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渡江,白崇禧給李宗仁出了什麼主意?

歷史挖掘

白崇禧足智多謀,號稱軍中諸葛。1949年解放軍決定渡江作戰時,他獻計代總統李宗仁放棄長江防線,保存實力,退守西南,以觀時局。可此時的李宗仁是光桿司令一個,有職無權。蔣介石的嫡系湯恩伯部他根本調動不了,湯只聽蔣介石的指令,按照蔣介石的軍事佈署,將75個師約45萬兵力佈防於江西湖口至上海一帶防線。所以,此時精明的白崇禧再有什麼錦囊妙計也無濟於事,白崇禧的戰略意圖根本無法實現。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遭到殲滅性打擊,國民政府敗局已定。軍事上的潰敗,令美國對蔣介石大為不滿。美國有意棄蔣扶持李宗仁上臺挽救危局。此時,白崇禧連發二電致蔣介石,希望蔣下野促成國共和談。1949年元旦,蔣介石發表元旦公告,表示“個人進退出處無所縈懷,一切取決於國民之公意”,首次表示同意下野。

蔣介石表面同意下野,下野之前他加緊佈署了人事安排,在要害部位安置親信心腹,以牽制李、白。任命朱紹良為福建省政府主席;方天為江西省政府主席;薛嶽為廣東省政府主席;湯恩伯為京滬警備總司令。安置就緒後,1月21日,蔣介石發佈公告,宣佈下野,由副總統李宗仁任代總統。


李宗仁上臺,徒有虛職,處處受制。黨政軍大權仍然掌握在退隱老家的國民黨總裁蔣介石手中。而因為府院之爭,1949年1月,行政院在院長孫科的率領下遷往廣州,形成一國三公的局面,李宗仁徒有代總統之名,孤守總統府,卻手無寸權,面對的是一個棘手的爛攤子。

所以,在渡江戰役時,白崇禧的退守西南的建議雖然得到李宗仁、何應欽等人的贊同,可是李宗仁根本沒有指揮力付諸實施,沒有蔣介石的首肯,臺前的傀儡李宗仁寸步難行。

和談破裂後,百萬大軍強渡長江,蔣介石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潰不成軍。

桂系主力在鄂、湘、桂地區被殲,殘部退入越南。而大半輩子親密合作、共同進退的李宗仁、白崇禧最終也分道揚鑣,李宗仁以治病為由流亡美國,1965年迴歸祖國。而白崇禧隨蔣赴臺,晚年鬱郁暴斃而終,死因不得而知。


歲月是一條河流

在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精銳幾乎喪失殆盡,而在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時,國民黨的潰退已經成為了必然,這時候老蔣發佈了通告下野,此時的國民政府迎來了李宗仁時代,但出任總統的李宗仁卻沒有任何實際性的權力。



在李宗仁出任代總統後,他妄想依靠僅存的一百多萬軍隊和我黨劃江而治,但因為老蔣的干涉和我軍勢必解放全中國的雄心而破滅,但是在這個時候,他也發現了自己只不過成為了老蔣的替罪羊而已,國民黨的中央軍根本不聽他的調遣,老蔣在浙江奉化老家遙控指揮著他的嫡系部隊,而老蔣的心腹湯恩伯早已經開始了長江防線的排兵佈陣。在這個時候,李宗仁唯一能指揮的只有自己桂系的二十多萬人馬,而桂系的白崇禧就給李宗仁出了這麼一個主意。



這白崇禧在國民黨將領中絕對算個軍事天才,無論打仗還是戰略眼光都頗具遠見,他讓李宗仁棄守東南,把戰略中心移到西南,憑藉西南險要的地形來進行固守,以待國際形式的變化。但李宗仁有心而無力,中央軍根本不聽他這個總統的話,老蔣讓僅存的國軍守在長江上千裡公里的防線上,企圖依靠長江天塹來固守,但就是老蔣認為他精心構築的長江防線卻在一天便被解放軍全線突破,渡過長江後的解放軍之後席捲東南諸省。



