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脫貧致富的圓夢人——記圖們市河北村黨支部書記劉海濤

“過去村裡都是土路,一下雨路面就泥濘得沒法走,現在道路都是硬化路,路燈也安裝上了,我們走夜路心裡也更踏實了。”“現在坐在家裡就能租地掙錢,年底還能拿分紅!”……

提起村子這幾年的變化,圖們市石峴鎮河北村的村民們交口稱讚:“全靠我們村黨支部書記劉海濤的不懈努力,我們村才舊貌換新顏。現在村子美了,人心齊了,大家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200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劉海濤準備返鄉創業,偶然聽說,圖們市石峴鎮地理環境好,林地資源豐富,非常適合食用菌種植。多年的打工經歷,讓他感到食用菌種植行業商機潛力巨大,於是來到石峴鎮開始了食用菌種植。

由於經驗不足、缺乏技術、不瞭解市場等原因,劉海濤種植食用菌一直沒有盈利,最多時虧損近80萬元,很多人勸他改行,他卻堅信南方能發展起來的食用菌產業在北方也一定能做起來。2008年,他聯合當地5戶村民,成立了圖們市石峴鎮合鑫農民專業合作社並潛心研究種植技術,開始研發市場前景好的杏鮑菇。

經過努力,第一批杏鮑菇種植成功,並在延邊州打開市場,合作社效益連年攀升,資產由最初的100多萬元增值到近800萬元。獲得成功後,劉海濤沒有忘記當初給予他極大支持的石峴鎮的鄉親們。

他把鎮上的一部分下崗工人招到自己的合作社,教他們種植食用菌技術,拓寬致富道路。

2013年3月,劉海濤通過村“兩委”換屆選舉成為河北村黨支部書記,他深感自己身上的責任更重了。為徹底解決村裡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劉海濤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重點,結合本村實際,通過實施“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村集體產業項目。

劉海濤通過多種渠道爭取項目資金,將“輸血”扶貧資金轉變成“造血”產業項目,明確了以產促遊、以遊興村、以村富民的發展目標。依託河北村自然風光,結合民俗鄉情等特點,提出了“搭建一個平臺、打造兩個基地、建成三個農場”的產業發展思路。一個平臺即微農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電商平臺;兩個基地即食用菌基地和冷水魚基地;三個農場即以經濟作物為主的恆大專業農場、以大田作物為主的河興專業農場、以精品水稻為主的清源專業農場。

同時,總投資860萬元河北村食用菌創業扶貧基地也在劉海濤的積極協調下投入使用。基地年產幹木耳120噸,產值1200萬元;幹靈芝10噸,產值60萬元;靈芝孢子粉5噸,產值500萬元,總產值1760萬元,利稅120萬元,淨利潤350萬元。基地實行“資源集中管理,生產基地經營,產品統一銷售”的產業化生產經營方式,幫扶帶動石峴鎮5個村152戶貧困戶脫貧致富,貧困戶每人每年可固定分紅1500元。

每當看到村民們走上致富路掙到錢時滿足的笑臉,劉海濤感到很欣慰。為了更多人的“脫貧夢”,他繼續奔走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