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赴台後爲什麼沒有爲難閻錫山,而爲難了小諸葛白崇禧?

範東臣

歷史遺留問題。

民國時期中國是軍閥割據,蔣介石僅僅是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實際上啊很多軍閥是看不爽蔣介石的。

閻錫山當然也在其中。

當時相比之下,閻錫山與蔣介石的矛盾沒有那麼深。

而白崇禧呢?白崇禧和李宗仁是廣西新桂系軍閥的代表,與廣東系軍閥聯手處處找老蔣的麻煩。

舉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918事變之後,蔣介石暫時下野,處於政治上的妥協他不得不同意了廣東系軍閥的19路軍進駐上海。軍隊進駐一個地方,相當於交出了一個地方的控制權。

都欺負到上海,這個老蔣發跡的地盤上了,等於騎著老蔣的脖子拉屎。何況上海是金融重鎮,把一個金融重鎮拱手讓人,這種滋味不是一句娘希匹就能罵的開心的。

在128事變中,蔣介石採取了消極抗戰的態度想借日本人之手削弱19路軍。緊接著,128事變結束,蔣介石將19陸軍調去鎮壓紅軍革命。被一再背叛和拋棄的19路軍選擇了起兵反蔣,史稱:“福建事變”

而後當然是被蔣介石鎮壓了。然後19路軍跑去廣西投奔李宗仁和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軍閥。

蔣介石明確要求李宗仁和白崇禧不許收留19路軍。然後白崇禧就把老蔣說的話當放屁沒理他。

整個蔣介石政治生涯中三次下野,其中兩次都是被白崇禧逼的,所以你覺得蔣介石能看得順眼白崇禧嗎?當然後來還好,殲敵一億虎踞臺灣之後,蔣介石為難為難了白崇禧,但是好歹也沒把白崇禧往死裡整。

關於1966年白崇禧的死因,這個目前是眾說紛紜。官方說法是死於心臟病,也有說是毒死的。不過蔣介石確實是親自去白府弔唁。


貞觀防務

蔣介石曾經說過:“共產黨只要我江山,李宗仁、白崇禧既要我的江山,也要我的命,還要我的錢。”



1927年8月14日,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逼他下野的是桂系和何應欽。

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第二次下野,這一次聯名反對他的人裡面,又有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1949年1月21日,年逾六旬的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幕後主使,還是桂系。此時,他對桂系的仇恨,可以用“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來形容。



桂系和閻錫山最大的區別在於,晉綏系求自保,只要中央軍不進山西,什麼都好談。桂系求發展,無時無刻不在謀求中央那個“總統”的位置。

1936年,兩廣事變。粵系朝中央開炮,桂系又公開支持陳濟棠,氣的蔣介石牙癢癢。平定廣東後,南京政府調動部隊進攻廣西,企圖一舉平定兩廣。桂系也不含糊,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調動下,廣西武裝了二十萬兵力抗戰中央。

西安事變時,剛剛與中央和解的桂系,又在故意找事。當李宗仁聽說張學良扣押蔣介石後,滴酒不沾的他,給自己倒了一滿杯白蘭地,高興地說:“蔣公這是罪有應得,死有餘辜!蔣公也只有一死方能平國人之義憤!”

蔣介石事後知道,連罵幾聲“娘希匹”,收拾完共產黨,第一個要滅的就是李德鄰和白健生。

桂系和蔣介石的矛盾,簡單的概括就是搶地盤和搶財富。所謂的蔣桂關係,不過就是紙糊的罷了,一捅就破。


Mer86

閻錫山是山西的大軍閥,一直極力地經營著自己的地盤,防止任何勢力對山西的滲透,這裡麵包括了蔣介石,而白崇禧則是新桂系軍閥的第二號人物,是李宗仁身邊的小諸葛,是民國時期非常出名的反蔣先鋒,李宗仁的多次針對蔣介石,他都在一旁奉獻出了很多力量,蔣介石的三次下野都有著他的身影。



從這方面來說,無論蔣介石如何為難白崇禧都是無可厚非、是不會有什麼可奇怪的。

閻錫山雖然排斥著蔣介石介入自己的地盤,但是除了中原大戰之外,他很少與蔣介石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所以蔣介石對於閻錫山就顯得沒有那麼痛恨了。