而李宗仁在長江防線被破後便搬遷了國民政府,但是他所領導的國民政府只不過是個傀儡罷了,國庫中的黃金、物資早已經被運往了臺灣,真正的大權依舊掌握在老蔣這個國民黨總裁手裡。沒過多久,解放軍便向西南進軍,而李宗仁的桂系也被四野所消滅,李宗仁在失去軍隊後,他也喪失了在國民黨中的地位,之後離開了大陸。


歷史之絕唱

在淮海戰役結束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勢力精銳消亡,國民黨那些所謂的主力和美械裝備的部隊殆盡,蔣介石所統治的國民黨內部出了大問題,他們對蔣介石政權已經失去了信任。覺得蔣介石是個無能的主,上下一致要求重新選一個能幹的總統,蔣介石必須下臺。蔣介石選擇在一個新年發了一個禱告,說明自己要下臺,把國民黨總統之位讓給李宗仁,自己會溪口老家去,蔣介石是這麼一個好說的主嗎,不是的,蔣介石以黃埔軍校為基礎,奪得了國民黨大權,此時儘管國民黨軍隊精銳失去,但是蔣介石在軍隊中的號召力還是無人可比的,在國民黨中,此時還有100多萬的部隊,大部分駐守在長江沿岸,還有西南地區。蔣介石去了溪口後,對這些軍隊的控制權並沒有喪失,反之,李宗仁這個人儘管被擺上了總統之位,但是行政院等大部分機關都不是他說了算,他所統帥的只能是個20萬軍隊的桂軍體系還有廣西地區。請輸入圖片描述白在淮海戰役結束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勢力精銳消亡,國民黨那些所謂的主力和美械裝備的部隊殆盡,蔣介石所統治的國民黨內部出了大問題,他們對蔣介石政權已經失去了信任。覺得蔣介石是個無能的主,上下一致要求重新選一個能幹的總統,蔣介石必須下臺。請輸入圖片描述蔣介石選擇在一個新年發了一個禱告,說明自己要下臺,把國民黨總統之位讓給李宗仁,自己會溪口老家去,蔣介石是這麼一個好說的主嗎,不是的,蔣介石以黃埔軍校為基礎,奪得了國民黨大權,此時儘管國民黨軍隊精銳失去,但是蔣介石在軍隊中的號召力還是無人可比的,在國民黨中,此時還有100多萬的部隊,大部分駐守在長江沿岸,還有西南地區。請輸入圖片描述蔣介石去了溪口後,對這些軍隊的控制權並沒有喪失,反之,李宗仁這個人儘管被擺上了總統之位,但是行政院等大部分機關都不是他說了算,他所統帥的只能是個20萬軍隊的桂軍體系還有廣西地區。請輸入圖片描述白崇禧此時重兵在武漢,解放軍渡江在即,李宗仁知道長江防線守不住,但是他還想和我們搏一搏,但是苦於沒有辦法,白崇禧講述了一個方案,他覺得,以東南地區的防守等,遲早會被攻破,不如,調派大部分主力進駐西南地區,在抗戰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等待國際局勢的變化。李宗仁覺得自己掌握不過才20萬軍隊,其中大部分都缺衣少糧的,只有3萬人的鋼七軍才是主力,這麼點部隊怎麼駐守,之後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人民解放軍一天之內攻破了長江,李宗仁之後辭去國民黨總統之位去了美國,白崇禧和林彪先後在武漢到雲南的這個地區裡較量了三次,最後是林彪大獲全勝。白崇禧的建議不是不好,只是時代不同了,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早年劉邦,劉備屆是從西南為根據地的,但是在今天,再解放軍的得民心的政策下,任何的城池都可以被攻破。


十點漲

解放軍渡江,白崇禧主張放棄南京、上海,把湯恩伯的主力移至浙贛線(杭州至南昌)和南潯線(南昌至九江),與華中部隊約四十萬人成為犄角,固守湖南、江西,防止解放軍攻入西南。也就是說,白崇禧對防守武漢及西南半壁江山尚具一定信心。

李宗仁、何應欽、顧祝同均表贊同,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退居幕後的蔣介石不同意,一切方案全是空談。於是,白崇禧建議李宗仁:"你應乘此機會向蔣先生明白提出,蔣、李二人只能擇一負責領導政府,以期統一事權,而免拖泥帶水!蔣先生既已引退下野,應將人事權、指揮權和財政權全部交出。"



