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限韓令”的神祕面紗:中韓娛樂產業的相 愛相殺

揭開“限韓令”的神秘面紗:中韓娛樂產業的相 愛相殺

6月11日午後,走進上海電視節舉辦地上海展覽中心,能看到不少參展公司還在緊張進行著展臺搭建。如果從註冊大廳所在的序館右轉,刷卡走進B區,再往東一館方向走,必然會經過韓國聯合館。

狹長的走廊裡,由韓國三家主流電視臺KBS、MBC、SBS,以及CJ娛樂等15家韓國廣電內容製作、發行公司組成的韓國聯合館分佈在狹長的走廊兩側。不像許多本土作戰、資金雄厚的中國製作公司那樣有著土豪式的展臺外觀,韓國館的規模顯得小巧、實用。從兩側展館中間穿過,必然會被多彩的韓劇、韓綜和韓流明星海報吸引。也不同與多數展臺主體仍在搭建中的國內參展公司,韓國館在當時已然完成了搭建,儘管仍有一些工人在處理裝飾細節,但已有幾位韓國、中方工作人員開始駐場處理工作。

揭開“限韓令”的神秘面紗:中韓娛樂產業的相 愛相殺

本屆上海電視節正在陳設中的韓國館

《貴圈》觀察一番並舉起手機拍攝幾張照片後,一名年輕的韓國女性工作人員走了過來,也許,看到尚未開展就出現闖入者,尤其是駐足韓國館拍照,這引起了她的警覺。

這是暌違兩年後,韓國影視作品再次亮相上海電視節。上一屆,在“限韓”大環境的陰影下,沒有任何一家韓國公司能夠前來參與,這次迴歸,被外界視作“限韓”鬆綁的信號。

所謂“迴歸”的信號也不是第一次放出。和上海的情況類似,2017年第7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也沒有一部韓國電影亮相,而今年4月舉辦的第8屆北影節上,包括柳昇完導演的《軍艦島》、延相昊導演的《首爾站》、洪尚秀導演的《之後》《克萊爾的相機》等7部韓國電影進入了北京院線上映。

如果說,亮相影展尚屬藝術層面的高冷迴歸,那麼時下正在上映的一部電影更像是能夠佐證限韓鬆綁的證據。這部由金起範主演的電影《泡菜愛上小龍蝦》,從片名看就透著濃厚的中韓友誼,劇情更是。這也是所謂的“限韓令”後,首度有韓國明星主演的電影登陸國內主流院線市場。

Part1

上海電視節期間,《貴圈》首先與此次韓國聯合團的組織方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KOCCA)的副會長金一中進行了面聊。

和我們一樣,這位負責人從未見過任何一張正式的紙質文件透露”限韓“信息,在他眼中,關於“限韓”最直接的指令來自去年上海電視節官方的口頭通知。

“其實呢,去年不是我們不想參加,據我所知是因為某些原因,上海電視節方面勸誡韓國聯合館方暫時不要出席,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並不是韓國文化產業方面的公司不想參與其中,因為好多原因吧,兩國的關係也不是很好,韓方參與其中的話似乎不太好,就是這樣。”

但對於金一中的這種說法,上海電視節的宣傳方表示不作回應。限韓是否是一種物質實體的存在,顯得非常神秘。

自2016年7月韓國決定在國內部署美國薩德系統,關於中方發佈採取“限韓令”的消息就悄然傳開。當年8月,有國內媒體報道稱廣電總局有意限制韓國藝人在中國的演藝活動。韓國《首爾經濟報》則具體羅列了限韓措施:禁止新成立的韓國文化產業公司參與國產劇投資製作、禁止韓國偶像組合在中國進行一萬人以上的公演、禁止新簽約的韓國影視劇在國內放映、禁止韓國演員出演中國電視劇。

揭開“限韓令”的神秘面紗:中韓娛樂產業的相 愛相殺

2015年上海電視節組委會的官方口頭通知

儘管從未有正式文件透出,但“限韓令”的殺傷力卻真實存在。在國內,與韓國相關的娛樂產品紛紛整改,甚至直接下線,整改的具體措施也與韓方披露的細則對得上號。

“限韓令”後,國內主流網站中的韓綜節目《超人回來了》《新婚日記》《Running Man》《隱秘而偉大》等紛紛下線,但下線韓綜均為2017年的新節目,2016年及之前上線的節目未受波及。這與“禁止新簽約的韓國影視劇在國內放映”的條文描述正相符。

