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圈中10大亂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崔永元一個“大小合同”爆料在前引路,還真炸出了影視圈中不少猛料。

崔永元一個“大小合同”爆料在前引路,還真炸出了影視圈中不少猛料。

一時之間,各路導演、編劇、製片人都紛紛出來趁熱吐槽,或明槍,或暗炮,新賬舊賬一起清算,各種“潛規則”大概又翻出了個十之三四,但已足以令人歎為觀止。

比如,如何偷稅漏稅,如何“洗錢”,如何票房收視率造假,演員如何“自薦”入劇組,副導又如何收回扣……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圈中“老油”做不到的。

1“大小合同”不只是為偷稅漏稅

目前為止,崔永元爆出的猛料中,最令人瞠目的當屬“大小合同”引起的波瀾。

“大小合同”,又稱“陰陽合同”,通常是指,相關演員簽署影視或廣告片約時,同時簽署兩份合約,兩份合約裡均約定相關酬金,小合同約定酬金相對較少,大合同約定酬金相對較多,相關演員收取兩份合約的酬金總額,但僅按小合同約定的酬金額納稅。

據瞭解,有些小藝人和過氣藝人也會籤“陰陽合同”:籤一份大合同,隨後再籤一份小合同,或者籤一份返還合同。這樣做的目的不是逃稅,而是為了抬高身價。

還有一種“陰陽合同”則涉及“洗錢”,此時只需成立若干空殼影視製作公司,投資影視劇,再以製作費、明星的天價片酬等名義,把大筆黑錢、髒錢洗白。如,請一個演員標明預算1億,做兩份合同,小合同的1000萬才是演員拿到的實際報酬,大合同的1億則用來“洗錢”。

吐槽圈中10大亂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2明星變相攬錢花樣真不少

據崔永元介紹,除“大小合同”,明星還有其它的偷稅漏稅手段,其中一個方式便是直接通過現款交易以避免上稅,還有一個方式是以演員名義籤表演合同,同時該人又參與劇組的編劇、策劃、監製和發行工作,此時便再籤一個3000萬的合同,但這合同不是跟演員本人籤,而是跟其背後的公司或其家人籤。

此外,演員還可以通過“分賬”的形式拿片酬,如,有的演員要價2500萬元,但片方只給了演員500萬元,剩下的2000萬元演員則以投資的名義投到電影中。但演員實際並沒有真的投錢,而是找片方的投資夥伴,讓其以演員的名義給電影投資,然後再把這2000萬元片酬給演員,就算分賬。崔永元表示,這在法律上沒問題,但其實相當於“洗錢”。

3花大資金投小成本成洗錢套路

關於“洗錢”,套路也很多,一個方法便是花大資金投拍小成本電影以將錢洗白。

導演李克龍曾指出:“有相當數量的電影投資者不是為了拍出高質量的電影,而是為了洗錢,對方直接說,你隨便花一兩百萬拍部電影,然後幫我走1000萬元的賬”。

“遼寧王忠新”介紹電影行業的洗錢流程:如花一億黑錢投資某一部電影,但真實成本只有一千萬,電影院、電視臺等等實際收入也只有一千萬;黑錢主人與女藝人勾搭到一起,黑錢主人通過造假使票房達到一億,再通過納稅將髒錢洗白,女藝人則得到成名機會,實現雙贏。而這幾年被曝光的各種幽靈場、冥幣票價、偷票房事件便是端倪之一。

4票房造假不是買就是偷

票房造假的手段之一便是俗稱的“偷票房”,如觀眾買了A電影的票,但影院給打的票據卻是B電影的,票房和收益也全都算到B片的頭上。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競爭對手的操作,也可能是院線自身搗鬼。

還有一種手段俗稱“買票房”,片方買下院線黃金時段一半票房,院線賺錢,片方數據上好看,有新聞可炒。還有一個情況則是片方把院線整個廳全包了,而包下的廳往往在晨間或者深夜的冷門時段,甚或在影院並未營業的時段,這種情況就是俗稱的“幽靈場”。

此外,片方還可能和院線達成“返點協議”,所謂“返點”,也就是“提成”,院線給片方排片超過一定比例,片方就會給院線提供相應的提成。

吐槽圈中10大亂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5收視率造假價格高達兩三千萬

電影刷票房,電視劇則“刷流量”,也就是通過人工干預的手段(俗稱“水軍”)有償增加對網站、網頁、視頻、社交媒體信息等各種對象的訪問量、瀏覽量、點擊量、回覆量等。

據瞭解,“水軍”主要分為“技術型”和“人工型”兩種。“技術型水軍”通過寫代碼、開發軟件等方法尋找網絡平臺漏洞,或通過自動化程序同時操控大量手機端、電腦端註冊賬號來達到“刷量”的目的。