閻錫山和白崇禧在去臺灣前的所作所為

甚至在退往臺灣前,閻錫山還營造出了“五百完人守太原”的的假像奉承蔣介石,在閻錫山的策劃下,山西軍一個非常符合蔣介石心目中忠孝仁義的形象就出現在全國以及臺灣的各大報紙中,從這方面來說,閻錫山是在臨行前為自己扳回了一局。

而白崇禧則在退往臺灣前協助李宗仁登上了代總統之位,與蔣介石爭權奪利了起來,不過後來戰局失利,白崇禧深感李宗仁不適合擔任代總統之位,所以他在蔣介石的委託下勸說起了李宗仁。

他想讓李宗仁主動辭掉代總統之位,只不過被李宗仁拒絕了,二人的感情也至此出現了裂痕,白崇禧後面和蔣介石越走越近,感受到了蔣介石的善意,所以在大陸失守之後沒有聽從李宗仁的勸說,跟蔣介石一同來到了臺灣。

但是來到臺灣之後,蔣介石真的沒有為難閻錫山,而唯獨為難白崇禧嗎?如果我們仔細的瞭解一下歷史,會發現他們二人其實是半斤八兩的,他們二人都受到了蔣介石的為難。

首先白崇禧和閻錫山都被蔣介石剝奪了所有的實權,只擔任了一些空有名號沒有絲毫權力的虛街。

就比如閻錫山擔任了“總統府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虛銜。
而白崇禧在臺灣擔任了“國民黨國大代表”和“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虛銜。

實際上來說他們二人的身上已經沒有了半點的權力,也說不上為難誰,不為難誰之類的話。


這個時候,有人就可能會拿出白崇禧被軟禁的事情出來了,實際上白崇禧並沒有被軟禁,在一定的程度上他是可以保持自己行動自由的,他還是住在豪宅裡面,每天基本上是吃香的喝辣的,不用擔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想去哪裡遊玩就去哪裡遊玩。

只不過身邊經常會有一名蔣介石派的衛士盯著以及不能出臺灣,拋開這兩點外,白崇禧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半點的限制。


閻錫山同樣如此,他也住在豪宅中,也能保持著自己的自由,只不過身邊同樣有著一名衛士的盯睄,除了他們二人之外,很多當時從大陸退往臺灣的將領們都是有著相同待遇的,衛士的盯梢代表了蔣介石對他們的忌憚,但卻並不會影響他們的行動自由。

可能還會有人說白崇禧被蔣介石派人刺殺的事情,有人說在李宗仁回到大陸之後,白崇禧就被蔣介石派出的一名護士耗幹了身上所有的精力,最終精疲力盡而亡。

但是這件事情也是無法確定的,因為白崇禧的兒子就明確的表示過,他的父親並不是被蔣介石所殺,而是因為自身的心臟疾病死在了病床上,當然在這裡面很多事情也是說不清的,不過我比較偏向於白崇禧兒子的說法,那就是白崇禧是因病而亡,畢竟他當時也有著73歲的高齡了,這個年齡的人因為心臟衰竭而亡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所以說在臺灣蔣介石並沒有為難白崇禧,也沒有為閻錫山,如果要說為難的話,當時在臺灣,除了蔣介石的一眾心腹干將之外,所有的高級將領都受到了蔣介石的為難,白崇禧並沒有和其他的軍閥以及高級將領們不一樣,他們所受到的待遇都是一致的,所以我們也不應該人云亦云,被流言所操控,白崇禧在臺灣活的好好的,只不過從權力的中心退居了下來罷了。


孤客生

能為已謀者可謀人,能為已計者可計人!