1949年4月22日,李宗仁等人飛往杭州見蔣,"你當初要我出來,為的是和談。現在和談已經決裂,南京馬上就要失守,你看怎麼辦?"蔣介石客氣地說:"你繼續領導下去,我支持你到底,不必灰心!"李宗仁不便說破,只好直言:"你如果要我繼續領導下去,我是可以萬死不辭的。但是現在這種政出多門、一國三公的情形,誰也不能做事,我如何能領導?"蔣介石當然心知肚明,但也不願正面回覆,反覆強調"不論你要怎樣做,我總歸支持你"。

事情明擺著,蔣介石不可能放權。解放軍渡江後,白崇禧又這樣建議李宗仁:"既然蔣先生不肯放手,處處掣肘,倒不如由我敦請他重新出山,主持大政,俾卸仔肩。"李宗仁立馬否決,"此事萬不可行。現在已是憲政時期,吾人必須維護憲法的尊嚴。今蔣氏已引退下野,即為一介平民,若不經國民大會的合法選舉而私相接受,由我勸他復任總統,則我將為千古的罪人"。



因此,白先勇先生近年不止一次解釋說:"我父親有時候也是夾在蔣、李中間,不知如何是好。"由此可見,此話確有一定道理。

關於新桂系總有說不完的歷史,不妨列個書單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深入閱讀。《李宗仁回憶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五十自述:黃紹竑回憶錄》(嶽麓書社)《黃旭初回憶錄》(臺北秀威出版社)《新桂系紀實》(廣西區政協文史委)。如果能把這些書都看了,任何新桂系的問題一定難不倒你。



馮傑

1948年淮海戰役之後,國民黨美械精銳部隊消失殆盡,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桂系實力派趁機向蔣介石逼宮,以與北方共產黨談判為由迫使老蔣通電下野。內外交困之下,蔣介石辭去了中華民國總統,歸隱老家浙江寧波奉化,但實際上仍幕後掌控著100萬中央軍嫡系部隊,做起了“太上皇”。從名義上,李宗仁在美國人的支持下,由中華民國“副總統”轉正為“代總統”,坐鎮南京,統攬國事,實際上並不掌握財權、軍權和人事權。但這時的長江以南地區早已被掏空,100萬守衛長江的部隊大多是剛剛臨時新編的部隊和收攏的散兵遊勇,缺乏戰鬥力,在人民解放軍的強悍戰力面前,據江分治的目的顯然很難達成。派往北平談判的以張治中將軍為團長的代表團已經傳回了中共領導人毛澤東“談與不談,解放軍都要過江”的明確訊息。在此背景下,素有“小諸葛”之稱的國民黨政府時任國防部長白崇禧向李宗仁進言,依靠桂系20萬軍隊,退守大西南地區和武漢,以待時變。同時,讓湯恩伯領導的中央軍退守杭州—南昌—九江一線,以形成犄角之勢,互相支援。但是,由於幕後操控的蔣介石不可能同意這樣的行動方案,同時李宗仁仍然做著劃江而治的“代總統”美夢,所以最後這個有可能給人民解放軍行動造成麻煩的建議無疾而終。在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的攻勢面前,李宗仁先退廣州,後來又去了美國。


歷史很好玩

1949年1月12日,蔣介石發公告宣佈正式下野,由李宗仁代行其職。不過,深諳權謀的蔣介石一邊辭掉總統之職,一邊又掛起了國民黨總裁的牌匾,李宗仁尷尬地發覺自己這個代總統竟是個有職無權的“虛君”。

此番倒蔣,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出力最大,他借蔣四面楚歌之際,靠著桂系雄厚的軍事實力,翻雲覆雨,逼蔣下野,蔣氏雖對他恨得咬牙切齒,但由於風雨飄搖的形勢所逼,不得不強自按捺住胸中怒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白崇禧給李宗仁提出一條建議,就是企圖與共產黨兩分天下,劃江而治。李深表同意。因此,他剛一上臺,就積極進行和談活動,同時整頓軍隊,增強實力,與解放軍隔江對峙,分庭抗禮,同時也為加重談判籌碼。

