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九王奪嫡,皇位原屬意於十四爺,最終爲何傳到四爺身上?

Ocean_Song

康熙年間的九龍奪嫡,康熙屬意的肯定不會是十四阿哥胤禵。說原來君位在十四阿哥有什麼根據?最直接,最有力,最正統的證據應該就是傳位遺詔。康熙既沒有口諭也沒有筆跡說把皇位傳給十四阿哥胤禵,那麼所謂的傳位給十四阿哥胤禵的證據又在哪裡?

康熙生年唯一有過明確傳位意向的就是二阿哥、曾經的皇太子胤礽,此外再無別人。被立為儲君就是明證,所以既便後來太子被廢,皇位歸於四阿哥胤禛一支,後繼的乾隆皇帝還是要防範胤礽一支。但未見乾隆防範他允禵,雍正年間被圈禁改名的允禵反倒在乾隆年間被釋放重獲自由。如果康熙真有過傳位給十四子的意向,乾隆會對他這個叔叔這麼寬容嗎?

在康熙年間的胤禵與八阿哥胤禩等人確為一黨。胤禵在康熙晚年確實得到過父親康熙皇帝的鐘愛,但這不能作為傳位的依據。胤禵確實是出任了大將軍一職,但在爵位上說並不高。所謂“大將軍王”不像是一個真正的王爵,不過是為了讓他便於號令蒙古王公和樹立統帥的威嚴才給予王的名義。這個王不像是胤禛的“和碩雍親王”這樣的真王是有嘉號的。有個旁證,當時胤禵的女兒出嫁,只有“郡君”的封號。而固山貝子的女兒就是“郡君”的封號,以此可以證明其實胤禵實際上只是貝子的爵位。而同時胤禛的女兒出嫁則是親王之女的待遇。

貝子照著皇太子中間還有貝勒、郡王、親王三個臺階,不可能三級跳。

而且就如果胤禵當時真的會確定為儲君,怎麼也不見他一黨的胤禩、胤禟等人和他反目?胤禩黨收買太監們監視康熙的動向,如果胤禵真有被定為儲君的不可能,他們不會不知道。

至於為什麼康熙傳位給四阿哥胤禛,第一有傳位遺詔,第二沒有直接證據說明雍正是篡位,那麼就是康熙皇帝由來已久的考察結果。其實傳位給胤禛和不傳給胤禵這中間是沒有聯繫的。也許胤禵從開始就根本不在康熙的考察範圍之內,所以才把他放到那麼遠的青海,也不急於讓他回來。繼承人還是要放在自己身邊的。


沅汰歷史

康熙大帝死前的一封滿漢雙文的傳位詔書,(雍正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狠狠的扇了那些質疑雍正胤禛傳位不正,以及杜撰本要傳位給十四阿哥胤禵的彌天謊言人的臉。這一切的虛假傳言,都是爭搶皇位失敗的那些人的惡意謠傳。

其實研究下清代的正史,就能發現康熙對四阿哥胤禛的好並不是一天兩天了,據史載,始建於康熙朝的圓明園,其中就有一處是康熙早就想好要賜給已經是雍親王的胤禛的,康熙的一生,在紫禁城的時間是很短的,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圓明園近在咫尺的暢春園辦公,而雍親王則平日在圓明園讀書寫字,修習佛法,韜光養晦,縱觀康熙對其他皇子,胤禛和康熙的距離是他們攀比不了的,其實回想一下,這正是康熙有意的對這位皇子耳提面命的教育,是大有深意的。

其二,高潮事件是康熙60年的圓明園“牡丹臺”的家庭聚會,這一天,康熙見到了雍親王胤禛的兒子弘曆(十歲),老皇帝被這位皇孫的堂堂亮亮的外表和聰穎從容的應答吸引了,他好像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看到了大清王朝的曙光,在史書中記載這次相會,康熙說這位皇孫“福過於予”,並且繼而破例接見了當時地位還很低微的藩邸格格-弘曆的生母,這一切的細節表明,康熙的內心人選絕不是十四阿哥。

其三。尤其到了康熙垂暮之際,對雍親王胤禛的重視更上一層樓,例如康熙61年之時,康熙命雍親王胤禛代替他去主持天壇的祭天大禮,這一切的重用都說明康熙的內心早就有了完美人選,那毫無疑問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雍親王胤禛!