上海小報將中原大戰的三個主要人物漫畫了一幅漫畫:蔣介石左手拿了一支槍,右手拿著現大洋;馮玉祥左手拿著一把刀,右手抓著窩窩頭;閻錫山左手提著一杆秤,右手握著算盤。



閻錫山對這幅漫畫頗為得意,自己擅長經濟,能治國理財,這是軍閥割據環境中難能可貴,沒有人能夠既可以掌握軍事搶地盤又可以治國理財保境安民的,閻錫山做到了自1911年開始,他主政山西38年以來維持了山西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的繁榮,被蔣介石譽為模範省。

閻錫山與自己的父親一起經歷了放貸生意破產後亡命天涯的歲月,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在太原穩定下來後考入山西陸軍第一小學,隨後由於成績優異被官費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5年日本留學期間他與孫中山結識,加入了同盟會。閻錫山回國後就職山西講武堂擔任教官,後陸續升遷為北洋新軍的團練和標統,辛亥革命爆發後,閻錫山聯絡山西同盟會員組織了起義,槍斃了山西巡撫。同盟會會員們的支持下,拿下山西民政局局長梁玉書,成為山西的都督


中原大戰失敗後,他下野到天津,但是仍然遙控山西的軍政權力,等待時機後復出,復出山西后權力更加穩固。

閻錫山總是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的靈活改變自己的政治立場,以適應國內形勢與世界的新格局。他是一名學者型的軍閥,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法案,改善山西的交通設施建設和工業發展潛力,同時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和普及,將自己擅長金融領域植入山西各個領域,自己直接控股和間接投資的企業資產規模巨大壟斷了山西經濟命脈。閻錫山在軍隊控制上,聘用了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土肥原賢二擔任晉軍顧問,按照日本軍隊戰法和訓法建設,植入了忠君思想,培育自己私人武裝力量。

當解放軍攻到太原城下之時,閻錫山策動自己部下游說代總統李宗仁任命自己為國防部長兼行政院長,憑藉自己與蔣介石之間關係來調和李宗仁與蔣介石矛盾。閻錫山接受國民政府國防部和行政院後,積極組織軍隊反攻解放區,同時聯絡新疆與青海地區的草頭王協同準備光復太原,經濟上廢除了通貨膨脹的金圓券引進了銀圓卷制度,可是大廈將傾無法改變。

閻錫山與待嫁的寡婦白崇喜的臺灣歲月

閻錫山在蔣介石復出後,主動辭去了國防部長職務,被委任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員,開始賦閒在家的生活。白崇禧也在耗盡了桂系部隊後,轉到香港做寓公,後去了臺灣。



閻錫山在臺灣繼續進行反攻大陸的研究,他圍繞自己中的主義和勞資研究,著書立說300萬餘言,發表著作20多本,這在國民黨軍政高級幹部中是獨一無二的,蔣介石把閻錫山視為自己國策顧問,閻錫山也積極扶持太子蔣經國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他在蔣家兩代人之間取得了平衡,作為辛亥革命元老,蔣介石無法撼動他的影響力。閻錫山也樂於放棄一生的土皇帝的慾望,靜靜的思考自己的人生,發揮自己對這個社會最後的貢獻。

國民黨從大陸敗退了,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喜難辭其咎,蔣介石需要為敗退臺灣找到一個理由,長有反骨的白崇喜不可信任,他到了臺灣與孫立人搞到了一起,企圖接著亞洲太上皇麥克阿瑟的影響力,扶持國民政府的新領導人,這讓蔣介石格外憤怒,於是毛人鳳展開了行動,但是白崇喜也不是好惹的,屢次失敗。直到風流倜儻的小諸葛遇到清純可人的護士小姐,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風流,一代梟雄,精盡人亡了。



綜合而言,無論身在何種時代,自己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力量,把自己融入潮流之中,因勢利導立於不敗之地!


唐俊龍55398571

白崇禧,一生不把蔣介石看在眼裡;請看下列事實;

1927年8月,白崇禧和他的新桂系成功推動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的合流,史稱“寧漢合流”,逼迫蔣介石下野。

1929年,新桂系與蔣介石因爭奪國民政府領導權爆發了“蔣桂戰爭”,河北的新桂系部隊土崩瓦解,白崇禧隻身逃到國外。

1934年底,蔣介石圍剿長征中的紅軍,白崇禧和他的新桂系除在“湘江戰役”(11月27日—12月1日),出動部隊側擊過紅軍少共國際師外,採取消極態度,既不允許紅軍入境廣西,也不允許蔣介石的中央軍尾隨入境。對過境廣西的紅軍網開一面,“打尾不打頭”,還將尾隨紅軍進入廣西的中央軍一部繳械,在蔣介石承諾中央軍不進駐廣西后,才將人槍交還。