然而,這只是兩位桂系首腦的如意盤算。蔣介石通電下野前,早就清楚大勢已去,已準備放棄大陸,退守臺灣。文獻記載,他“引退” 後 ,立即在老家奉化溪口建了7座電臺,遙控國民黨的軍政事務。

1949年3月,白崇禧派劉仲容渡江北上與中共接洽和談問題。臨行前, 他交待劉道;“今後可以有一個 ‘劃江而治’的政治局面,希望中共軍隊不要打過長江,如果他們打過來,就會砸爛攤子,那就不好談了。見到毛澤東時,你務必向他曉以利害,並陳明大局”。

白崇禧不愧叫“小諸葛”,算盤打得很精,他一方面想借解放軍的威勢,逼迫國民黨內各派統一到以桂係為核心的領導之下;另一方面,他又想以國民黨剩下的殘餘力量做談判籌碼,和中共討價還價,最終形成南北對峙、各守半壁江山的局面。

毛澤東對劉仲榮說:“白先生要我們不過江,這是辦不到的”。他還說:“白崇禧喜歡帶兵,他的廣西軍隊只有十來萬人,規模不大。將來和談成功,一旦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要建立國防軍,我們可以請他繼續帶兵,請他指揮數十萬大軍,人盡其才,這對國家也是有好處的嘛 ”。

他補充道:“我們渡江後,如果他感到孤立,可以退往長沙,再看情況,再不行,他還可以退到廣西。我們可以籤個君子協定,只要他不主動出擊,我們保證3年不進廣西”。

李宗仁也致電毛澤東,請迅速指定和談代表與談判地點,並說:“政府業已承認,以貴方所提的八項條件為和談基礎”。這時,蔣介石將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往廣州,與孫科主持的行政院聯合施政。如此一來,李宗仁被孤立起來,使其不能代表南京國民黨政府與中共進行和談。

不久,解放軍經過徐州會戰後,已逐漸迫近長江北岸。白崇禧仍然迷信他手裡那支能征善戰的數十萬精兵,且西南、西北還有大片江山,於是頑固堅持:“共產黨政治可以過江,軍事不能過江”。史載,蔣介石從臺灣給他空運來大量黃金至武漢,以堅定其決心,將共軍阻擊在長江以北。之後發生的事,用毛澤東的一首詩就能說明白: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寫作答題辛苦 嚴禁剽竊】【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1948年淮海戰役之後,國民黨美械精銳部隊消失殆盡,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桂系實力派趁機向蔣介石逼宮,1949年1月12日,蔣介石發公告宣佈正式下野,歸隱老家浙江寧波奉化,由李宗仁代行其職。不過,深諳權謀的蔣介石一邊辭掉總統之職,一邊又掛起了國民黨總裁的牌匾,實際上仍幕後掌控著100萬中央軍嫡系部隊和財權、軍權、人事權,做起了“太上皇”。李宗仁這個代總統是個有職無權的“虛君”,沒有任何實際性的權力。



李宗仁出任代總統後,他妄想依靠僅存的一百多萬軍隊和我黨劃江而治,他也發現國民黨的中央軍根本不聽他的調遣,而老蔣的心腹湯恩伯早已經開始了長江防線的排兵佈陣。在這個時候,李宗仁唯一能指揮的只有自己桂系的二十多萬人馬。 在此背景下,素有“小諸葛”之稱的國民黨政府時任國防部長白崇禧向李宗仁進言,

依靠桂系20萬軍隊,退守大西南地區和武漢,以待時變。同時,讓湯恩伯領導的中央軍退守杭州—南昌—九江一線,以形成犄角之勢,互相支援。



老蔣認為他精心構築的長江防線卻在一天便被解放軍全線突破,渡過長江後的解放軍之後席捲東南諸省。不久解放軍便向西南進軍,而李宗仁的桂系也被四野所消滅,李宗仁在失去軍隊後,他也喪失了在國民黨中的地位,之後離開了大陸去了美國。

白崇禧則追隨了老蔣去了臺灣,值得一提的是,白崇禧這個小諸葛,晚年居然暴斃家中,原因耐人深思。


我是美麗青春您真痘,歡迎批評,指正,多謝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