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我的家鄉是山西,有個民俗在清明前後上墳祭祖。也就是說,清明前上新墳(老人去世頭一年),清明後上老墳。上墳的時候家家必蒸饃饃,因這饃饃裡珍藏著許多美好而豐富的寓意。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清明饃饃是山西土生土長的造型藝術,手手相教,代代相傳。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今天,就讓我說給大夥聽聽。親,如果你的家鄉清明節上墳祭祖,不訪也來蒸些饃饃圖個吉利吧!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曾記得小時候,在上墳的前幾天媽媽就開始忙活了。先要準備好燒紙和票子,晚上,我和姐拿著刻好的票子樣板在棉紙上挨個按壓,按一下就一張,等幹了又用剪刀一張張剪開,按錢的面額大小分成幾份。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媽媽頭天晚上發好酵面,第二天再摻和一些生面,用棉被蓋住,等面發虛了就開始捏饃饃了。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我的任務是洗棗,淘豆子。姐找來小剪刀和花木梳。一切準備好,就開始捏了。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媽媽捏饃饃時,我站在旁邊好奇地看著。瞧!那柔軟的白麵團在她手裡像乖巧的小綿羊。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不大會功夫,饃饃的形狀就出來了,愛整潔的姐按形狀的大小給它們排成隊,擺放在坑頭的饃被上,還要蓋層棉被。聽媽說,饃饃像個嬰兒,不能著涼的,否則就虛不了。

媽說:“上墳回來後男孩吃子福和兔娃兒饃。”我就有點不高興:“憑什麼給男孩吃?”

媽媽就給我說開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青年人,以打柴為生。

一天傍晚,他在回家的路上,聽到“沙沙”的聲音,順著聲音找,見到一條大蟒蛇纏著一隻白兔,青年人舉起斧子拼了命的向大蟒蛇砍去,兔子才死裡逃生,它向救命恩人點了點頭,蹦蹦跳跳離去。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第二天,青年人又一如既往地去打柴,遇見了一位漂亮姑娘,她因腳部受傷而昏迷不醒。

青年人擔心姑娘在荒郊野外受到傷害,就背起姑娘回家療傷。後來,姑娘為了感恩,就與青年人相愛了,三年後生了一雙兒女,夫妻倆相敬如賓,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村裡的人認為蛇纏兔給青年人帶來了好運,一傳十,十傳百,“蛇纏兔,必定富”的諺語就流傳下來了。

因此,給男孩吃兔饃,寓意就是希望男孩將來娶漂亮媳婦兒,一輩好女人,三輩好子孫嘛。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子福饃取其諧音多子多福,寓意指望子孫享福,寄託了人們對家庭和諧興旺,對民族精神代代相傳的意願。

這是我聽到子福饃的來歷。話說春秋時期,介子推追隨重耳,割股奉君,功莫大焉,但重耳當上晉文公之後,論功行賞卻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心中鬱悶,連夜背上母親,隱居到幾十裡外的孤山。

重耳聽說後,心想“不封介子推不是忘本嗎”?於是趕忙給他封官晉爵,但介子推推辭不受。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後來晉文公發現不見介子推,派人尋找,找到綿山但是介子推心念已決,再不出山,為了逼迫其出山,晉文公派人將山林點燃,誰想介子推寧死不屈,最後被活活燒死。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後來為祭奠介子推,人們就製作了“子福”饃,也叫“子推”饃。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媽媽,那女孩家吃什麼呢?″我問道。

媽媽說:“女孩子吃蓮花和燕子、小魚等″。寓意宴宴加糧,事事如意,連連有魚。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我瞄準了那個老虎饃饃,摸了摸問:“這個我可以吃嗎?”“可以的,但是你要知道為啥用老虎饃饃上墳。″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用虎饃祭祀先祖,意在託福神靈蔭庇,後人生龍活虎,日月幸福滿意,世代六合同春。老虎花饃,象徵虎虎生氣以及美好的生活。

媽媽還說,等你將來長大嫁人了,上墳回來婆婆就讓你吃戶子和蓮子。寓意是生兒育女,多子多孫,蓮菜寓意連年有餘,後輩娃兒心眼多多。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上墳饃饃,蘊含著美好的祝福,給逝者以精神依託,給生者以親情力量,是純粹的中華孝道和民俗文化的載體。在山西民間飲食文化中歷史悠久。

家鄉的民俗——清明節上墳饃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