汕頭,潮汕地區都是這樣,用北京話來說就是特別講究,潮汕人有都喜歡做生意,不過大多是到外面做生意,對當地發展卻僅限幾個小的工廠,而潮汕因美食而出名,潮汕的砂鍋粥、牛肉火鍋產業跟蘭州拉麵一樣發展迅猛,但是主要還是在南方城市,咦我扯這麼多廢話幹嘛?哦對了,意思就是潮汕雖然是五大特區之一,但是因為潮汕人收舊無法接受新的事物,再加上潮汕老爺子是說一不二,越老越為尊。所以族長說了不幹就不幹!

廈門:我發現5個特區裡面有三個跟特別行政區有關聯,廈門的發展可以說是坎坷了,本來被畫的面積就小的可憐,對面的臺灣還愛搭不理,沒錯,當時的臺灣可是很獨裁的,壓根不搭理內陸城市,只管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壓根不開通兩地貿易通道。所以
當初的發展規劃也就不了了之了。

海南:海南加入的比較晚,但是海南不得不說作為一個島嶼城市,發展的還是不錯的,去過海南的朋友都知道,海南當地人是一個慢節奏生活方式,但是當地人對待土地歸屬感是特別強的,哪怕皮膚比較黑~~節奏雖然慢但是人是很勤勞的,多才多藝的海南人把海南建設的可以說非常漂亮,在發展上,海南的招商政策比內陸塵世要優越很多,海南還特別扶持當地產業發展。而且發展方向根據地理氣候規劃的特別相稱。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發展旅遊業跟房地產,有幾年大家都留行去海南買房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海南可以說是房地產發展最早的城市之一。


總結來說就有是:

1、深圳一枝獨秀很大原因就是規劃面積的魄力,要知道當初深圳規劃的面積可是300多平方公里,其他地方的規劃加起來不到100平方公里。

2、地理位置加上政治因素,香港是一個快節奏城市,加上當時兩地的通關政策短短几年就把深圳砸成了一個都市的模樣,慢慢打磨到現在晚上可以媲美相鄰的香港這個國際都市。

3、深圳的發展迅猛全國關注,並形成了南下打工潮。當時的深圳可是不折不扣的工業都市,全城建設。因為不缺資方,所以慢慢的帶動了更多人留了下來,太梓的父親當你就是那個潮流去的深圳。人有了,錢有了,GDP也就慢慢起來了。深圳的包容性也充分展現出來了,不像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禁忌多,深圳百無禁忌的包容了所有人。

(ps:太梓喜歡旅遊喜歡分享自己的旅遊觀念,還喜歡拍點視頻、照片。喜歡旅遊的小夥伴可以關注我,裡面有幾篇關於進藏還有搭車乾貨可以參考下。還有些旅遊觀點文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