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爲什麼軍事那麼強大?

AaronLi1682

沒有人會懷疑蘇聯全盛時期那種可怕的軍事動員能力,但在蘇聯剛剛誕生之時,用一窮二白來形容卻絲毫不過分,更致命的是此時的蘇聯卻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強大幹涉力量。為報復沙俄對於協約國的背叛,同時也為了把新生的蘇維埃扼殺在搖籃,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共糾集14個國家共計20萬外國軍隊進攻蘇聯。除此之外,效忠沙皇的舊軍隊尚有40多萬盤踞在遠東並大有進犯莫斯科之勢。此時的蘇聯只有5萬紅軍,但短短4年之後紅軍就粉碎了所有叛亂,把外國勢力徹底趕出了國境,他們是如何辦到的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按照戰前的盟約,沙皇俄國加入協約國陣營向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可惜的是此時的俄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在德軍的打擊之下沙皇政權飄飄欲墜。等到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苦不堪言的俄國民眾終於因忍受不了戰爭帶來的傷痛而選擇了革命,羅曼諾夫王朝被趕下了歷史舞臺。隨後蘇聯單方面與德國媾和並宣佈退出戰爭,此舉對於英法等盟友來說無異於可恥的背叛。

不得不說蘇聯此時的決定有些不合時宜,因為打到1917年的時候美國加入了協約國,德國的戰敗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蘇聯選擇此時背棄盟約對戰爭的進程並無多大影響反而徒增英法對俄國的憎惡。英國國王不接受其表兄尼古拉二世下臺的事實,假裝履行共同抗擊德軍的盟約而派出軍隊登陸了俄國的摩爾曼斯克,法國、美國和意大利的部隊緊隨其後,很快協約國軍隊佔領了阿爾漢格爾斯克。

在東方以日本和美國為主力,協約國共計派出12萬士兵,僅僅日本一家就佔了7萬。此時的北洋政府也是協約國陣營的一員,所以當時徐樹錚將軍也率領了一支中國軍隊深入西伯利亞並在一段時間內收復了外蒙。除了外國干涉軍之外,原先忠於沙皇的高級將領手中依然是手握雄兵,其中實力最強的是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和步兵中將鄧尼金。他們分別向西攻入伏爾加河流域,向北攻佔距離莫斯科不足200公里的圖拉。不客氣地說,此時的蘇聯真是到了命懸一線的時刻。

憑藉手中僅有的5萬紅軍,新生的蘇聯根本不可能打贏這場戰爭,關鍵時刻托洛茨基想到了被解除武裝的沙俄舊軍隊。他們人數有200萬,而且訓練有素,唯一不確定的是這些人能否在戰場上保持忠誠。然而事態緊急,很多事情沒有辦法從長計議,托洛茨基命令從這些人中挑選精壯者編入紅軍,因此短短一個月之內紅軍人數便超過了30萬,到了1918年年底,這個數字更是超過了100萬,有了這個本錢,蘇聯具備了與叛軍叫板的資格。

兵力的劣勢扭轉之後,蘇聯逐漸站穩腳步並開始組織一系列反擊。在圖哈切夫斯基等將領的卓越指揮下,紅軍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肅清了國內外的反叛勢力,掃清了障礙。


地圖帝

蘇聯的主體國家,是俄國和烏克蘭,而俄國被稱為“戰鬥民族”,烏克蘭在歷史上也不弱。這也就意味著,蘇聯擁有濃厚的軍事基因。蘇聯成立之前,沙俄的軍事力量也不容小覷,而且對外擴張的歷史貫穿於整個沙俄時代。最有意思的在於,當年沙俄在克里米亞慘敗,並不是英法兩國侵略沙俄,而恰恰是因為英法兩國要遏制沙俄的擴張,才打了一場戰爭。相比於同時代的老牌帝國,基本上都被英法欺負,而沙俄卻可以震懾英法。

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前,沙俄的軍事力量也是很牛逼的存在,曾經打敗過拿破崙的入侵,因此有人說是沙俄葬送了拿破崙帝國,這是很有道理的。沙俄後來在歐洲稱霸,號稱“歐洲憲兵”,只有有人鬧事,沙俄就要去管,這有點類似於美國在今天的“世界警察”地位,當時沙俄可以被看作“歐洲警察”,專治各種不服。再往前看,彼得大帝時期,沙俄就已經確立了霸業,而且也確立了自己爭霸戰略。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俄國人對於出海口的迷之追求,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日後蘇聯對外擴張的指導方針。

