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村落」——細柳街辦等架坡北村

「長安村落」——細柳街辦等架坡北村

位於細柳街辦東1.5公里處。東鄰郭杜街道西祝村,南挨等駕坡中村,西連肖裡村,北接郭杜街道西高廟村和五四村。3個村民小組,130戶,450多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50人(另有在外職工及家屬60人)。耕地550畝。高姓佔70%,田姓佔10%,何姓佔10%,其他各姓佔10%。高姓由東大街道索落莊遷來,田姓由灤鎮街道灤村遷入。

據說,唐代建村。主要以農耕為生,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及棉花等經濟作物。新中國成立後,走農業合作化道路,有發展的步子,也有深刻的教訓。改革開放後,邁開致富奔小康的大步。

該村是等駕坡片村(包括等駕坡南村、等駕坡中村、等駕坡北村)中的北村。民間關於等駕坡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其一,相傳此處是唐太宗李世民到戶縣草堂寺上香,大臣們在此等駕的地方,當時就建有村落,此說流傳較廣。其二是漢光武帝劉秀在不得勢時,曾藏此地的麥草堆中等候天黑。村民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本村城門樓上的“自古等駕”四個磚刻大字,而城牆城門又是明代修築,起碼清以前這樣叫過。

「長安村落」——細柳街辦等架坡北村

(東漢開國皇帝 劉秀)

據村中老人講,此地原是古細柳原的一道坡,東邊是有從秦嶺北麓發源,流向渭河的一條古河道,

現已變成良田。古河道的流經走勢依稀可見,有現在良田地下的厚厚沙層為證。據說唐代有一家兄弟三人,見此處有塬、有水,就居此耕種,後弟兄三人自成家業,便分住南、中、北三段分開發展。到明代時還叫等駕坡。到了清嘉慶時,變成五家,因在塬坡,故名五家坡。周圍村莊的人現在都很少叫等駕坡

村,大多叫五家坡村,可見等駕坡在早,五家坡在後。

尤其是近10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投資30萬元,硬化村中街道和出村路1公里,5000平方米。投資1萬多元,安裝路燈30多盞。投資10萬元,對全村低壓線路進行整改,降低線損,加強安全。投資6萬元,新打機井9眼,水利配套設施(除水泵由個人配備外)地埋線等全部由村配齊。在政府支持下,本村投資15萬元,完成自來水工程,使自來水通往全村各戶。投資30萬元,建成五間一層兩委會辦公樓。2011年10月建成具有村民健身、娛樂功能的廣場,安裝健身器材,並設有文化書屋、黨員電教室、活動室等。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些年來,除了耕種好責任田外,常年有近200名勞力外出,多數為瓦工。由於精耕細作,糧食連年豐收。全村基本實現磚混結構的樓房化,土木結構、破舊低矮的瓦房已經絕跡。

近10年來,多次受到上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的表彰獎勵。2002年至2011年,村黨支部多次被長安區委、細柳鎮黨委、街道黨工委評為“先進黨組織”“先進單位”。村中被區委、區政府授予“文明村”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