“禁止韓國演員出演中國電視劇”對合拍劇的影響更為直接。當時開機不久的《相愛穿梭千年2》及時用郭雪芙替代了韓國演員劉仁娜,2017年4月上線的《擇天記》不見了原定參演的具賢皓。能夠用刪戲、換角方式處理的片方是還幸運的,2017年底上線的《傳奇大亨》只能用“換頭術”由賈青取代原女主具惠善。殺青兩年的《翡翠戀人》因有李鍾碩出演,則至今沒有具體上線時間。

“限韓”風聲鶴唳,影視從業者紛紛撇清與韓方關係,就算韓國媒體披露限韓細則中不涉及模式引進,國內引進機構也紛紛主動撇清與原版關係。《我是歌手》改名《歌手》、《奔跑吧!兄弟》改名《奔跑吧》、《花樣姐姐》改為《旅途的花樣》……

對中國市場需求巨大的韓國娛樂機構自然會因此蒙受損失,如此次迴歸上海電視節的韓國最大的影視媒體制作公司CJ E&M,2016年在中國的相關業務收入達到86.64億韓元,虧損21.42億韓元,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31.45億韓元,但虧損已經高達38.90億韓元,不僅業績腰斬,虧損也在成倍增加。

她分析道:“無論限韓令是真是假,最重要的是中國國內的受眾已經出現了對於韓流的反感,限韓令只是為這種反感的聲音提供了一個‘藉口’,而韓國的產業方並沒有能為這些反感提出解決方案。”

她認為:“隨著韓流內容在華的擴散,中國民眾與企業也開始關注起了韓流內容在華的銷售費用、藝人的演出費等等。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重視相互信任的國家,而少部分韓方則單純抱著‘赴華賺大錢’的想法進軍中國,引起了中國民眾的反感也不足為怪。”

此外,她還提到:“隨著互聯網的發達與中國國內韓娛從業人員的增多,韓國國內的新聞、消息及藝人的發言很快就會傳回中國國內,而韓國國內針對某節目在華銷售額創新高的消息不斷傳來,自然也就會引起中國國內的連鎖反應,並對韓流內容的大規模侵蝕提高警惕。”

官方拋出半透明的態度立場,由民間自行發酵情緒心態,作用於複雜又風雲莫測的影視娛樂產業市場,最終共同完成了“限韓”的任務。這似乎已經是人們頗為熟悉的路徑。比起結果,有沒有那一道白紙黑字的“限韓令”,倒顯得不重要了。

Part 2

由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帶隊開辦的“韓國聯合館”,近年來一度成為上海電視節國際影視市場最受關注的展區之一。

在韓國電視臺綜藝組負責對外合作的金宥真(音譯)曾經跟隨其所在的電視臺,參加了2014、2016年的上海電視節。

在她的眼中,今年的上海電視節與往年確實有些不一樣,金宥真回憶:“我是2013年下半年入職電視臺,然後2014年第一次參加上海電視節,那一年可能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年:隨著一系列韓劇在中國的流行,由韓國多家傳媒機構共同組成的‘韓國展區’,也成為全場最受歡迎的一塊區域,從開館那一天、一直到閉館那一天,可以說是應接不暇,也聽到了來自中國許許多多地區的不同口音。”

“雖然我自己曾經在中國留過學,學過中文;不過2014年的電視節舉辦的幾天,是我中文水平進步最快的幾天了吧。”金宥真笑道。

2014年上海電視節韓國館

但是,對於問及2014年的交易數據,三人默契般的保持了沉默,只表示“達成了設想的效果”。

“另外,韓國傳媒機構在涉及對華的交易過程中,經常發生因相互間的不瞭解,以及韓中兩國商業文化不同,而造成誤會;又因大型文化企業在交易過程中,經常將企業的品牌效應考慮在內,而且還需要中方提供多種證明,以‘證明企業是否可靠’,這都導致韓國企業在與華交易時,流程非常冗長、時常引起中方企業的不滿。”小新透露道。

具子銘在2014年之後並沒有繼續參加上海電視節,因此他對於上海電視節的回憶還停留在“熱烈反響”、“中國式的熱鬧”之中;不過,在參加了此後電視節的金宥真的回憶中,2014年以後的上海電視節,韓國聯合館的規模也相較此前冷清了許多,按照她的話來說,“貌似沒有什麼機會再說那麼多中文了。”

“2015年的電視節我們原本也打算參加,當時也接到了來自KOCCA方面的參加通知;不過卻因為韓國國內MERS(中東呼吸道綜合徵)猖獗,引發全球各國對於疫情的擔憂,韓方團隊都收到了來自組委會方面‘強烈推薦取消行程’的通知,最後韓國團隊在已經完成報名的情況下,卻不得不放棄參加該年度的上海電視節。”