因此,蘇聯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首先繼承於俄國,蘇聯的主體國家,也多半擁有俄國人的軍事基因,這就使得蘇聯軍隊在事實上融合了各種尚武的力量。早在蘇俄建國初期,俄國人就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打敗了協約國的入侵,同時也贏得了內戰的勝利。在“二戰”時期,蘇聯人英勇的抗擊法西斯,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最後攻克了柏林,控制了東歐。這在西方人的眼中,是非常不可思議的現實,因為蘇聯在前期打得並不順利,可後來蘇聯人就是反撲了,正如同當年拿破崙攻入了莫斯科,最後卻依然慘敗,德國人又重演了這一段歷史,最後被蘇聯反推,不僅被趕出了蘇聯,而且蘇聯大軍直抵納粹的心臟地帶。

假如蘇聯不是建立在俄國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非洲,那麼將是另一種情況。如果沒有軍事基因,自然也就談不上軍事傳承。即使在非洲的那個“蘇聯”,其人口眾多,國土面積甚廣,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新興的國家,而很難在軍事上有太大的建樹。更關鍵的在於,蘇聯軍事力量的發展,也得益於戰爭的考驗,這與德國的情況類似。德國如果在歷史上沒有經過大量的戰爭洗禮,而是安享和平,也絕不可能發展出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伴隨這個軍事力量而產生的軍官團。當然了,經常打仗,和經常打勝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蘇聯和德國在這方面又很類似,他們經常打仗,雖然偶然有敗績,可勝仗打的也很多,這給他們帶來了自信。

意大利這類國家,其在歐洲也算是大國,經濟方面也不差,可為何就是“戰五渣”?意大利軍工產業也不弱,可為何只能混出口?意大利炮震天響,可就是看不到意大利軍隊打勝仗,這是為何呢?其實這與歷史傳承有關,意大利經常打敗仗,這種逢戰必敗的情緒,早就摧毀了意大利軍人的自信,他們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榮譽感,也就更容易把戰爭當兒戲。然而,俄國人和德國人,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有句話叫作“凡不能毀滅我的,都將使我強大”,戰爭讓德國人和俄國人變得更強大,卻讓意大利人變得更弱小。即使像法國這樣的傳統軍事強國,可經歷了“一戰”之後,就變得人心思安,不願意打仗,最後偏向於守勢,這就是心態的影響。

蘇聯人也很悲催,他遇到了牛逼的對手,比如說德國人,但最後還是打贏了。蘇聯人在戰後牟足了勁,發展出了核武器,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軍事強國,但這又讓當時的美國有所忌憚。兩國開始了數十年的軍備競賽,蘇聯軍工體系也在競爭中不斷提升,即使後來蘇聯解體,但蘇聯的遺產,足以讓其繼承者擁有制霸世界的力量。當然了,也並不是所有繼承者都能用好這筆遺產,比如說烏克蘭,把核武器給扔了,把能賣的都賣了,最後成為了“失敗國家”。


圖維坦

應該說,軍事力量強大的是美國,如果說二戰之後,蘇聯成功進級世界第二強國的地位,但始終都處在美國的圍追堵截之下而疲於奔命。可以說蘇聯的軍事力量從來沒有達到美國的水平,更別說超過美國。


這主要體現在對世界的控制能力上,蘇聯在其國力最強盛的時期,也只是控制了在蘇德戰爭期間佔領幾個衛星國,同時也沒有向遠離本土的地方投送軍事力量的能力。想想美國為什麼是世界警察,就是因為美國據有全世界投送兵力的能力。而蘇聯雖然有一支強大的陸軍,並沒有很好地維持自己的利益,從柏林牆的修建開始,說明了其軍事能力只能是防守性質的,繼承了韃靼人血統的俄羅斯,軍事思想還和蒙古帝國相似,只不過蒙古人依靠的是馬匹,而蘇聯依靠的是內燃機驅動的車輛。

因為海軍的弱小,其向海外投送兵力的能力受到了嚴重限制,其實能向遠離本土的地方投放力量,這才是真正的軍事超級大國的標誌,蘇聯或者俄羅斯在這點上從來就沒有合格過。



我一直覺得蘇聯強大的軍事力量背後,有一種戰略忽悠的成分,這從蘇聯對新研發的武器那種變態的保密中可見一斑,這就是軍事力量不足的表現,而真正的軍事強大,一定會追求軍事實力的透明,讓敵國知道自己的厲害,不敢輕舉妄動。


皓月千山

因為蘇聯擁有稱霸世界的夢想,因此蘇聯需要犧牲人民的福祉,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這導致蘇聯的軍事實力雖然強大,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卻在下降,最終引發蘇聯解體。