1947年11月,為圍剿挺進入大別山的劉鄧大軍,國民黨國防部九江指揮所正式成立,這是白崇禧擔任國防部長以來,蔣介石首次給他掌兵權力。白崇禧趁機提出;“守江必守淮”戰略原則,主張華中只在蚌埠設一個華中“剿總”戰區,集中控軍於江淮地區,鞏衛固首都南京。但蔣介石不想讓白崇禧擁有重兵,設了徐州“剿總”,讓劉峙指揮;將華中“剿總”設在武漢,讓白崇禧去指揮長江上游北岸部隊,併名正言順免了他的國防部長職位。

1948年底,隨國軍在東北戰場失利,國民黨預感淮海會戰將爆發,決定由白崇禧統一指揮華中和徐州兩個“剿總”所屬部隊,集中兵力保衛南京。這本是白崇禧當初提出、被蔣介石否定的計劃,白崇禧當然負氣不幹。後來蔣介石電令將華中“剿總”所轄的黃維兵團和張淦兵團東調去參加徐蚌會戰。黃維繫蔣的嫡系,白崇禧放行;而張淦兵團是白的老家底,白堅決不讓他們去送死,氣得蔣蔣介石摔電話大罵“娘希匹”。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被迫下野,白崇禧力挺本家大哥李宗仁,策劃與共產黨“劃江而治”,將他的部隊集中在武漢,確保老根據地廣西。這種“自私”令蝸居溪口的蔣介石無可賴何。

1949年12月30日,退守海口的白崇禧,收到心腹李品仙從臺灣發來的信息,蔣介石許願讓他當行政院長,他才下決心乘專機飛入臺灣。

從此,對他恨得刻骨銘心的蔣介石,先用他對抗抵消李宗仁在海外反蔣活動影響,然後一擼到底,由保密局特務終身監視。

“小諸葛”一生精明,但最終自投羅網,被蔣介石算計。

閻錫山,大儒,深諳官場兇險,處事中庸,審時度勢,善於變通,成為政壇不倒翁。他有至多語錄,摘錄幾段,可窺見他的城府之深。

“頭等人是做了不說,二等人是做了再說,三等人是說了就做,四等人是說了不做,五等人是說也不說”。

“管人須知識、能力、人格,均足以領導人還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語、能勤勞、以指揮人,方能盡人之所長”。

“善爭者與天爭,不與人爭。與人爭,勝亦有限;與天爭,勝則無窮”。

如果覺得這只是文鄒鄒誇誇其談,請看,閻錫山一針見血來真的;

“什麼叫政治”?”就是讓對手下來,咱們上去!”

“什麼叫宣傳”?”就是讓大家都認為咱們好,別人不好!”

閻錫山與蔣介石沒有交惡的記錄,他去臺灣,因“健康問題”辭入行政院長職,閒賦,有老家帶來的金銀,衣食無憂,善終。


諶人


白崇禧是桂系人物,雖然名義上是桂系老二,實際上是說話舉足輕重的核心實力人物,在桂系的實際影響力應該是超過李宗仁的。蔣桂之間明爭暗鬥了二十多年,矛盾很深。

蔣介石三次逼迫下野都有桂系活動的影子,有時甚至是明火執仗的趁火打劫。特別是在國共內戰到了最後關頭的時候,國民黨內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內戰是蔣介石挑起來的,蔣介石應該承擔責任。

但是蔣系人馬不能取得中共信任,再也無法促成和談。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能夠與中共取得聯繫,而且有可能被共產黨信任的人出來主持大局,這個重擔理所當然的就落到了桂系首領李宗仁身上。但是在蔣介石看來,這就是桂系在背後搞鬼,想要把他搞下課,所以始終耿耿於懷。

這之前,蔣桂兩系之間也發生過戰爭,桂系在蔣桂戰爭之前,其實力一直在走上坡路,但蔣桂戰爭一戰使桂系元氣大傷,然而抗戰期間桂系實力又得到了一定恢復,成為這段時期極少數實力增長的地方軍閥之一。這也是桂系一直不服蔣介石的原因和底氣。

