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奉賢的創新持續力得分達87分,位居郊區第二

「科创」奉贤的创新持续力得分达87分,位居郊区第二

日前,人民論壇測評中心發佈了對上海市所屬16區綜合創新能力的一份測評研究。研究顯示,在包含松江、閔行、嘉定、青浦、寶山、金山、奉賢在內的郊區組別中,奉賢的創新持續力得分達87分,僅次於松江87.12分,超過組別平均分2.22分。

自2016年起,奉賢正式提出打造中小企業科創活力區。兩年間,區域內科技創新類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僅在奉賢科技創業中心一家孵化器內,去年一年,招引入駐企業就同比增長49%,新增1082家;完成稅收收入10989萬元,同比增長58%,有力支持著奉賢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產業動能升級。

讓年輕人少走彎路,放開手腳去創業

奉賢科技創業中心(以下簡稱創業中心)是奉賢區第一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經過15年的發展壯大,目前已形成“創業苗圃+孵化器+眾創空間”三位一體的全科技孵化產業平臺。

上海柏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位於創業中心的科創大樓7層。公司從事生物醫藥中間體和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下游製劑公司提供新的研發工藝,已在創業中心內佈局了研發中心和銷售中心兩部分。

「科创」奉贤的创新持续力得分达87分,位居郊区第二

對初創企業而言,需要的往往不僅是服務,更是輔導。各個方面的專業指導幫助能讓創業者少走不少彎路。上海優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富硒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公司,由於產品推廣不暢,銷售業績不佳,創業中心派導師在宣傳上為其出謀劃策,幫助他們獲得了人保局小額擔保貸款。企業負責人說:“如果沒有搬來創業中心,或許已經在激烈的競爭中消亡。”

此外,創業中心還加強對創新型企業培育,針對新入駐科技企業做了大量前期政策宣傳引導,對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進行項目一對一輔導。中心的導師曾在走訪中發現,上海迪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屈建平博士是國際上生殖免疫和內分泌研究領域的專家,卻不是“千人計劃”專家,不利於其個人的職業發展和後續的科學研究。經過中心多次推薦,屈建平博士最終完成上海千人計劃申請;由於農業檢測研發與硬件成本高,上海啟甄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前期投入已達3500萬元,囊中羞澀的啟甄在中心的幫助下,成功申請到了張江高新區專項發展資金1000萬元等各類扶持資金,解決了初創企業捉襟見肘的困境。

去年一年,創業中心共幫助推薦入駐科技企業申報市、區各類項目21項,獲得張江專項扶持資金補貼的科技企業有3項、市創新基金2項,區聯盟計劃2項、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項,促進科技扶持政策落地。

多方借力,打造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服務鏈

在創業中心大樓6樓,一家來自西安的企業正在實驗室做生物發酵方面實驗,而他們藉助的設備,是上海生物製造產業技術研究院提供的。“自己的工廠不具備這些條件,而在這裡不僅有匹配的設備,還有專業的教授作指導,能儘快取得我們所需要的技術成果。”

奉賢雖有大量中小企業,但過去因科研水平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長期制約著科技創新發展。而在聚焦現代農業與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業中心裡,不僅能夠將專業技術平臺、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等資源進行整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還不斷推動高校深度參與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生物製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就於2013年成立併入駐中心,與奉賢、上海乃至全國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合作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提供“最強大腦”。“我們提供給企業的是生物技術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和服務鏈,包括生物過程信息技術、菌種構建與篩選、生物過程工藝優化與放大等等。”研究院負責人李超介紹,很多企業技術儲備不足,在他們遇到瓶頸的時候,研究院都能針對性地給客戶完整的生產工藝。

「科创」奉贤的创新持续力得分达87分,位居郊区第二

據悉,上海生物製造產業技術研究院不僅輸出技術,還提供設備。研究院專門研發了一系列基本儀器、設備和設施,最小的幾十克重,最大的有幾噸重。如今,研究院的服務對象遍佈全國,服務企業達30多家,推動生物製造產業技術的創新、轉化和應用。

像華東理工這樣的高校資源,創業中心還有不少,包括復旦大學醫療技術研發和醫學檢驗所,與浙大有緊密合作的上海啟甄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創業中心負責人介紹,之所以引進如此多高校資源,就是為了實現知識、技術和人才的“三流合一”及其在高校和企業之間的雙向交互流動。

與此同時,創業中心還引進專業服務機構參與為科技企業服務,積極拓展與企業合作,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增強創業服務力量。據介紹,去年創業中心新增中介服務機構6家,中介服務機構累計達到23家,常駐孵化園的有:上海交大產學研合作促進中心、114協同創新平臺、金鐘法律事務所、陽光技能培訓中心4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