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助推去槓桿尋找平衡點

此次降準有兩大用意:其一,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用以推動“債轉股”;其二,下調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釋放約2000億元資金,用於支持相關銀行開拓小微企業市場,發放小微企業貸款,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事實上,上述兩項措施的深意在於:紓緩去槓桿對企業帶來的衝擊。在當前嚴監管、打擊影子銀行和去槓桿的背景下,那些依賴融資和槓桿進行過度擴張的民企無疑受到較大沖擊。而此次定向降準,將能為他們緩解燃眉之急,從而確保不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

那麼,定向降准將如何推動去槓桿?在去槓桿的過程中,銀行業面臨哪些問題、如何調整策略、還需哪些政策支持?敬請關注今日本版特別報道。

朱燕祥 畫

當前,宏觀經濟去槓桿的格局正在逐漸生變。“一方面,目前中國宏觀槓桿率,尤其是企業槓桿率仍然較高,去槓桿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提高經濟中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堅持到底。”國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另一方面,去槓桿已取得明顯成效,重心轉向結構性去槓桿,工作力度和節奏宜邊際放緩,貫徹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確保不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

同時,央行在同期也會下調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主要用於拓展小微企業市場,緩解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多位專家表示,此舉將緩解去槓桿過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壓力,有效調整去槓桿結構。

重心轉向結構性去槓桿

槓桿高企是制約我國經濟的一大掣肘。對於銀行業而言,去槓桿也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以同業去槓桿為例,央行5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銀行業整體同業負債在5月末達到約15萬億元,較去年末萎縮1.96萬億元,減幅達11.53%。其中,五大行加郵儲銀行的同業負債在5月末達到2.18萬億元,同比減少7700萬元。而中小銀行的數據則更加完美,其同業負債在5月末達到12.82萬億元,同比減少1.19萬億元,創出近17個月以來的新低。

同時,銀行業同業資產在5月末為12.22萬億元,較去年末的14.1萬億元縮減1.88萬億元,降幅達13.34%。

不過,去槓桿也存在著引發次生風險的可能性。“降低負債方面主要是通過控制表內廣義貨幣M2供給、抑制表外資金供給和降低社會融資規模三種方式,總結起來就是減少對私人部門和企業部門注入的流動性。”郵儲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步豔紅、經濟學博士卜振興分析認為,“負債規模的減小,會對依靠舉債經營的工業企業產生負面影響;而負債結構的變化,也會使民營中小企業壓力變大。”

這也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重視。在央行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關於貨幣政策的表述調整為“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與2017年四季度的報告對比,“調結構”代替了“去槓桿”。

近日,央行發佈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8)》也指出,要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銀行業要堅決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做好風險防範的前提下,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為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信貸環境。”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

平衡去槓桿與合理融資需求

作為本次定向降準一個重要的方面,央行從禁止“明股實債”項目、撬動社會資金、不支持“殭屍企業”等五個方面對降準資金支持“債轉股”項目進行了約束。恆豐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蔡浩、研究員高江表示,這有助於完成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去槓桿。

“目前,我國非金融企業槓桿率高達131%,大量債務給企業帶來十分沉重的財務負擔,再加上近期的企業利潤不斷下滑,債務違約風險不斷上升,對銀行的資產狀況也造成較大壓力。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上升到近十幾年來的最高水平。因此,為了降低企業槓桿率,處理銀行壞賬,‘債轉股’成為現實選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分析說。

在去槓桿的同時,也要緩解社會融資下行的壓力。數據顯示,今年5月,社會融資規模僅7608億元,不到4月份15605億元的一半。

“從結構上看,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票據等非標融資均大幅萎縮,同時債券融資也減少了434億元,與4月份增加近4000億元形成鮮明反差,特別是民營企業債券違約明顯增多。”興業研究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師李苗獻表示。

“在此種背景下,為實現‘擴內需、穩增長’的目標,有必要保障實體經濟合理的融資需求。在影子銀行萎縮和債市融資難度加大的形勢下,要改變融資環境偏緊的局面,‘寬信貸’將成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的主要渠道。”蔡浩、高江認為。

“去槓桿,民營企業受到的衝擊最大。這是一個負向循環。去槓桿導致其違約,降低了其獲取資金的可能性,導致違約事件爆發,從而進一步降低其獲取資金的可能性。”步豔紅、卜振興表示,小貸公司貸款、銀行保理、互聯網金融公司貸款等幾種民營與中小企業依賴的融資方式的全面萎縮,也給其帶來嚴重衝擊。

“此次定向降準的目的之一,是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這也是落實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的具體措施。在今年企業債券違約潮頻現的背景下,央行採用差別化的準備金率和差異化的信貸政策,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增強對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服務能力。”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推進去槓桿銀行業應調結構

“在實體經濟去槓桿過程中,傳統‘兩高一剩’行業經過兩年多的調整,優勝劣汰、效果顯著,但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房地產行業的槓桿不降反升。”步豔紅、卜振興認為,未來,針對房地產、‘兩高一剩’、地方政府等預算軟約束的行業,應明確提出降槓桿目標,採取針對性措施,控制債務風險進一步攀升,並與其他行業進行隔離,避免出現風險傳染,防止市場共振效應出現明斯基時刻。

而在結構性去槓桿進一步推進的過程中,李虹含認為,銀行業等金融機構應積極自查,調整業務結構,將收益和風險控制在合理水平。

首先,應當嚴格落實監管規定,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嚴肅整改。完善流動性風險治理架構,將同業業務、投資業務、託管業務、理財業務等納入流動性風險監測範圍,制定合理的流動性限額和管理方案。採取有效措施降低對同業存單等同業融資的依賴度。並審慎開展委外投資業務,規範開展債券回購和質押融資,嚴格控制交易槓桿比率。

其次,要回歸金融機構本質,依照監管要求開展業務。自覺按照“迴歸本源、專注主業、下沉重心”原則,確立科學的發展理念和戰略方向,依法合規開展理財、信託等多元化業務,使信貸資金直接投向實體經濟領域。

再次,要調整資產業務結構,在資產配置方面,可減少長期債券、非標資產,增持高級信用債、城投債等合格優質流動資產,減少代客理財和同業理財,增加國債等資產配置。

同時,應注意風險防範,防止出現違約等情況發生,對去槓桿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資產期限錯配等問題應做好提前準備。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