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2018年全國一卷化學試題「瑕疵」的思考與建議

對2018年全國一卷化學試題“瑕疵”的思考與建議

文|孟繁偉

因高考涉及千家萬戶,是高利害的考試,所以每年高考必然成為熱點問題。從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高考前的各種會議及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就能略知一二。

高考題往年也曾出現過有“瑕疵”的時候,每次也都會引起高中老師們對試題“瑕疵”的爭論。對於如此高利害考試出現這樣的問題從道理講似乎是不應該的,凡事總有百密一疏的可能,因此偶爾出現小問題也是可以理解的。既然事情已經發生,再指責命題人的對錯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好在這次用全國一卷考試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及時對該問題做了相關的處理,我認為這是最好的做法,一是在第一時間承認了試題存在“瑕疵”,二是給出了最合理的解決辦法,避免了考生的焦慮。如果大家還在糾纏這事不放就不對了,不要對一點小事就上升到某種高度,但此事的發生也要進行反思。

此次全國一卷化學試題出現的“瑕疵”,如果僅從化學教材看可以說不是問題(注意高中階段),但是從生物學科看就存在“瑕疵”了。這也恰好說明了分科教學所存在的弊端,隨著社會發展學科與社會分工將越來越細,一個人可能是學科內的“專家”但是對非本學科的內容即使是“常識性的知識”也許一竅不通,現在看來成為專才容易但成為通才就太難了。因為高考是為高校選拔人才,另從命題安全角度講,命題老師選擇高校教師是有道理的,從選拔人才與學科素養及學科深度看,高校教師命題肯定要優於高中教師。但畢竟他們不在高中一線教學,所以有些知識點從微觀層面看不一定比高中老師研究的仔細。另外命題者命題時主要參照教材、考綱、課標,參看教材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高中階段都學了哪些內容,及某些內容編寫的深度、廣度、角度以及未來繼續該知識的要求,依據考綱就限制了命題的範圍即不能超綱,這樣有利於高考複習時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對命題的高校教授們是這樣的,審題的高中教師更是這樣的,高中教師因教學特點的原因可能更關注本學科的教材內容。於是某個知識點從化學學科教材角度看是正確的,但是從生物學科看就可能存在“瑕疵”,這就太正常了。針對試題“瑕疵”這個問題我想提三點建議,供大家思考。

建議1,在教材編寫和審校時要兼顧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學科教材中的統一。因為學科研究的側重點不同,作為中學教材對所涉及的知識不可能編寫的十分詳盡,但是在教材編寫時可以做出標註,或者在教材參考書中對該知識點再進行詳細的解讀。例如高中物理熱學教材中所講的“分子”與化學學科中講的分子就是不同的。這樣高中老師在教學時針對不同情況給學生作以說明或提醒學生要參看相關方面的書籍,在課堂教學時適當的作以延申。

建議2,以後高考命題和審題結束以後,要再選不同學科高中教師組成審題組對全捲進行校對與審核,不能僅僅從學科角度看試題的難度、效度、區分度及科學性,這樣就可避免出現類似的“瑕疵”問題。此次試題“瑕疵”也對學科老師的知識體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該知識點在本學科是這樣要求的,在其他學科教材中是怎樣要求的教材是怎麼編寫的,即教師的知識體系不能僅僅侷限於對本學科知識的掌握。

建議3,對師範類院校學生所用教材不能與綜合類高校學生們所用的教材相同,要充分考慮基礎教育學段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學科以及不同學段教材中的連續性,更要注重學科間知識的內在統一性,同時更要兼顧知識的更新與最新科研成果的同步等。

以上僅是個人的一點想法,不當之處敬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