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之父:他曾是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一度佔領全球60%份額

中國芯片之父:他曾是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一度佔領全球60%份額

據行業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約3770億塊,進口額高達260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萬億元),中國芯片進口量佔全球50%以上,自主份額不到10%,而中興事件,更是突顯國內芯片領域的薄弱,長期以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一直受到西方在先進製造裝備、材料和工藝引進等方面的種種限制,高端芯片主要依賴進口。而提到國產芯片,鄧中翰是一個無法跳過的名字,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曾是(時年41歲)國內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星微創始人,他被譽為“中國芯之父”。

1999年10月,鄧中翰帶領美國硅谷的團隊,希望把我國的芯片產業推動起來,團隊中有在貝爾實驗室從事芯片研究的張輝博士、有英特爾和惠普工作經歷的斯坦福博士楊曉東和參與過國家級項目的金兆瑋,而鄧中翰曾在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工作,負責超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並且提交過多件美國發明專利申請。就這樣在工信部的直接領導下,承擔並啟動了“星光中國芯工程”,並在北京中關村創建了中星微電子公司,正式開啟了回國創業之路。

中國芯片之父:他曾是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一度佔領全球60%份額

2001年3月,年僅33歲的鄧中翰和團隊奮鬥了一年多,這一天委託加工的第一款芯片將從首都機場接回。所有參加實驗的人早早來到公司等著,晚上11時多,當這款芯片成功地從實驗設備中清晰地展現出數據圖像時,整個實驗室沸騰了:“我們成功了!”,就此中星微研發的“星光一號”打破了國外芯片生產的壟斷格局,徹底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這是第一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媒體芯片,也是中國第一枚百萬門級超大規模數碼圖像處理芯片。

2003年,中星微的多媒體芯片被廣泛應用於PC和智能手機的攝像頭,被索尼、三星、惠普、飛利浦等一線國際IT企業採購,全球市場份額一度達到60%。2005年11月,中星微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芯片設計企業,與神舟飛船一起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芯片之父:他曾是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一度佔領全球60%份額

中星微當時做的另一個產品是手機音樂芯片。但是好景不長,臺灣的聯發科開始為移動產品提供單芯片解決方案,將音樂芯片植入到主芯片之中,不再需要單獨使用音樂芯片。這與需要數枚芯片的多媒體芯片相比,成本大大降低。隨著基帶芯片的運算能力日益強大,集成化趨勢撲面而來,高通、TI等國際大廠也開始推出集成多媒體功能的單芯片解決方案,由於國內山寨機的崛起,聯發科的整體解決方案更受到歡迎,很快就把中星微甩在後面,並藉此迅速掌握了整個產業鏈的控制權。

由於持續的多年業務萎縮,2017年聯發科營收達到500億人民幣,而中星微的年營收僅為20億人民幣。不到聯發科的10%,2018年國內市場份額更是降落到5%。退市之後,中星微進入安防和人工智能芯片領域,但與當年相比,已今時不同往日。

中星微幾乎是中國所有的IC設計企業的縮影:創業者多為高學歷海歸,有硅谷、IBM等國外大公司工作經驗。在受到硅谷創業產生的巨大財富和中國日益擴大市場的雙重刺激下歸國創業。相信憑著自己的技術,就能拉到風險投資,但終因忽視市場環境,離第一梯隊漸行漸遠。

從2014年定義人工智能芯片,到2015年完成設計架構,再到2016年正式發佈星光智能一號,以及此次發佈的星光智能二號,中星微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路線佈局並未止步,據悉,中星微第三代人工智能芯片也在規劃中,將在2019年5月份正式發佈。

最近支付寶有給大家發福利了,而且福利還很豐厚,話不多說,看看也大家能領多少!

中國芯片之父:他曾是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一度佔領全球60%份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