老豬的碎碎念

大家好!《歷史講經》為你解答,首先歡迎你來閱讀本文章,如有個人的不同觀點和見解,歡迎你在下方留言評論,謝謝!


“九王奪嫡”也就是在清康熙年間康熙的其中的九個兒子為爭奪皇位而發生的事件,俗稱“九子奪嫡”也稱“九王奪嫡”。

在九王奪嫡中他們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當了兩回太子都被康熙廢)、三阿哥胤祉(後退出)、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位。


公元1708年,清康熙玄燁在木蘭圍場廢除太子,並以太子不法祖德,不遵聯訓等理由廢除太子之位。次年,康熙再立在木蘭圍場被廢的太子胤礽為太子,但是過了三年後,太子胤礽再次被康熙廢除太子之位。太子胤礽歷經二立二廢之後便被康熙囚禁到死。自太子胤礽被廢后,康熙暫時放下了立太子的人選,直到死去。這便是為以後九子奪位的原頭。

公元1722年,清康熙病逝,而當時的十四阿哥遠在西北征戰,四阿哥雍親王胤禛則在京城。之後,總領步軍的隆科多拿著康熙遺囑宣佈四阿哥雍親王胤禛為皇位,繼承皇帝。四阿哥繼位後便是雍正皇帝,這次事件也以十四阿哥繼位失敗告終。


在四阿哥雍正繼位不久,為了防止再次出現類似情況,便秘密設立太子,等自己逝後才有人把詔書打開宣佈誰是繼承人。


歷史講經

歷史上對於這一問題有很多爭議,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對於康熙遺詔是否被隆科多篡改也具有爭議!
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我看過不下三遍,先來說說從影視劇中我對康熙皇帝的個人看法:康熙皇帝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一生最著名的三大功績就是平三藩,武力收臺,剿滅葛爾丹。為大清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康熙一生比較重民生,但到了康熙晚年,吏治腐敗,徵臺滅葛爾丹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至於民生疾苦,康熙想提倡民生卻因年老體弱而無力迴天。

康熙皇帝早期最看重的皇子當屬太子胤礽,從三廢三立便看得出來,無奈胤礽自己不爭氣,以至康熙一點點喪失了對他的耐心,最後落得貶為庶民的下場。八爺黨表面功夫雖然做得很足,但是康熙何等人物,早就看出來八皇子的狼子野心。十三皇子雖秉性太過剛正,康熙雖然很喜歡,但不適合做皇帝,最後被貶至宗人府,這實際上是康熙對他的保護,以免他捲入奪嫡的危險中。最後我們來看最合適的兩個人選,我認為在康熙眼中最看重的當然是十四皇子。因為康熙覺得十四子是最像他的皇子,而且胤禵多次立下戰功被封為大將軍王。 朝廷內外一度以為後繼之君會是十四皇子胤禵。


那為什麼最後會是四阿哥胤禛登上了寶座呢?

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情況,康熙自知命不久矣時,十四皇子正在外征戰,皇位一旦傳給胤禵自己駕崩之後胤禵不在京城,無人主持可能會導致大亂。這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要從當時的時局來看,先前說到康熙想提倡民生但無力迴天,而皇四子胤禛多次出外差,親力親為而且深知民生疾苦,這一點是康熙很看重的。第三就是胤禛的兒子弘曆深得康熙喜愛,康熙相當於為孫子鋪路。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原因。綜合三點,康熙當時把皇位傳給了雍正。


而最後雍正的表現也算對得起康熙,也為乾隆的繼位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的見解!


人生只似風前絮ww

雍正控制了槍桿子,應該是康熙有意安排的繼承人。首先,雍正是領侍衛內大臣,控制大內。其次隆科多投靠了老四,雍正得以控制九門。最後,依靠老十三控制了豐臺大營,豐臺大營是正規的軍隊,戰鬥力強,比九門提督這些酒囊飯袋強太多,足可以控制整個京城。電視劇中的西山銳健營其實在歷史上是沒有的。遠一點的,還可以通過陝甘總督節制所謂的大將軍王,十四本身身為貝子,身份較低,且遠離京城權利中心,應該不是康熙的意中人。