1.蘇聯每屆領導人都非常重視發展重工業,蘇聯依靠出口石油和天然氣換取了大量的經濟收入。可是蘇聯政府並沒有用這些錢,發展輕工業來滿足人民的生活福祉。蘇聯選擇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這導致蘇聯雖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可是人民的生活條件不如歐美西方國家優越



2.在蘇聯最鼎盛的時期,蘇聯政府把國民收入的18%作為軍費,用來發展蘇聯的軍工產業,這確實為蘇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軍工生產體系。蘇聯時期可以獨立建造航空母艦,太空宇宙飛船和空間站。蘇聯擁有450萬軍隊、4萬輛坦克、6萬輛裝甲車、1.5萬架各種軍用飛機、800艘大中型水面作戰艦艇、20000枚核彈頭和戰術核武器,這是以犧牲蘇聯人民的福祉,換來的軍事優勢。



3.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人有了錢內心就會膨脹;國家實力強大了,也一定會追求更多的海外利益。蘇聯在冷戰時期,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地緣政治優勢,對歐洲、中東、中亞、東亞、北美、東南亞地區,形成了強大的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威懾能力。可以說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不敢主動與蘇聯為敵。蘇聯在全球進行了武力擴張,而全球所有國家都在進行戰略收縮和防守。



4.蘇聯在1979年發動了阿富汗戰爭,蘇聯希望通過佔領阿富汗,繼續向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地區滲透控制中東地區。可是由於美國對阿富汗游擊隊進行了經濟和軍事援助,導致蘇聯軍隊在阿富汗陷入了戰爭泥潭。美國又聯合沙特等中東產油國,壓低了國際石油價格,使蘇聯出口石油的收入大幅減少。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消耗了大量的國力,導致蘇聯經濟衰退、人生活水平下降,引發蘇聯國內出現了民族矛盾,最終使蘇聯解體。


杜達特洛夫斯基

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推到了沙皇的統治,在1922年建立蘇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蘇聯的經濟,軍事實力逐漸增強。


到了二戰,蘇聯其實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大國了,由於領土面積十分龐大,讓德國對其虎視眈眈,所以德國發起了閃電戰,偷襲蘇聯,但最終還是被蘇聯人打敗了,二戰結束。

世界出現兩極分化,一邊是美國主導的北約集團,一邊是蘇聯主導的華約集團,冷戰時期開始,兩個超級大國開始了軍備競賽,瘋狂的發展軍事力量,在冷戰時期,蘇聯的總兵力如下:

陸軍,人數199萬,分為16個軍區。編為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約10個空中突擊旅和16個方面軍炮兵師,裝備主戰坦克5.3萬輛、裝甲戰鬥車輛6.3萬輛、火炮2.9萬門、地對地飛彈發射架約1570部。

海軍,人數為45.1萬,分為4個艦隊和一個區艦隊。裝備彈道飛彈潛艇79艘,巡航飛彈潛艇和攻擊潛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戰艦隻193艘,小型水面作戰艦隻797艘,登陸艦艇187艘,主要輔助船隻269艘。

空軍,人數為45.3萬,遠程航空兵約10萬人,編為5個集團軍,裝備中遠程轟炸機752架;方面軍航空兵約31.5萬人,編入12個軍區和駐東歐四國蘇軍集群的空軍序列,裝備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5167架。


蘇聯與美國的核彈頭總量可以把地球毀滅數十次,所以說蘇聯的軍事實力十分強大,這也就是為什麼蘇聯能夠與美國爭霸數十年的原因。


KK軍事說

在我看下蘇聯軍事之所以強大原因有如下幾點。

1.俄羅斯帝國的力量。

在俄羅斯帝國崩潰之時,它已經建立了政府,執政,軍事,教育等系統。是的,這不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但它是世界強國之一。俄羅斯帝國的成就使蘇聯獲益匪淺。例如,紅軍中的許多蘇維埃人都是俄羅斯帝國軍隊的前任指揮官。建立蘇聯科學的科學家在俄羅斯帝國接受了他們的教育。等等。

2.廣泛的資源豐富的地區。有了這些屬性,蘇聯確立了自我效能。

3.第一批布爾什維克統治者的決心和智慧。你可以說他們是兇殘的殺人犯,但它並沒有剝奪他們的決心和智慧。他們明確設定了長期目標並追求它們 - 無論是在內部還是外部的政治。他們試圖建立統治,教育,工業,體育等國家的制度。因此,如果確定了正確的目標,並且堅定地追求國家,就能夠迅速建立自己的國家。4.由於蘇聯極權主義的政治體制,蘇聯是“強大的”。在做某些事情時,極權政府比民主政府更有效。在極權制度下,政府可以計劃並做一些需要大量資源和勞動的相當快速的事情。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很多民主程序。

