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見」陶光遠:不完全市場化造成電力棄風棄光(上)

「銳見」陶光遠:不完全市場化造成電力棄風棄光(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這將是今後5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我國能源領域發展的戰略指引。要進行能源生產消費革命,首要之舉就是要努力降低以煤炭為主的化石能源的比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內的清潔能源比重。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主要指風能太陽能。

近些年,我國風電、光伏電站得到了長足發展,有一些指標甚至位居世界第一,但這些成就仍然無法遮擋制約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其做法可以作為它山之石,以為攻玉。

生態資本論專訪了曾在德國生活工作多年、現任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陶光遠。他表示,“即便沒有電力市場化改革,可再生能源發展仍然有解決的辦法,更何況中國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

不完全市場化造成棄風棄光

中國的棄風棄光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沒有把電力價格市場化。

陶光遠:這得從我國的電力價格談起。我國電力對用戶有不同的價格。但是,電力採購價格卻是恆定的。市場上需要多少電力,由國網公司或南網公司等來進行調節。在這個過程中,發電公司之間是競爭關係,每個電力公司都想多發電。用電戶的用電價格有低谷和高峰,所以用電少的時候,就把電價調低一點,用電多的時候就把電價調高一點。從電源端來講,不同的電力有不同的價格,這些價格都是國家定的。比如燃氣發電,由於可調節能力強,於是價格就會高一些。但問題在於,這些不同的電力的不同發電價格一旦固定,它們不會因為市場上電多了就便宜,電少了就貴。

陶光遠:光電和風電進來以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的電大部分都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電力,這些電力調節起來相對容易:電網希望它少發電就讓它少發電,希望多發電就讓它多發電。但是風力和光伏就不一樣了,它是由老天爺決定的,能發多少就是多少,沒法調節。風電、光電與化石能源發電相比較,化石能源發電是要消耗燃料的;風電的和光伏發電不消耗燃料,但是風電、光電如果不立即利用,就被浪費掉了。反觀火電或者是燃氣發電,如果說現在不需要發電了,那損失頂多就是固定資產折舊的損失,即固定資產閒置的損失,而最大的成本——一次能源成本,如煤炭或燃氣的採購成本,卻沒有損失。。

陶光遠:利用了風能、光伏能,就節省了化石能源的使用。因此在利用化石能源發電與利用風光發電上,如果調節化石能源的話,肯定有損失但這個損失的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要對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進行調節,那損失就大了。如果實行電力市場採購制度,就可以引進競爭,如果風電多了、光電多了,這時候電力的價格就會降低;同時,在這個時段化石燃料發電成本比較高,發電不划算,發電企業就會自己停止或者酌情減少化石能源等高成本能源發電。

陶光遠:歐洲電力市場實行的就是採購制度。德國電力市場賣電每十五分鐘一個段。如果某個特定段風電和光伏電多,電力的價格就比較便宜,這時,燃氣發電首先會選擇退出市場,因為燃氣發電是最貴的;接著,燃氣熱電聯供也會退出市場,供熱的任務由儲熱裝置來完成。之所以燃氣發電先退出是因為燃氣熱電聯供畢竟比燃氣發電成本要便宜一些。再下來退出的依次是硬煤、褐煤、核電。

陶光遠:德國電力市場的是雙向的,也就是說,有人賣電,有人買電,所以說,當電力市場的價格下降的時候,對很多大用戶在用電方方面起到激勵的作用。最明顯的例子是利用抽水蓄能電站,當電價便宜的時候進行抽水蓄能。另外,德國也有一些用電大戶選擇在電價低廉的時候進行電力交易,用交易來的便宜電力進行生產。比如,一些使用電爐的鍊鋼廠會選擇在電價便宜的時候增大生產能力,電價高的時候就少煉一些鋼,電價低的時候就多煉一些鋼。

再譬如啤酒,啤酒有一個冷藏發酵的過程,冷藏發酵的時間很長,會散發熱量,這個過程中啤酒的溫度允許在正負0.5度的範圍內波動。啤酒廠根據這個特點,當電便宜的時候就多制一些冷,將啤酒的溫度多降低一點兒;電價高的時候,就少制一些冷,讓啤酒的溫度升高一點兒。這種用電戶根據電力價格進行用電負荷調整是代價最小的電力補償消納模式在根據電價決定生產相關情況方面未來的進展可能是最大的。

陶光遠:這就得依靠安裝大量的智能電錶,把電價的波動的直接反饋給用戶。比如洗衣機準備洗衣服,智能電錶就會選擇電價最便宜的時候安排進行,像這樣的應用很多、很普遍。甚至冰箱的溫度也可以用智能電錶反饋的電價信息適當調節。