有媒體報道稱,目前製作的每部劇都要花兩三千萬購買收視率成本,而每集的收視率價格則高達30-50萬。

6電視劇狂注水,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

近年來,製作方增加電視劇集數以達到商業利益最大化的現象,也成了業內的一種“潛規則”。

而這實際上是製作方和播出方利益抗衡的結果。買方電視臺認“流量演員”,而演員片酬的激增,則使製作方成本增加,同時,電視臺又是以集數來定價格,於是製作方便通過增加集數來收取更多利益。而作為靠貼片廣告獲取利潤的電視臺,集數越多,植入廣告的空間也就越大。

如《海上牧雲記》的導演曹盾曾公開表示,其原本只想拍40集,但在資方的要求下,“不得不往裡頭玩兒命地灌水”,最後變成了75集。

延長的劇情,通常通過增加無關主線的角色、設置無意義的臺詞、重複再現故事情節等手段來實現。

吐槽圈中10大亂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7新人演員尋機會,選角導演拿回扣

演員副導(即“選角導演”)拿“抽成”似乎也已經是圈中“公開的秘密”。

某導演接受每經影視採訪時曾表示:“通常一個選角副導一個月工資3萬元,但他拿到的油水比他的工資要高10倍以上。”一部投資1億的影片,可能有2500萬都是油水。

比如,副導和演員私下講好的片酬價錢是10萬,但最後演員拿到合同簽字時,上面寫的是20萬,多出來的10萬就是副導以及一些人所拿的回扣。該導演講述自己瞭解到的一個情況:某新人演員報價4萬,副導卻給製片人報了10萬,製片人覺得太貴決定不用,新人演員由此便失去了進組機會。

8演員帶資進組,導演“喪失主權”

影視圈中還有個現象叫“帶資進劇組”,當演員條件無法超過其他人時,如果能給劇組帶來更大的附加值,則其被選中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

上述導演還分享自己曾遇到的情況:一個演員直接找到導演,說自己是某省的旅遊大使,如果選她,可以幫影片拉到500萬贊助,去那個地方拍戲,吃、住、交通全包,最後就選了她。

除了自己“帶資”,靠“關係戶”來活動的也不少。有些投資人為了給自己人出演,會直接給導演施壓。

“現在一把手是買片方,他會跟你說這個人不能用,得用她;第二個是投資方,投資人一般都是煤老闆,或房地產商。用什麼樣的演員都是他們說了算,還安插很多關係戶,導演根本沒有話語權,而這些人都是外行,片子還沒開始拍呢,已經被攪和得亂七八糟了!”導演陳家林曾這樣表示。

9演員演戲靠替身,“數字小姐”不背詞

現在很多電視劇男女主角都會有替身。通常情況下,主演一天的薪酬達幾十萬甚至更多,但一個替身的薪資一天也就幾百塊錢,所以為了省錢,即便在不需要用替身的情況下很多劇組也會選擇使用替身。而主演真正來劇組拍戲的時間也就集中的幾天或十幾天,拍攝時該主演很可能也沒有對手戲,而只是對著空氣或者副導進行表演。

某老演員曾透露,現在很多年輕演員甚至連臺詞也不背,完全靠助理或副導進行提詞,最後再靠後期進行處理,而有些演員連同期聲都需要進行提詞。

吐槽圈中10大亂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金星在節目也曾披露過一位“數字小姐”,據稱,該演員在演戲時不背臺詞只念數字,之後再靠後期進行配音。隨後劉濤在採訪中也爆料,稱合作的演員中有一位確實念臺詞只用“1234567……”代替。

10明星片酬翻倍漲,製作空間剩幾許

某編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現在電視劇行業99%的公司都在虧損,電影行業也類似,但與此相對的是,明星的片酬卻在集體翻倍漲價。

香港導演吳思遠曾表示,如今大部分的電影中,演員片酬已經佔了製作費的一半,有些甚至達60%至70%,這樣留給製作的經費就更加少了。央視的報道中曾提到,《如懿傳》兩位男女主片酬加起來合計1.5億元,時下當紅的幾個流量小生的片酬更高達8000萬到1.2億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明星高片酬或多或少與部分演員經紀人有關。大多資源被經紀人控制,但很多經紀人又缺乏管理。

某位影視公司高層則表示,視頻網站的介入也對此起到了一定反作用。“他們列一張表,告訴我們製片方,如果能請到某某演員,視頻網站對影視劇的收購價就能達到一個特別高的位置,否則就很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