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恐龍滅絕,鳥類爲何會倖存?

楓梧簫楠

要回答這個問題,一要了解恐龍與鳥類的演化歷史,二是要搞清楚恐龍與鳥類之間的演化關係。

首先說說恐龍的演化歷史。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恐龍是始盜龍,它生活在2.34億年前,化石發現於南美洲的阿根廷。屬小型恐龍戰隊,體長一米多,體重10多千克,後肢強壯有力,善於奔跑,前肢小巧靈活,便於捕食獵物。始盜龍可能是恐龍的祖先,雜食,具有蜥臀目與鳥臀目恐龍的特徵。

隨著板塊運動,地殼被分成了六大板塊,形成了七大洲。由於地理分隔,環境的差異,生活在各大洲的恐龍呈現了多樣化蓬勃發展,有身長數十米,體重數十噸的樑龍類,也有身上長有羽毛,能夠飛行的,體重數十克的會飛的獸腳類恐龍,如近鳥龍、小盜龍等。

其次,說說鳥類的演化。最早出現的鳥兒是始祖鳥,生活在1.45億年前,化石發現於德國。另有在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鳥熱河鳥,生活在1.25億年前,化石發現於中國遼西地區。鳥類是獸腳類恐龍的後裔,最初的鳥類仍然保留恐龍的特徵,如翅膀末端有趾爪,嘴裡有牙齒,有長長的尾椎骨,熱河鳥就具有這些明顯的特徵。

最初的鳥是古鳥,生物分類上是反鳥,因為烏喙骨上肩胛骨的關節面是凸出的,正好與現在的鳥相反。

6500萬年前,著名的白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事件,導致了所有的恐龍、翼龍、滄龍,以及反鳥類等滅絕,促使了胎盤哺乳動物和今鳥類蓬勃發展。

究竟為什麼恐龍和反鳥類滅絕了,而今鳥倖存並繁衍起來。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千米的小行星以每秒18千米的速度撞擊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造成方圓1000千米範圍內的生物灰飛煙滅,蕩然無存,撞擊造成山崩地裂,火山肆孽,火山灰遮天蔽日,長達數年,氣溫驟然升高,植被毀滅,生態嚴重失衡,尤其是蕨類裸子植物毀滅,恐龍、翼龍、反鳥類,以及滄龍類因食物鏈斷裂而迅速滅絕,但今鳥類憑藉其快速遠距離的飛行,迅速逃離災區,並依靠被子植物的快速崛起而倖存下來。除今鳥類外,還有人類的祖先胎盤哺乳動物躲在洞穴內,倖免於難,災難過後,迅速蓬勃多樣化發展,與今鳥類一起成為了地球新的統治者。




賽翁

恐龍滅絕了,為什麼鳥類倖存?首先要說明的是,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所以準確的說恐龍並沒有滅絕,只是非鳥恐龍滅絕了。

圖注:鳥類曾經與恐龍生存在一起,圖片來自網絡

導致全部非鳥恐龍消失的白堊紀大滅絕發生在距今6600萬年前,目前的研究認為是一顆彗星撞擊地球之後導致了一系列的災難,災難造成了地球上80%物種的消失。在這次大災難中滅絕的不僅僅只有非鳥恐龍,還有會飛翼龍和生活在海洋中的滄龍類、蛇頸龍類等等。鳥類和我們的祖先——原始的哺乳動物活了下來,它們參與組成了之後的新世界。

圖注:非鳥恐龍的滅絕,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鳥類倖存下來,但是也遭到了重創,整個反鳥家族全部消失了,今鳥類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最新的一項研究就認為在大滅絕中所有會飛的鳥類也滅絕了,只剩下為數不多的陸行鳥類,這些鳥類在大滅絕之後繼續演化重新飛上藍天,成為今天地球鳥類的祖先。

圖注:可能只是少部分陸行鳥類躲過了大滅絕,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相對於非鳥恐龍,鳥類又有什麼優勢呢?首先,體型小。儘管正常環境中,體型大會有更多的生存優勢,但是當災難來臨,體型小,吃得少,更容易活下來;第二,長羽毛。羽毛是鳥類的特徵之一,儘管有一些小型恐龍身上也是長有羽毛的。羽毛能夠隔涼保溫,幫助鳥類在寒冷中保持體溫,不至於被凍死;第三,孵蛋。鳥類會築巢,會孵蛋,這就大大提高了後代破殼降生的成功率。與鳥類相比,恐龍幾乎不會孵蛋,在惡劣的環境裡,恐龍蛋的孵化率將大大下降,甚至絕育,這也是造成恐龍滅絕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啦,與恐龍相比,鳥類還是其他的優勢,這些優勢是鳥類能夠度過大滅絕的重要因素。

圖注:從演化角度看,鳥類是恐龍的後代,圖片來自網絡


最後還是要說一點,儘管鳥類成功生存下來,其實靠的不僅僅是其相比非鳥恐龍具有優勢,而且還是運氣好,如果災難中任何一個因素出現偏差,可能鳥類也會跟著非鳥恐龍一起滅絕的。


古生物探索

先說一個題外話,我們一般所講的恐龍,作為生物學分類,根本就並非只有一個物種。所以,恐龍這個詞用來命名“恐龍”,其實是很荒謬的。在同一時代,所謂的恐龍,形體習性差異極大,有吃素的,有吃肉的;有地上跑的,有天上飛的;有重達上百噸的,還有十幾克的——這些顯然不可能歸為同一個物種。 恐龍是生活在6500萬年以前的很多種動物的泛稱。



在恐龍那個時代,是沒有當今這樣的鳥類的,所以題主的標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早在1861年發現的始祖鳥,就讓科學家們認識到,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的。





上世紀90年代,在我國遼寧省 發現了“孔子鳥”,是居於能夠飛行的恐龍和現代鳥類之間的物種。人們長期猜測的鳥類是由會飛的恐龍進化而來,得到了進一步的化石證據。





恐龍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隕石撞擊地球事件,這一點已經普遍為科學界所接受,但同時代的很多植物和動物依然生存了下來,甚至還有基本保持當時的身體形態的物種。例如,鱟(產生遠早於恐龍),空棘魚。所以某些種類的恐龍生存下來,並進化到如今,這非常合乎邏輯。


事實上,不僅僅是鳥類,鱷魚蜥蜴(尤其是科莫多龍),還有大象等等,應該都是不同種類的恐龍進化而來,不過這一點是俺的猜想,也不知有沒有科學家證明過這一點。


殺豬用鈍刀WX

不懂了吧,累死開車的爽死會飛的,開個玩笑。嚴格來說鳥類是由恐龍分支的演化而來,是這些分支適應物種大滅絕後新環境而進化得來的。其實恐龍和鳥類是一個承接的關係而不是像狗和鴨子那樣的平行物種關係。


龍鱗甲80293528

萬物,包括物種都是系統,都是層次清楚,使命各異的存在,它的總目標是為宇宙系統的最優化服務的。恐龍不但是食物鏈的需要,更是是肩負使命的物種,而鳥類只是食物鏈的需要,不肩負使命。恐龍的存在與滅絕都是宇宙系統最優化的需要。鳥類只是食物鏈的需要。


一葉扁舟l

恐龍是古生代地層的產物,這裡有氫構建的分子結構。在單細胞體系演化的(微生物)與恐龍動物間接的細胞故事等……氫氰酸植物杏樹等……粉質油脂種子回放的水分子演示的情景(某一個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