陶光遠:德國的電力市場是雙向的,它的一部分會傳遞到用戶或者傳遞到市場,現在很多人都動了起來,蓄能電站就是一例。中國的電力市場還沒有開放電價,起不到鼓勵的作用——我們只有峰、谷、平。這個峰、谷、平主要是從用電的角度出發的,白天用得多,晚上用得少,還沒有反映風電和光電對整個電力市場價格的波動的作用情況。

電力收購應有價格波動

電力的銷售價格現在改變不了,那在收購電力時可以搞一些價格波動。

陶光遠:因為風力和光照強弱的不同發出的電,會給電力網絡部門帶來很大的麻煩。按理說,應該讓風電、光電儘量入網,但各個電廠會找出種種理由來使風光電儘可能少的入網,因為它不願意自己的化石能源發電量減少。在這樣的條件下,政府部門對電力的調節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從而最終造成大量的棄風棄光。除此之外,一些行政因素也會對煤電等傳統化石能源電力進行或明或暗的保護,給風光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帶來掣肘。

陶光遠:比如在風光電比較多的時候,實行特殊的收購價。收購價很低,火電等傳統電力就會降負荷,因為這時化石能源發電虧損大,這樣就給風光電創造了空間。我認為,即使現在中國的電力還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沒有實行市場化,仍然有解決辦法,收購電價波動就是方法之一。

陶光遠:中國的風力發電、光伏發電佔的比例還是相當低的,只有百分之幾,可是棄風棄光就到了百分之十以上,個別省份甚至達到了百分幾十,這是很不正常的。德國風光電的比例已超過20%,因為南北輸電線路還沒有建成所以有2%、3%的棄風率,這並不算高,如果南北電網建成,棄風率會更低。在南北輸電線路建成後,德國風光電的比例即使增至30%,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仍然不會有過高的棄風棄光率。

陶光遠:中國風光電棄風其光的問題一定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手段解決。大家都在等電力改革,現在看來,要等比較長的時間。主要是中國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除了部門利益之外,就是中國火電建的多。如果現在實行電力市場,大家搞價格競爭,一下子就把價格搞得很低,那樣電力企業受不了。當然,這也是有解決辦法的。現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採購方面採取一定的市場化手段。採購是大的電網公司,即國網、南網。具體的做法是總的電價不變,但是實行一定的波動,這樣在價格上對整個行業沒有太大影響。這樣,在風比較多或光比較多時,採用比較低的收購價,讓風電光伏電能夠進入電網,儘量避免發生棄風棄光。

以補貼能力定裝機量

如果補貼單價比較高,就應該相應地控制安裝總量,如果不控制,補貼量就會達到一個天文數字

陶光遠:那樣的話,裝機量會比較理想。但是裝完以後,企業拿不到補貼,就會要求漲電費,給物價部門造成壓力。最終形成大量的欠款,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資金壓力。光伏大躍進還造成了市場的不良競爭。譬如所謂買路條的現象。補貼太高了會導致想安裝的人很多,路條指標不夠,這時大家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想盡辦法搞到路條,結果是誰拿到指標,誰就能掙一筆錢,這實際上就是把國家給可再生資源發展補貼通過倒買倒賣裝進了一些人的錢包。這是對國家寶貴補貼的嚴重浪費。

陶光遠:德國目前採取方法值得我們參考。就屋頂裝的那種分佈式光伏電站來說,第一,規定一個總量,這個月計劃裝多少。如果裝得多了,那就把價格下降的速度調快一點;如果裝得少了,就把價格下降的速度調慢一點。價格每個月都會調整,一般調整的是三個月以後那個月的價格。

陶光遠:德國大型地面電站實行招標制,誰報的價格最低誰就中標。德國最近這幾年的招標價格下降速度很快,大概兩年多以前一個千瓦時還是九個多歐分,而最近的一次招標是4.91歐分,這個招標價沒算增值稅。如果把增值稅等算上,電價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不到四毛錢。這個價格已經非常便宜了。德國南部的光照水平相當於北京的光照水平,中國有很多地區的陽光輻射強度比德國南部的高得多。

陶光遠簡介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1988年赴德國,在柏林工大進修學習,曾任在紐倫堡的德中經貿合作中心副總經理。2009年獲“歐洲能源管理師”證書,並受“歐洲能源管理師”全球培訓聯盟委託擔任中國培訓項目負責人。2011年10月起,在德國能源署(dena)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合作成立的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擔任執行主任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