“2016年韓國聯合館雖然參加了影視市場,那一年《太陽的後裔》在中國也獲得空前的火熱;但也許是因為韓中兩國關係的不穩定因素開始凸顯,也有可能是因為中國文化產品的崛起,明顯能夠感覺到,現場的氛圍遠遠不如以前;我們團隊也在影視市場關閉前一天就開始準備撤離。”

“以至於當時我曾一度認為,也許,《太陽的後裔》是韓流影視劇在華的一場巨大的迴響,但即便韓國影視劇企業對中國市場仍然是念念不忘,卻可能也是最後一個迴響。”金宥真說。

Part 3

韓國娛樂公司是否迫切希望迴歸中國市場,並且迴歸到2016年之前雙方的緊密聯繫?這在韓國業內有著不同的思考維度。

小新告訴《貴圈》,相比於電視臺,限韓令對於那些在韓國國內沒有較多資源、希望依靠中國市場打破原有資源不均衡劣勢的中小型製作企業的打擊更明顯;長期來看,中國市場的缺失,將對電視臺的經營狀況乃至韓國國內節目創新的驅動力造成重大影響。

而金宥真則表示,“限韓令的確將會導致一些中韓合拍的綜藝節目調整、甚至停擺;不過迄今為止,韓國各大電視臺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韓國國內的廣告和其他收入,而韓國的電視臺仍然具有一定的“社會性質”,體現在韓國的大多數大型綜藝節目均針對韓國本土市場製作。”

韓方的淡定,似乎需要拋開中國市場,從幾家韓國大型娛樂公司的總收入狀況中尋找根據。據三家上市公司SM、YG 、JYP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報可知,SM在淨利潤114韓元,YG淨利潤7億、JYP淨利潤18億。截至2017年底,CJ、YG,JYP和SM四家公司中,除了YG,市值均有大幅上揚。相較於“限韓”之初,4家公司總市值上漲了8000億韓元,摺合人民幣49億。

韓國娛樂公司的利益增長點,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依賴中國。而另一方面,中國娛樂產業是否仍舊依賴韓娛?

盤點2018年上半年的國產綜藝成績,唯一堪稱爆款的《創造101》仍然是購自韓國模式。今年內,《孤獨又燦爛的神-鬼怪》、《迷霧》等韓劇儘管未能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但在國內的社交網絡中卻以絲毫不輸國劇的影響力發酵著。至於國產劇,半年已過,遲遲未出現一部真正的爆款。

國內娛樂產業真的無法擺脫韓娛了嗎?我們當然希望這會有一個開放式的答案,但民間對於韓娛的仍然廣泛存在的需求是真實的。據一位瞭解韓國娛樂產業的人士透露,事實上,早已有國內製播機構在接觸韓方,但在警報尚未解除之時,大家還不敢拍板。

儘管就在上海電視節期間,白玉蘭獎評委還在對入圍電視劇品質大為不滿,但國產網劇也在悄然改變著這一現狀,網絡劇已經先於網絡大電影一步出村,在選題新鮮度以及製作品質上超越電視劇,成為國劇蛻變的發動機。

而從國內近一兩年層出不窮的鮮肉製造現象來看,儘管無法有任何直接佐證,但也能夠想象得到,國人對於國產明星的高接受度,必將擠佔韓流明星在國內的生存空間。

本屆上海電視節韓國MBC PLUS 代表作 Show Champion

不久前,韓國導演李滄東在戛納電影節以3.8分打破場刊評分紀錄的電影《燃燒》中,有一段情節透露了韓國人面對中國人的情緒,聚會中的韓國人:“他們(中國人)的中心永遠在自己那,我們不是永遠看別人眼色過日子嗎?”

擁有強大文化自信的韓娛,未來會看中國人的眼色過日子嗎?帶著疑問,我們本想與幾家參展韓國電視臺直面交流。但原本約定的MBC負責人放了鴿子,KBS的負責人則當面婉絕了採訪,同時說出了原因:“因為兩國關係還有一些問題,所以現在還有些敏感,就不便接受採訪了,真是不好意思。”

而小新還提出一點,韓國媒體在中韓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扮演著負面的作用。“在兩國關係仍然存在傷痕的此刻,韓國媒體卻以中方的一些小動作來推測、甚至發出不負責任的報道;這些報道有許多違背事實、或者傷害中國民眾的感情,對於維護兩國間小心翼翼重新燃起的文化交流之火‘百害而無一利’,我也希望韓國的業界,能夠給兩國間的文化交流更多的耐心與時間,而非急促的等待或催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