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塔:守望一城的雄姿

千佛塔所在地原本是武鄉縣豐州鎮段村東門外的淨業庵,自建成至今,也是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多次地震和雷擊並沒有將它摧毀,甚至日寇侵華期間,對段村的轟炸也沒能炸燬千佛塔。在八路軍收復段村的戰鬥中,日寇退入塔內負隅頑抗,為了保護古塔,進攻的八路軍嚴禁使用炮火轟擊,雖然付出了重大的代價,卻最終保得千佛塔無恙。

千佛塔:守望一城的雄姿

武鄉千佛塔

武鄉縣城中心的廣場上聳立著一座瘦高挑的八角十三級攢尖頂清代磚塔,如一把利劍直插霄漢,這是清朝初年的高僧閻福江主持修造的千佛塔,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動工,到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方才落成,至今已經有三百餘年的歷史了。這座塔下部以條石為基,塔身全部用青磚建造,通高三十餘米,一層的直徑約有八米,自下向上漸次收分,到了最頂層,直徑只有兩米,整體造型挺拔秀氣,在空曠廣場的襯托下,更加顯得高不可攀,欲與雲天相接。塔一層面南開門,門拱為整石刻成,塔內部中空,有梯道可以攀登。

千佛塔:守望一城的雄姿

此塔雖名曰千佛塔,據說實際上全塔之內只有大小佛像200餘尊,千佛之名顯然有些誇張。塔身上設有多座門窗,可以登臨其上,俯瞰全城,各層簷下都以磚雕仿木結構做出精妙的枓栱與垂花,並鑲嵌有多塊磚雕裝飾,有團龍和獅子之類的祥瑞圖案,也有諸如“花開見佛”之類吉祥詞句的浮雕匾額,二層至五層外牆上還殘存有部分裝飾性的欄板,全塔雖不及宋明古塔雄偉厚重,卻勝在秀美輕靈,也算是清代樓閣式磚塔中的佳作。

千佛塔:守望一城的雄姿

千佛塔所在地原本是武鄉縣豐州鎮段村東門外的淨業庵,自建成至今,也是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多次地震和雷擊並沒有將它摧毀,甚至日寇侵華期間,對段村的轟炸也沒能炸燬千佛塔。在八路軍收復段村的戰鬥中,日寇退入塔內負隅頑抗,為了保護古塔,進攻的八路軍嚴禁使用炮火轟擊,雖然付出了重大的代價,卻最終保得千佛塔無恙。抗戰期間,武鄉縣城被日寇毀成焦土,後來新的武鄉縣城就遷到了段村,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的擴張,本來在段村東門外的千佛塔已經變成了縣城的中心,並且在塔下建成了寬闊的廣場,只可惜當初的淨業庵建築群已經徹底無存了,只餘寶塔孤零零地矗立在空曠的廣場中央,顯得有些孤單落寞,因其境遇,進而似乎增添了幾分纖細瘦弱之態。現在塔身的磚雕尤其是下層部分,風化和水浸十分嚴重,許多地方已經變得圓滑無楞,相當酥脆,損毀程度令人痛心。

千佛塔:守望一城的雄姿

坐在廣場南邊的商店屋簷下,於酷暑之中強自屏氣凝神,專注繪此浮屠,正熱的滿面流汗,苦於支撐時,天上竟然飄來一抹薄雲,颳起幾縷清風,讓人精神頓感振奮,下筆都流暢起來了。

從千佛塔廣場向西走不遠的街口就有長治開往故城鎮的班車,我在傍晚來到了故城鎮,這裡位於武鄉縣城的西北方向,與晉中的平遙、祁縣和榆社相去不遠,最早在西漢時就已設縣治,並一直延續到了隋代,也是個歷史悠久,古建築遺存相對較多的地區。故城鎮裡最著名的古建築群就是大雲寺,此寺始建於北朝時期,現存主體大殿為金代遺構,原為學校佔用,近年將學校遷出,並且進行了修繕,但之後曾經失過火,所以現在無論如何不再讓人參觀,我繼會仙觀之後,再一次吃到了閉門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