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騎行一死一傷 禁騎標誌+勸導,擋不住長沙嶽麓山騎行者

大學生騎行一死一傷 禁騎標誌+勸導,擋不住長沙嶽麓山騎行者
大學生騎行一死一傷 禁騎標誌+勸導,擋不住長沙嶽麓山騎行者

6月27日,在麓山景區,偶爾會看到騎行者的身影。

三湘都市報6月27日訊 昨天晚上8時50分左右,在長沙嶽麓山上,一輛山地自行車在下山騎行中翻下山,二名年輕男子一死一傷(詳見本報6月27日A05版)。

【目擊者】

“車上男子大喊‘讓開、讓開’,轉眼車就翻了”

“沒想到,他真出事了。”朱女士介紹,死者汪某是常德人,和他們夫婦倆是老鄉,汪某正在長沙一學校讀大二,平時叫她“朱阿姨”,“昨晚,有稱是交警的人給我打電話,說他和同學在嶽麓山上出事故了,我想他在學校怎麼會晚上跑那麼遠到嶽麓山去,而且如果他真出意外的話應該是給他父母打電話才對,我還以為是詐騙電話。”朱女士說,今天,看到本報的有關報道才信了,趕緊過來打聽情況,“沒想到這孩子就這麼走了,平時還挺懂事的。”朱女士眼圈泛紅,據她介紹,汪某父親在廣東打工,目前正在趕來長沙的路上。

【現場探訪】

無視禁騎標誌,仍偶有騎行者身影

“上到我們南門這邊的,都是不太聽勸的。因為我經常在這邊值班,遇到不聽勸的也會追著勸,有些人都認識我了,知道騎車進不了所以走了。”今年50多歲的向建偉在景區南門擔任勸導員已經5年了,景區在南大門攔車亭設了騎行“第一道勸導崗”,向建偉所在的景區南門已是“第二道勸導崗”,工作負責的他也成了那些想到嶽麓山上騎行的騎行族眼裡“最難纏的‘守門神’”,很多熟悉他的人見到他就會識趣地掉頭離開。

管理方

呼籲立法讓嶽麓山禁騎

近年來,在麓山景區,不斷髮生騎行意外。騎行帶來的重大安全隱患一直是麓山景區管理層最揪心的事。

如今,麓山景區日遊客量上萬人次,節假日高峰期日遊客量更是高達8萬人次左右。據長沙市人大代表、麓山景區管理處主任周竹平介紹,因為景區人流量增長太快,步行道建設相對滯後。主遊道上人多、車多、坡多、彎多,自行車也多。特別是節假日和週末,人山人海,安全隱患大。2015年,景區出現自行車傷人事件10餘起,2016年也發生了好幾起。她多次呼籲立法讓嶽麓山禁騎。

“我們也採取了辦法,但因為沒有依據,所以執行起來效果會打折。”在周竹平看來,恐怕只有通過法律途徑才能有效解決嶽麓山的騎行安全問題了。 在去年的長沙市兩會期間,身為長沙市人大代表的周竹平向大會提出了《關於出臺〈麓山景區核心區域禁騎自行車規定〉的建議》,希望能出臺相關法規或辦法,讓嶽麓山禁騎有法可依。

據介紹,她的這個建議收到的答覆是立法讓嶽麓山禁騎“沒有依據”。但景區不少工作人員仍表示,立法禁止在嶽麓山騎行或是目前能有效消除安全隱患的最好辦法。

嶽麓山騎行悲劇,後來者當引以為戒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聯合新華體育近日發佈的《2017中國騎行運動大數據報告》顯示,騎行已成為國人僅次於跑步和健身的高頻運動。2017年,中國騎行運動人口達1200萬,2018年這個數字有望達到1500萬,傳統競技項目正演變為全民自行車運動。由於嶽麓山海拔不高,騎行一個來回費時不長,不少長沙騎行愛好者會選擇在夜間騎車上山。

但騎車上山,尤其是夜騎,顯然是有一定風險的。近年來嶽麓山就已經發生過好幾起騎行事故,且由於幾處山道彎急、坡陡,一些騎行者速度過快,一旦發生事故,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如2011年和2014年,分別有兩名騎行者在山上騎行時釀成了事故並受重傷。此次兩名學生又在騎行時引發事故悲劇,再次給上山騎行者敲響了警鐘。

在山上騎行,最常面臨的就是彎道多、坡急的情況,這對騎車技術有著一定的要求,而一些騎行者或者出於對自身技術的自信,或者尋求俯衝的刺激感,往往會把車速放得特別快,這很容易導致在下坡時無法控制速度而出事。雖說岳麓山上基本沒有機動車,但由於爬山的市民非常多,這就意味著很有可能出現突發狀況,引發事故。

有資深騎行人士分析,山上騎行事故基本上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騎車人自身速度過快;二是經驗不足、安全意識淡薄;三是車況不行,在下坡的時候想剎車卻剎不住。而山上騎行最大的隱患就在於騎車人對速度的把控,不少事故都是因速度把控不好發生的。

根據嶽麓山的管理條例,嶽麓景區是不允許騎車上山的,但據管理人員說,明令禁止下,騎行者仍然屢禁不止,由於沒有執法權,他們只能勸阻,更讓人頭痛的是,一些人會從小道偷偷上山。針對這種情況,迫切需要有關部門採取措施禁止這一行為,且應由執法部門出面,對違禁騎行者施以處罰。同時還要有個管理部門將騎行者“統一”起來,並出臺一個具體的管理規則或指導意見,或是增加施劃城市內的自行車道,以保證正逐漸變成全民運動的騎行行業健康地發展。騎行者也需要以此為鑑,自覺遵守景區管理,避免再出現類似事故,畢竟生命寶貴!

■本報評論員 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