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艾力·司馬義:我收藏的古錢幣不多,也就一萬多枚吧

文/李顥(上海大學)

謝艾力·司馬義八九歲時就愛捯飭小玩意兒。一次,同學從家裡翻出好多銅錢帶到學校,並把其中印著雍正通寶的一枚送給謝艾力。回到家裡,他如飢似渴地查起資料,瞭解這枚錢幣的前世今生,“一想到幾百上千年前的一枚錢幣卻能輾轉流傳到我們手裡,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很多故事與緣分”。自那以後,謝艾力便與古錢幣結了緣。

謝艾力·司馬義:我收藏的古錢幣不多,也就一萬多枚吧

謝艾力·司馬義,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2014級學生。

謝艾力·司馬義:我收藏的古錢幣不多,也就一萬多枚吧

謝艾力·司馬義:我收藏的古錢幣不多,也就一萬多枚吧

自2003年起他開始四處收集古錢幣,“一有多餘的錢,就去買”。其中一些是可遇不可求的,像漢佉二體錢,也就是俗稱的和田馬錢,是西域錢幣的名譽品,以前數量非常少,後來在新疆的喀什地區出土了一批,流散到了各個收藏家或者錢幣商人的手中。機緣巧合之下,有一位喀什的藏家得知謝艾力在研究和推廣西域及絲綢之路沿線貨幣,便以半賣半送的形式讓給了他幾枚。這幾枚古幣不僅品相非常棒而且字跡清晰版別不同。謝艾力如獲珍寶。

謝艾力·司馬義:我收藏的古錢幣不多,也就一萬多枚吧

謝艾力·司馬義:我收藏的古錢幣不多,也就一萬多枚吧

漢佉二體錢:即和田馬錢,它是公元1~3世紀于闐(今和田)地區製造和發行的一種錢幣。

就這樣,從身邊親戚朋友到古玩城與拍賣行,十多年裡謝艾力收集了一萬多枚古錢幣、幾千張紙幣。

“我曾經去上海博物館參觀了杜維善先生捐贈的絲路貨幣的展廳,在參觀過程中偶遇了一個學波斯語的留學生,在與他交流伊朗歷史和絲綢之路的過程中發現,其實很多絲路貨幣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伊朗的文化,也有那個時代貿易的印記。” 謝艾力說。

通過十餘年的錢幣研究,以及與諸多收藏界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進行深入交流,謝艾力總結,絲路錢幣形態各異,文字多樣,度量衡不一,製作工藝和圖案也是五花八門,這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融合。

漢佉二體錢:即和田馬錢,它是公元1~3世紀于闐(今和田)地區製造和發行的一種錢幣。

謝艾力·司馬義:我收藏的古錢幣不多,也就一萬多枚吧

開元通寶:唐代的開元通寶錢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

謝艾力·司馬義:我收藏的古錢幣不多,也就一萬多枚吧

粟特銅幣:粟特銅幣中有一類為漢粟二體錢,正面為漢文開元通寶,背面為粟特文、族徽或素背,其鑄錢樣式也由希臘化的圓形打壓幣逐漸轉變為中原圓形方孔的樣式,並在錢幣上使用了漢字,代表著中西合璧和漢文化在絲綢之路上的傳播。

謝艾力·司馬義:我收藏的古錢幣不多,也就一萬多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