萬條垂下綠絲濤

本人認為十四阿哥包括八阿哥在康熙心中早就沒有儲君的地位,康熙晚年出現九子奪嫡,那麼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的退出,只有三股勢力的爭奪,太子胤礽為一股,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為一股,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為一股,那麼太子胤礽只所以廢而立的,康熙只不過拿他做為擋風之牆來穩定朝政,皇子們不那麼無所顧忌地來爭奪皇位而已,內心以定不可能承接大統,那繼承皇位的只有剩餘二股人之中,這二股人中最有可能的在外人看來只有三人,四阿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



那麼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八阿哥胤禩,善於心計,廣交朝中大臣,被稱為賢王。表面看最應立儲的人,的確在太子第一次被廢時,滿朝官員在首輔大臣佟國維的帶領下,絕大多數聯名上折保舉,做為皇帝的康熙看完當時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異樣來,只說收了吧,可第二天朝堂上確突然宣佈又從立胤礽為太子,隨後罷去佟國維官職回家養老,雖沒說明但事實上以經說明八阿哥胤禩不是他心目中的新皇儲君。


十四阿哥胤禵,在皇子中也算是出類拔萃的,年輕善於軍事,但是在父皇康熙的心裡有陰影的,大家注意一個細節,在木蘭圍場太子被廢的當夜,熱河大營的一隊兵馬接到所謂十三爺胤祥的手諭前往行宮護駕一事,康熙帶兵打了一輩子仗,心裡最清楚軍中行文簽押的規則格式,有一處有一丁點錯都不可能調動兵,那麼在諸皇子中懂此道而最熟的只有二人,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按律這是弒父殺君之大罪康熙當時只借十三阿哥的一句“最不該生在帝王家“的一句話把十三阿哥圈禁起來不了了之,回京後不長時間借侍衛求情之口放了十三阿哥,首輔佟中堂請示皇上已什麼原由釋放時,康熙耐人尋味地說一句“朕心疼兒子是個理由吧”,這在康熙心裡顯然不是十三阿哥所為。康熙五十七年青海阿喇不坦叛亂,康熙在誰去平叛沉默了幾天後,最後完全接受四阿哥胤禛的舉薦,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率兵平叛,年羹堯為陝甘總督,明眼看好向十四阿哥聖意正隆,實則十四阿哥確實勝任其職,最主要的是給康熙心中定位的新主子四阿哥掃除障礙,遠離京師這個政治中心,在京中的八爺黨又少一員主力大將。


那麼康熙就不怕四阿哥繼位時,手握二十萬軍馬,遠在青海的十四阿哥反了嗎?回答是肯定的,十四阿哥反不了,因為一,行軍打仗打的是錢糧物資,只所以痛快地任命年羹堯為陝甘總督,西北大軍的糧食物資都由陝甘供給,而年是四阿哥鐵桿“奴才“,這康熙是心知肚明的,二,大軍所需銀兩軍餉由朝庭戶部拔給,而四阿哥主管戶部,這兩項都是大軍的命根子,所以說康熙後幾年每每關係到新皇儲君的事,都不動生色地為四阿哥胤禛鋪平道路,正明做為一代聖主的康熙雖沒明著公佈儲君,但心中早以為新君做準備了。


65833246890

問這問題的就是個棒槌。

首先,傳位昭書有滿文版漢文版。古代“於”字多寫“於”,偶而寫“於”,即使漢文版“十”改成“於”,滿文版呢?

再說,憑什麼認為康熙屬意十四阿哥胤禵?因為大將軍王嗎?康熙最後幾年,誰去西部帶兵,誰就最不可能當皇帝,因為康熙也懂醫術也懂行軍打仗,對於西部戰況和自己身體很清楚,誰出去了都不可能爭儲了。即使康熙活到了西部戰事結束,胤禵回來就可能以軍威爭位嗎?康熙早就防著他呢,他是大將軍王,但是副手是年羹堯,川陝總督兼巡撫也是年羹堯,這可是康熙親自任命的。年羹堯在軍中威望一點不次於胤禵,而且還掌管西部軍事後勤。從胤禵奔喪,西部平安無事就說明年羹堯能鎮住西部軍隊。

康熙要傳位十四阿哥胤禵完全是八爺黨在爭儲失敗的情況下散步的謠言,成功了,推翻雍正胤禛,失敗了和八阿哥胤禩沒有關係,也只是胤禛胤禵手足相殘。

其實康熙晚年雖然有些毫無原則,但是這幾個兒子他還是看得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