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上的「十三爺」怡親王允祥是怎樣的一個人,他「俠王」的名號當之無愧嗎?

遠海鐘聲

拜知名作家高陽和二月河所賜,十三爺胤祥被塑造成了一代俠王,又經過當年大熱的《雍正王朝》、《李衛當官》、《步步驚心》等電視劇的刻畫,胤祥的俠王之名算是深深的刻在了觀眾的腦海之中。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十三阿哥胤祥在康熙晚期是很不受待見的。


早年的胤祥,處境還可以。康熙非常欣賞他的才華。六次南巡,胤祥就隨行過四次。可以這麼說,康熙對胤祥寄予了厚望,把他當做太子胤礽的肱骨重臣在培養。在當時的政壇上,年輕的胤祥意氣風發,前途看似無限。但誰也沒想到,危機突然降臨。

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和大阿哥,太子一同隨康熙出塞。因為帳殿夜警等事,導致太子胤礽被廢。從一廢的處理結果來看,大阿哥被終生圈禁,皇太子被廢,十三阿哥終康熙朝失寵。這三位阿哥都被捲進了這場政治事件。

回到京城後,因為太子胤礽被廢,導致眾皇子面對儲君之位蠢蠢欲動。康熙不得不對皇子強勢打壓。除了老大和老十三之外,八阿哥也被嚴重警告,九阿哥捱了一頓臭罵,十四阿哥被打個半死。令人弔詭的是,康熙後來復立了太子胤礽,同時給十四阿哥以上的成年皇子一一封賞爵位,四阿哥因為曾為太子奏事,不但封為親王,還獲得了康熙帝的誇獎。

但是,這次封賞卻將大阿哥和十三阿哥被排除在外。不封老大很正常,誰讓他盡乾沒腦子的事呢?但是不封十三阿哥就很讓人奇怪了。迄今為止都是個迷……

不僅如此,在這次封賞後。康熙帝在寫給三阿哥胤祉和十四阿哥胤禎的聯名奏摺上,曾批語道:

胤祥乃不大勤學忠孝之人,爾等若放任之,必在一處遇著他,不可不防。

老皇帝對胤祥很失望。從此之後,胤祥再無一次出現在康熙扈從名單中,再無陪伴康熙出巡記錄。康熙後來的幾次封爵,也都跟胤祥沒有關係。導致胤祥終康熙一朝,都只是個光頭阿哥,什麼爵位也沒有。康熙六十大壽時,眾皇子人人有賞,還是沒胤祥的份。胤祥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康熙對他的所有寵愛……

康熙為什麼這麼對胤祥,史書上並沒有相關的記載。由於他的遭遇實在他具有戲劇性了。於是小說家和文學家的陰謀論也隨之產生。坊間紛紛猜測,胤祥應該是犯了什麼大錯,才惹惱了康熙,因此失寵。


小說家在《雍正王朝》中杜撰出了所謂的“十年圈禁”的說法,說胤祥不在正史中出現,是因為被康熙圈禁了十年。

陰謀論者則將胤祥的失寵和四阿哥胤禛關聯在一起。說當年康熙也準備將雍正圈禁,十三阿哥挺身而出,頂下了全部罪名,保得四阿哥無事。

以上都是小說家和陰謀論者的說辭,歷史上是不是如此,還有待研究,但是肯定不是以上兩種戲說。

據某些歷史學者的研究,胤祥當時病了,他的右腿上生了一塊白瘡。這瘡非常奇怪,用了各種辦法都醫不好,不能如正常人一樣行走。因此,胤詳便不再陪同康熙出巡,也就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之外。

胤祥雖然接近隱形,但他卻沒有放棄爭儲的希望。他定期給康熙上請安奏摺,希望得到康熙的關注。同時,他也在積極的經營自己的小勢力,拉攏眾人,收買人心。但是越來越差的身體讓胤祥清楚地意識到,儲君之位是不會交給一個身體有殘疾的人的。於是,胤祥便轉而支持四阿哥,和胤禛來往密切,成為了鐵桿的四爺黨。



雍正繼位後,胤祥一掃此前低調,迎來他的人生最高峰。雍正將他這個沒有任何爵位的光頭阿哥,連跳數級直接晉升成為了怡親王。在政壇上,他也從原來的閒雜人等,一躍成為四大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光頭阿哥,迅速成為了當時政壇上炙手可熱的實權人物。

至於胤祥到底是不是俠王,我覺得用雍正評給他的諡號“賢”,更合適一點。畢竟電視劇裡面的胤祥,太過於戲劇化。而歷史上的胤祥,卻是雍正改革的堅定擁護者。在當時能敢於站在雍正一邊,對天下的讀書人和官紳開戰,這也是需要勇氣的。