在解放戰爭期間,桂系基本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中南作戰之前並未受到嚴重打擊,且對內拉攏了不少雜牌,形成了以桂係為中心的政治軍事集團,對外又得到了對蔣不滿的美國人的支持。而且桂系在抗戰以來的許多政治活動,軍事行動,人事變動上與蔣頻頻爆發矛盾。

淮海戰役期間甚至發生扣住武漢的輪船,不準蔣軍調動的嚴重事件。當蔣介石在三大戰役慘敗後,桂系趁機跳上前臺逼宮。所以,長期以來蔣介石對桂系可謂懷恨至極。

閻錫山在中原大戰失敗後,始終未能恢復元氣,抗戰期間山西大部被日軍佔領,綏遠的傅作義自立。抗戰結束後,山西大部又成為了解放區,閻錫山僅僅控制了晉中部分地區,處境十分艱難。閻錫山長期以來嚴重依賴蔣介石的支援,造成了事實上的附蔣狀態,極盡諂媚討好蔣介石之能事,所以蔣介石並沒有那麼恨閻錫山。

到臺灣後,閻錫山深知大勢已去,認真約束晉系人馬,本人也隱居山林,低調度日。且他年事已高,身體不好,也就不再能夠引起蔣介石的注意。相比之下,白崇禧只是桂系的二號人物,桂系老大李宗仁並沒有到臺灣,他在海外繼續反蔣,甚至最後還回到大陸,這讓白崇禧想低調都低調不了,必然成為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旦失去利用價值自然就會對他下手。

還有,中原大戰之後,閻錫山只求保住山西地盤,不再覬覦中央大權,對於蔣介石保持全面合作。小諸葛是從從四一二國共決裂開始,一直到敗退臺灣之前,都是和蔣對著幹。即便抗日,也是三分合作七分陰陽,只要有機會就要整倒蔣介石。另外閻錫山沒有團隊,白崇禧卻有反蔣的圈子。閻錫山最多是癬疥之疾,而白崇禧是心腹之患。

一旦到了臺灣,就不再是哪個系的地盤了,都是蔣介石的地盤。蔣介石吸取在大陸的教訓,第一件事就是搞掉門派山頭,統一格局,像一直不老實而且還有相當實力的桂系,自然是首當其衝了。


謝金澎

一切問題請先搞清楚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先說閻錫山。去臺灣後,蔣介石沒有為難閻錫山嗎?蔣介石到了臺灣之後,吸取了在大陸的教訓,準備嚴肅整黨,建立個人的絕對專制,在這種情況下,之前的國民黨大佬們,到了臺灣,可以說沒有一個受到重用的,受到重用的都是蔣介石的黃埔嫡系,如陳誠等。再說了,到了臺灣的這些軍閥們,手下都沒剩幾個兵了,有兵的時候你是大爺,沒兵的時候,老蔣念著舊情,沒殺了你們這些當年的對手就是好的了。

閻錫山到了臺灣,他頻頻召開新聞發佈會,反覆宣傳到臺後的施政方針,並多次發表演講,批評國民黨內的不團結,總結在大陸失敗的經驗和教訓。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差點把老蔣氣死,本來給他的就是個“行政院長”、“國防部長”的虛職,1950年蔣介石改組行政院,把閻錫山的人全換掉了,氣的閻錫山打算以退為進,提出辭職,誰知正好中蔣介石的下懷,蔣介石直接給批准了。

閻錫山沒辦法,只好真的辭職了,辭職第二天就把家搬到了臺北地處偏僻的麗水街,開始一心寫書,後來又搬到了陽明山邊的菁山居住,一邊著述,一邊除草種地,打發時間,直到1960年去世,享年77歲。