5.蘇聯更關心集體利益而不是個人利益。與其他許多共產主義國家一樣,它表明集體利益在任何情況下都優於個人。因此,他們幾乎可以將大部分資源分配到軍事或空間技術上,而不必關心其人民生活條件惡劣。


王牌狙擊手

10月革命之後的蘇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已經奠定了強大的工業基礎,尤其是國防工業。

10月革命之後蘇聯被西方媒體不斷抹黑,這也造成納粹德國對蘇聯整體實力嚴重估計不足。在西方的眼裡,蘇聯依然是一個農業國家。

希特勒號稱三個月拿下蘇聯東部,開戰後才發現蘇聯強大的國防實力,尤其是戰爭後期蘇聯的國防制造能力非常強悍。

在德國在二戰之初進攻蘇聯時,蘇聯擁有坦克和火炮超過2萬。並且擁有非常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

二戰期間蘇聯初期吃虧主要在開始大量戰鬥機被消滅,失去制空權後的坦克和陸軍吃了大虧。面對坦克數量之有自己四分之一的德國依然慘敗,結果就是沒有制空權。再加上蘇聯高層瞎指揮,最終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

二戰之後,蘇聯擁有了世界最強大陸軍和國防工業體系。海空軍在走向與西方冷戰之後,發展一對一對應發展戰略。


核子獵潛艇

蘇聯為什麼軍事那麼強大?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第①彼得大帝到蘇聯革命成功,其間俄羅斯就有很強的軍事和軍工實力。

第②一戰後因為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的大部分軍隊和軍事工業都在蘇聯訓練和生產,給了一次軍工技術轉移。二戰後蘇聯從德國獲得大量軍工技術和大批工程師,這是二次技術轉移。有了這兩次機會,蘇聯已擁有很齊全的軍事工業門類。

③為了冷戰獲勝,蘇聯用計劃經濟的獨特性,搞起了先軍政治,基本上把整個國家的資源用到了軍事上,所以到冷戰頂峰時,蘇聯是當用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存在。
為了證明蘇聯軍事的強大,我舉例1975年時的蘇聯軍力。

1975年當時,蘇聯總兵力440萬,戰略導彈己達2402枚,已超過美國40%。

陸軍,擁有當時最先進坦克50000輛,裝甲車75000輛,火炮29000門。

海軍,彈道導彈潛艇79艘,各種功能的核潛艇268艘,常規潛艇100多艘。各類水面戰艦如航空母艦,巡洋艦,戰列艦,護衛艦等等共計797艘。

空軍,裝備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5169架,戰略作戰飛機1690架。
如此軍事實力,蘇聯在當時世界上稱王稱霸。

也因為這種無節制的軍事擴張,最後導致了蘇聯的解體。這是一個鐵的教訓,他告戒人們好戰必亡這個道理。


滾滾是國寶

蘇聯自1922年建立以來,先實施“新經濟政策”恢復經濟,到1925年蘇聯的經濟恢復到戰前水平。1925年列寧去世,斯大林上臺,在1928年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蘇聯軍事為什麼這麼強?我認為和蘇聯的制度,政策有關。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主義探索的路上,蘇聯用五年計劃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蘇聯推行第一個五年計劃時,就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建成了約1500個現代化技術裝備的大型企業。工業產值成倍增加,機器製造業較之1913年增加了9倍,發電量增加了6倍,農業機器產量增加了4.5倍等等。
隨後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第三個五年計劃更是將蘇聯造就成了一個工業強國。

如此強盛的工業基礎,在二戰的催化下轉變成了可怕的軍事力量。戰後蘇聯有15萬架戰機,800多萬門火炮,其它軍事武器更是多如牛毛。

1949年蘇聯研製出原子彈,當時美蘇兩國冷戰展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這是蘇聯軍事力量強大的重要原因。蘇聯舉全國之力優先發展重工業,重工業中又優先發展軍事工業,軍事力量豈能不強?

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蘇聯軍事生產極為驚人。在冷戰巔峰時期,蘇聯年產坦克3000輛,裝甲車4000到6000輛,洲際導彈300到500枚,地空導彈5萬枚,潛艇10艘等等。

如此積累,蘇聯軍事實力怎麼可能不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