另外再說兩點

其一、胤祥並沒有領兵征戰的經歷

十三阿哥的定為,是偏文官的。雖然他的騎射本事也很不錯,但是沒有帶過兵,反倒是雍正帶過兵。康熙二征討噶爾丹時,雍正隨康熙出征,掌管正紅旗大營,雖然沒有參加戰鬥,但也算上前線了。胤祥則沒有經歷。

其二、胤祥的生母地位非常的低賤

小說《康熙大帝》中,胤祥的生母是喀爾喀大汗的公主,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也說他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其實,胤祥的生母章佳氏是滿洲鑲黃旗的包衣奴才,出身於一個普通的滿族中級軍官之家,家族並無背景。

在看重出身的滿人社會,胤祥的母親章佳氏地位並不高,入宮時僅為最低賤的庶妃。胤祥十一歲時,章佳氏病逝,死前沒有得到任何的封號,死後也只是象徵性的追封她為敏妃。胤祥孃家的地位之低,跟八阿哥有的一拼。


Mer86

在《清史稿》的記載之中,十三爺允祥是一個忠誠且有才幹的人。《清史稿》對於允祥在康熙年間的記載不多,多半記錄的是雍正年間允祥的事蹟,其中有這樣幾件事反映了允祥的個性。其一是雍正登基之後命允祥總理戶部事務,顯見雍正皇帝對允祥的信任和重視,在此期間,允祥還再三推辭雍正皇帝賜予的賞賜,反映了他謹慎忠誠的一面。後允祥又被任命去總理京畿地區的水利,從他的上疏和奏議來看,允祥在這項工作上表現也比較出色,反映了他於處理政事方面的才幹。除此之外,雍正皇帝還專門賜了允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這八個字,可見允祥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形象。從這些事蹟來看,十三爺允祥應當是一個對國忠誠、辦事謹慎且廉明的人。


而關於允祥“俠王”的稱號,這一說法最早來自於知名文史作家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王朝》,後來這部著作又經過改編制作成了電視劇,成為經典之作。在原著和電視劇中,十三爺允祥被刻畫成了一個敢愛敢恨、恩怨分明、講義氣且重情義的俠義之人,故有了“俠王”這樣一個稱號。《雍正王朝》這部作品當然有與史實不符或者戲說的成分,因此關於十三爺允祥是否真的做過那麼多俠義之舉,我們不能僅從這部作品入手去尋找答案,而是應從《清史稿》和《清實錄》這些基本史料之中尋找有關十三爺允祥的事蹟。正如上文論述的那樣,根據《清史稿》的記述,十三爺允祥在處理政務、治理水患乃至軍事領域都展示了自己卓越的才能,是一個忠君愛國、謹慎廉潔的人,與雍正皇帝堪稱明君賢臣的典範。至於其他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的刻畫和描述,則屬於在歷史基礎上加以想象和鋪陳的結果,需要我們謹慎對待。


國家人文歷史

“俠王”是《雍正王朝》裡給他塑造的。不過,真實的胤祥,其實也當得起這個“俠王”的稱號。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從頭聊來。

(胤祥劇照)

歷史上的胤祥,在史料上有兩段非常清晰的歷史,有一段非常模糊的歷史。

兩段清晰歷史中,一段是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胤礽之前(也就是康熙四十七年前),還有一段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去世雍正上臺以後。模糊的歷史,則是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到康熙去世之間。

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之前,康熙對胤祥非常喜愛和重視。胤祥是一個文武全才,康熙經常表揚他。康熙每次出巡,都會帶著胤祥,而其他皇子沒一個能享受到他這樣的待遇。康熙還經常拿政務給他做,他也辦得讓康熙非常滿意。 他受康熙欣賞和重用,甚至引起了其他皇子的注意,認為康熙是想把皇位傳給他。

皇八子胤禩的老師何焯在給家人寫信的時候,就曾特別提到康熙對胤祥的喜愛和重用,並且隱晦地說,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另一段清晰的歷史是在雍正上臺後,雍正對他非常器重,封他為和碩怡親王,擔任總理事務大臣,大事小事都會讓他做。直到雍正七年胤祥去世。

聯想到雍正上臺後,嚴厲打擊了曾與他爭位的胤禩、胤禵、胤禔等人,可以說,除了胤祥外,他的兄弟們無一遺漏的都遭到雍正或輕或重的處罰。雍正對胤祥的優待,是讓人瞠目結舌的。

(胤禛劇照)

胤祥不清晰的那段歷史,就是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以後。胤礽第一次被廢以後不久,很多皇子都遭到了處罰,原因在於他們互相攻擊,爭奪皇儲之位。