再看題主說的被蔣介石為難的小諸葛白崇禧。1948年,白崇禧聯合李宗仁倒蔣,導致蔣介石1949年初被迫下野,後來李宗仁逃往香港,白崇禧則孤身奔赴臺灣。到了臺灣後,白崇禧確實沒有得到蔣介石重用,只擔任了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職務,1966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看白崇禧有沒有被蔣介石為難,我想白崇禧兒子白先勇應該最為知道。白先勇在很多場合多次說過,白崇禧去臺灣是自願的,而且去之前就知道肯定會受冷落。到了臺灣之後,白崇禧的行蹤確實有人跟蹤,但蔣介石和陳誠都曾坦誠的跟白崇禧說,這是必要的保護措施,陳誠還說他做“副總統”也是如此,也有人跟,當時就是這樣的制度。

1946年,蔣介石(中)與參謀總長何應欽(左)、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右)

以上,在臺灣,白崇禧不算是被蔣介石為難,若說為難,閻錫山比他受的為難大的多。


漁樵侃史

蔣閻、蔣桂的歷史關係是不一樣的。

一、蔣桂矛盾遠大於蔣閻矛盾。

蔣桂之間明爭暗鬥了二十多年,矛盾至深。蔣介石三次下野都有桂系在背後運動,尤其是在全面抗戰爆發前,蔣桂之間斷斷續續打了七八年仗。相比之下,蔣閻之間矛盾則要淺得多,蔣閻只是在中原大戰期間打了半年仗,雖然此後蔣介石一直在挖閻錫山的牆角,但閻錫山始終不敢公開挑戰蔣介石。

二、蔣桂閻之間的實力對比變化走勢不同。

桂系在蔣桂戰爭之前,其實力一直在走上坡路,但蔣桂戰爭一戰使桂系元氣大傷,然而抗戰期間桂系實力又得到了一定恢復,成為這段時期極少數實力增長的地方軍閥之一。在解放戰爭期間,桂系基本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中南作戰之前並未受到嚴重打擊,且對內拉攏了不少雜牌,形成了以桂係為中心的政治軍事集團,對外又得到了對蔣不滿的美國人的支持。而且桂系在抗戰以來的許多政治活動,軍事行動,人事變動上與蔣頻頻爆發矛盾。淮海戰役期間甚至發生扣住武漢的輪船,不準蔣軍調動的嚴重事件。當蔣介石在三大戰役慘敗後,桂系趁機跳上前臺逼宮。所以,長期以來蔣介石對桂系可謂懷恨至極。相比之下,閻錫山在中原大戰失敗後,始終未能恢復,抗戰期間山西大部被日軍佔領,綏遠的傅作義自立,抗戰結束後,山西大部又成為了解放區,閻錫山僅僅控制了晉中部分地區,處境十分艱難。閻錫山長期以來嚴重依賴蔣介石的支援,造成了事實上的附蔣狀態,盡其諂媚討好蔣介石,所以蔣對閻之恨要輕得太多。

三、閻白在臺灣的處境不同。

閻錫山和白崇禧都是被騙到臺灣的。與白崇禧不同,閻錫山是晉系唯一的領袖。閻錫山被困臺灣後,親信餘部沒有任何反蔣的行為,閻錫山本人也隱居山林,低調度日,且他年事已高,身體不好,自然不易引起蔣介石的注意。相比之下,白崇禧只是桂系的二號人物,桂系老大李宗仁並沒有到臺灣,他在海外繼續反蔣,甚至最後還回到大陸,這讓白崇禧想低調都低調不起來,必然成為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旦失去利用價值自然就會對他下手。


標準豬腰子臉


“他沒有選擇mao,也沒有選擇jiang,他選擇的是guo——zhonghuaminguo。”

在談到父親白崇禧最終為何會去臺灣的時候,著名作家白先勇如是說。辛亥革命,他參加了;北伐戰爭,他參加了;最後的爭奪戰,他也參加了。他的榮與哀,自民國始,自民國終。

蔣介石不是不想用白崇禧,是不敢用。白崇禧被稱為“小諸葛”,是公認的優秀的謀略家,蔣介石難道不想用他?不想籠絡他?但是蔣介石知道自己做不到。



蔣介石退到臺灣以後,真的沒有為難曾經屢屢與他為敵的“土皇帝”閻錫山,偏偏去為難被稱為“戰神”的白崇禧?

