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既是劉邦同鄉,又是他的哥們兒,為何不願跟隨劉邦舉事

王陵起初不投奔劉邦,是很正常的。

陳勝吳廣一聲號令,天下瞬間四處亂成一片,大家都在造反,都在起事。誰來當起事的頭領,是大家最為關心的事情。有大志向的,就自己幹,沒有大志向的,就尋找一個合適的領袖來投奔。

王陵既是劉邦同鄉,又是他的哥們兒,為何不願跟隨劉邦舉事

當時沛縣的很多豪傑(包括政府小官蕭何、曹參,車伕夏侯嬰,屠夫樊噲,吹鼓手周勃)都支持劉邦。他們之所以支持劉邦,有很多原因:一是劉邦確實志向不凡,為人寬厚,行事非同一般。二是大家也是害怕最後失敗後,遭到秦朝的報復和處罰。三是當時劉邦已經因為放了他押解的去驪山服役的刑徒,在芒碭山聚集了一幫人,稱得上是敢幹大事的豪傑。但是王陵和他們不一樣,他並沒有打算投奔劉邦。為什麼呢?

一是王陵和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等人不一樣,他不是要追隨誰,他是想自己做大。二是王陵家裡是豪族,而劉邦只是一個平民。既然是豪族,一向都是高高在上的。讓他投奔劉邦,可能性是不大的。三是之前劉邦和王陵交情不錯。《史記》上這樣記載:“高祖微時,兄事陵。”就是說,劉邦把王陵當“大哥”看待。劉邦把王陵當“大哥”看待,或許並不是因為王陵比劉邦大(歷史上沒有記載王陵年齡。但劉邦去世時,交代蕭何去世後宰相之位給曹參,曹參去世後宰相之位給王陵,從這裡可以看出,至少,王陵的年齡應該是比較小的,否則,劉邦這樣的安排就沒有意義了)。如果王陵比劉邦小,而劉邦卻還“兄事陵”,那王陵更不會來投奔劉邦了。

王陵最後投奔劉邦,還是在楚漢相爭的時候,王陵母親為了促成王陵早日投奔劉邦,不惜“伏劍自殺”。王陵母親之所以做出這種極端行為,除了她被項羽羈押外,肯定還有她曾多次勸王陵投奔劉邦,王陵都不願意。

王陵既是劉邦同鄉,又是他的哥們兒,為何不願跟隨劉邦舉事

項羽本來是為了爭取王陵,才羈押王陵母親的。說是羈押,其實對她蠻不錯的。《史記》記載:“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鄉坐陵母,欲以招陵。”這裡有個詞叫“東鄉坐”,就是讓王陵母親面向東坐,也就是禮遇王陵母親的意思。但王陵母親不受禮遇,居然自殺。這事讓項羽很沒面子,生氣地把王陵母親的遺體給烹煮了。項羽做出這種殘忍行為,王陵才不得不投奔劉邦。由此可見,王陵是萬不得已,才投奔劉邦的。

如果說,最初王陵是沒眼光,沒把劉邦看上眼,因而不去投奔劉邦的話。為什麼後來劉邦發跡了,擁有了漢中之地和三秦之地,足以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王陵還不投奔劉邦呢?

是王陵還想爭奪天下嗎?

應該不是這個原因。當時王陵一開始就嘯聚了幾千人,很快佔據了南陽。但是直到後來,劉邦和項羽都在爭天下了,他還是隻擁有南陽。按照他這種水平,絕對是不可能奪天下的,他應該有自知之明。

是王陵抹不開面子嗎?

有一點。王陵性格一向耿直,當初礙於“大哥”身份,不願意投奔劉邦,現在劉邦做大了,再去投奔他,面子上確實過不去。

王陵既是劉邦同鄉,又是他的哥們兒,為何不願跟隨劉邦舉事

(王陵劇照)

不過,我覺得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王陵有“貴族”意識。他一直瞧不上劉邦,反而對有“貴族”血統的項羽有親和感。劉邦遲遲不封王陵的理由,還有因為王陵一直與劉邦最恨的雍齒交好。雍齒這個人是個小人,照理王陵應該瞧不上他的。不過雍齒也有個身份,也是沛縣的“世族”。

再一點證明。後來呂后想封她呂家為王,但是王陵當堂反對。王陵為啥當堂反對,除了他性格耿直外,還有就是瞧不上呂家。那時候,在他眼裡,劉家才是“貴族”之家,呂家是不配的。

劉邦晚封王陵,但是劉邦認為王陵品行是很不錯的。所以,最後他竟然向呂后建議,讓王陵當丞相。

這就是劉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