康熙廢太子的目的,並不是要把太子拿出來重新選,是要給太子一點懲罰後,再把他提起來。可是其他皇子卻為此,爭得不亦樂乎。因此,康熙對凡是爭位的,或者幫助別人爭位的皇子,都給予了或輕或重的圈禁等處罰。其中,胤祥也在康熙四十七年到康熙四十八年,被圈禁了很短的一段時間。

但是圈禁了這很短的一段時間後,康熙對胤祥的印象就徹底變了,從此外出巡查,再也沒有帶過他。康熙對其他皇子都有封賞,包括那些爭儲的皇子,可是卻胤祥則一直不再封賞。

而且據史料記載,康熙還說出了非常嚴厲的話:“胤祥乃不大勤學忠孝之人,爾等若讓任之,必在一處遇著他,不可不防。” 這段話說得很嚴重,不勤不學不忠不孝,而且讓兄弟們互相防他,這是把他當“敵人”一樣看待的。他究竟犯了什麼錯誤呢?

奇怪的是,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原因。只說他受廢太子事件的波及,並沒有具體說明是受什麼波及。

所謂“波及”,大約也就是自己爭奪儲位,或者是結成團伙幫別人爭奪儲位。

自己爭奪儲位可能性是不大的,他要是爭過儲位,歷史上肯定有記載。唯一的可能就是幫別人爭。他幫誰爭呢?

一開始本來是皇長子胤禔和太子胤礽爭。接著胤禔退出,皇八子胤禩和太子胤礽爭。當時胤禛是站在太子這邊的。胤禛因為站在太子這一邊,所以沒有受到康熙的懲罰。從後來胤祥深受胤禛重視可以看出,胤祥絕對不可能站在胤禩那邊。那麼他究竟站在哪一邊了?

(康熙畫像)

我覺得很可能他是站在胤禛那邊。也就是說,胤禛力挺太子胤礽,而胤祥則推薦胤禛,這樣的話,胤禛在康熙皇帝那裡,就會得到極好的印象。

不過,雖然胤禛在康熙皇帝那裡得到了極好的印象,但康熙皇帝對胤祥的印象就會極為惡劣。本來皇子們互相爭奪儲位,已經夠讓康熙皇帝煩惱的了。現在胤祥又起來湊熱鬧,而且胤禛本來自己還沒有那個意思,所以在康熙皇帝看來,胤祥簡直是在攪渾水。

所以康熙皇帝對胤祥的態度前後變化,才會那麼大。

這也可以解釋雍正上臺以後,為什麼對胤祥那麼好,那麼重用他的原因。

有人說,這事兒為什麼在歷史上沒有記載呢?大約應該是雍正上臺以後,對史料進行了一些清冼吧。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稱胤祥是“俠王”,也是說得過去。


張生全精彩歷史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為我們塑造了一個俠肝義膽的"十三爺\

愛惡搞的小貓咪

胤祥這個人應該和所謂的“俠王”不沾邊兒。胤祥是個謹慎低調又沉穩細緻的人,沒有小說和影視劇裡那麼豪氣、坦白、直率。

在康熙朝,胤祥和哥哥胤禛稱得上是難兄難弟,正因為共過患難,到了雍正朝胤祥得到了回報,成了雍正朝廟堂上最重要的人物。他完全比任何人更有資格掌控權力。胤祥和雍正的關係很特殊,即為兄弟、又為君臣,甚至還有點主子和奴才的關係。

為雍正考慮到事無臣細。雍正要行的新政比如設立會考府等,允祥全力支持,甚至要比雍正本人想得更周到,做得更細緻。同時在雍正和臣工之間允祥起到了中間人的作用,允祥往往代皇帝發令,口含天憲又身份尊貴正說明允祥所受的信任,但他並沒有張揚跋扈。可以說允祥非常會把握分寸,既讓皇帝放心滿意,又讓臣工傾心以對。允祥往往也為雍正薦賢,有不少被允祥保薦的人都受到雍正重用,一路被擢升。比如李衛,在戶部郎中任上就受到允祥的極力保薦,認為他才堪大用。還有原來被認為“八爺黨”的允禮,雍正原來要罰他去守陵,也是允祥說他“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才能有後來的地位。

總之,允祥為雍正做得事很多,宮裡、藩邸、陵寢、圓明園……幾乎可以說允祥有點像攬總大管家這種角色。

見工作就上,見利益就讓也是允祥的一個特點。比如初封親王辭謝了按例所賞的二十三萬兩銀子,只受了十三萬;雍正賜給允祥一個郡王爵位讓他從兒子裡挑,允祥也固辭了。

允祥應該是一個寵辱不驚,克盡臣職,對雍正忠心耿耿,在雍正身邊又體貼扮演了多種角色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