對於閻錫山,蔣介石只是簡單的清理。

但是對於白崇禧,蔣介石則是層層佈防。

閻錫山,治軍是好手,治政更是好手。蔣介石與閻錫山的齷齪很深,因為閻錫山很難纏,偏偏閻老西在山西坐得很穩,老蔣奈何不得他,反過來還要強忍著怒氣和他稱兄道弟。對待政敵,老蔣的策略是什麼?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山西后,閻錫山跑到廣州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國民黨的“憲法”規定,在沒有總統和副總統的情況下,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1949年1月蔣介石被迫宣佈下野後,李宗仁任代總統,但是12月李宗仁即赴美國休養,後來李宗仁也沒有去臺灣履職,這意味著他們退到臺灣後名義上的當家人是閻錫山!蔣介石肯向閻錫山俯首稱臣?絕不可能。

蔣介石在閻錫山到臺後,馬上對他動手。老閻也知道自己這個行政院長沒有實權,所以在老蔣復職的時候,他便識相地向蔣介石辭職了。閻老西比老蔣想象的更識相,閻老西的辭職幾乎是徹底的退出,當時老蔣忙著收權沒顧上老閻,等老蔣回過頭時看到閻老西仍然老老實實趴著,想了想,已經沒有必要在對付他了。



白崇禧與李宗仁並稱“李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白是作為老李的副手,但是事實上老白可不是老李的附庸。老蔣在忌憚老白,忌憚老白的謀略。

1950年1月,白崇禧給李宗仁發電報,相當於是在發最後通碟,你要麼回來履職,要麼乾脆辭職。結果是老白被無視了。老白失望地搖了搖頭,然後轉頭去支持老蔣了,但是在老蔣穩定局面並且騰出手後,老白馬上又被架空了。讓老白更想不到的是,即使在自己選擇以沉默應對老蔣的逼迫後,老蔣仍然不放心,竟然派人時時刻刻地監視著自己,而且還厚著臉皮美其名曰“保護”。

老白不高興了,寫信問老蔣,老蔣你什麼意思,我都這樣了,我只想過我的小日子,你派人監視我是幾個意思?

老蔣讓人給他解釋,老白,你可是功臣,時刻面臨著危險,我們肯定要保護你的呀!

白崇禧嗆過去,不需要!

但是這事已經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了。



1966年,白崇禧因病去世,終於擺脫了命運,終於得到了解脫。

在白崇禧的葬禮上,白先勇看著父親的遺照感嘆道:“照片臉上的悲哀是真的,那時候感受是真的。”

但是白先勇又認為父親是“死得其所”的。


吾與吾國

大奇兄出山了!

說到閻錫山與蔣公,他倆曾在同學在日本共同留學一起學過軍事,並且同時參加了孫中山的同盟會。因此他倆關糸也算知友。至於白崇禧與李宗仁所代表桂糸俗稱'李白'可與蔣公之間產生多次摩擦,始得蔣公二次下野,全與桂糸有直接關糸。但蔣公始終以愛才,用才,惜才的方式善待白崇禧。也很欣賞他的智慧!

當蔣公退守臺灣後,李宗仁以代總統名義而不去臺灣而跑到美國做寓公。這真是考驗白崇禧的政治智慧。

白崇禧曾發密報給蔣公並表明自己政治態度:我將跟隨你去臺灣!同時,將說服李代總統回臺灣!確實白崇禧說到做到,三番五次勸李代總統回臺灣,可沒想到老李回到大陸。而白崇禧誓言絕不回大陸,而不做統戰之工具。蔣公在這點上所認可小諸葛做事漂亮,而不計前嫌。所以說蔣公為難白崇禧也只是道聽途說罷了,從這一點上,他的家人白先勇可以證明!


更何況作為基督徒的蔣公,他年青時侯的鋒芒隨著自己老矣已開始純化,他信奉上帝后,而感到自己是有罪的,將必須寬恕別人!

蔣公去了臺灣後,進行全方位政治經濟軍事的整肅,而成立總統戰略顧問委員會。以退休方式把他所有在大陸政見不合者全部交出兵權,財權,人事權,而靜心地養老!其中包括陳果夫,陳立夫,何應欽,閻錫山,白崇禧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