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 引起“三農”領域各界人士熱議

“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 引起“三農”領域各界人士熱議

重視農民問題,讓農民為自己身為農民而感到自豪

  日前,在得知國務院將每年的農曆秋分節氣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徵兵倍感振奮和欣慰。從2010年8月5日在自己博客上發表文章提出設立農民節的設想,到參與主持首屆西安農民節“鄉村振興戰略論壇”,8年來,王徵兵一直都在為農民節的設立積極發聲,不斷推進。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如今,終於等到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他由衷為農民感到高興。

“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 引起“三農”領域各界人士熱議

  王徵兵說,農民是我國最大的群體,近年來,在國家城鎮化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政策的支持下,農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改善。但是與社會總體水平比較,農民的收入還不夠高。農民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承擔了夫妻異地生活、老人孩子留守農村等代價,但他們的社會地位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為此,他積極呼籲設立農民節,讓農民在這一天歡慶和釋放自己的情感,敦促社會各界更加重視農民問題,鼓勵更多的人給農民提供幫助。通過關注和支持,讓農民為自己身為農民而感到自豪。

  他建議,“全國各地的農業高校可以在這一天,免費舉行技術諮詢等活動,為農民解決生產上的技術難題;城裡人可在這天,與有困難的農村民眾結成對子,在生活上進行幫扶;企業投資者可以將發展的目光投向農村,進行產業投資等,帶動產業興旺。節日當天,各地還可因地制宜,舉辦社火表演、戲曲演出、電影放映等農民喜聞樂見的群眾活動,既慶祝了節日,也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

  王徵兵說,據他初步瞭解,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可能設在我國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楊凌。楊凌一直以來都備受全國各界關注,因為我國農業創新及農村改革有關的內容,很多都是在楊凌“先行先試”。經過20多年的發展,楊凌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我國“三農”發展取得的豐富成就在這裡可以得到完整體現。王徵兵介紹,楊凌上下非常關注這個節日,若主會場定在這裡,節日當天將會舉辦開幕式、專家論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屆時,歡迎全國各界關注“三農”的人士前來共襄盛舉。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三農”

  眼下,大棚草莓已經到了休茬期,忙碌了一年的陝西省楊淩示範區大寨鎮寨西村村民梁東昌最近也在享受著難得的農閒時光。他的這茬草莓從元旦前上市,一直採摘到今年5月,三個大棚,一個棚收入三萬多元,一年可收入十多萬元。靠著大棚採摘,他足不出棚,鈔票就源源不斷地裝進口袋。

  “我們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得到的關心也越來越多。不但有政策上的幫扶,現在還有了屬於自己的節日,我一定要種好地、好好致富!”梁東昌說。據瞭解,在自己產業發展之初,楊淩示範區為農戶每座大棚補助土地承包費和材料費等近一萬元,幫他解決了創業之初的資金難題。同時,為提高農戶的作務水平,楊凌每年還定期為農戶提供技術培訓,這讓自己有了致富的產業,掌握了致富的本領。

  一邊是現代農業為農民帶來不菲效益,另一邊農民的精神生活也日漸豐富。“近年來我們村環境衛生和農民素質都提高了,大家也都開始唱歌、跳廣場舞等,日子越過越開心!”楊凌五泉鎮湯家村農民湯軍濤說。

  在得知國家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後,湯軍濤從來沒有過的自豪感縈繞心頭,對自己的大棚西紅柿產業更有信心了。“有了這個節日,能促進更多的人關心農村,我們的農產品,也就不愁賣了。”湯軍濤如是說。

“讓農民成為一種受人追捧的職業”

  位於陝西省楊淩示範區小湋河南岸的慕溪莊園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個以“食用油”為主題的生態文化莊園。該莊園為集油用牡丹生產研發、食用油文化展示、有機生活體驗為一體的食用油文化博覽園。該莊園負責人高志勇曾在國外工作學習多年,作為一位“海歸”新農人,多年的海外生活讓他對國內農業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覺,不僅僅因為農業技術、規模、農業發展方式的突飛猛進,他還感到“農民”這兩個字,似乎在人們心中的分量變得更沉了……

  “小時候,我們總是被灌輸一種思想:好好學習,離開土地,跳出農門,逃離農業,沒想到最後還是做回農民了。”高志勇笑談。他介紹,自己是山西人,出國前家鄉人以“躍農門”為榮,以能否逃離土地作為衡量是否“有本事”的標準。回國後,有一天他突然覺得農民變成一種受人尊重的身份,一份受人追捧的職業。“工業富餘資本不斷投向農業,職業農民需求越來越大,農民也開始需要考試上崗,農民這個職業變得更受人尊重了。這個時候設立農民豐收節,農民就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高志勇說道。  

“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 引起“三農”領域各界人士熱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