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日常愛“嗑”瓜子,難道外國人不“嗑”瓜子嗎?

無論你位於祖國的哪裡,年貨裡都少不了瓜子。親戚朋友聚在一起聊天、看電視,伸手就能抓到一把。說明中國人愛“嗑”瓜子。那麼,外國人不“嗑”瓜子嗎?說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嗑瓜子歷史!

首先,要吃上瓜子,首先得要發明炒法,我們可能知道,炒法是中國人的獨創,最早起源於南北朝。唐代少見炒菜,所以在這之前,基本上沒可能吃上炒瓜子,而這瓜子兒來自什麼瓜也是個大問題。

中國人日常愛“嗑”瓜子,難道外國人不“嗑”瓜子嗎?

像傳統的苦瓜子、絲瓜子、冬瓜子這類,要麼太小,要麼不好吃,就只能入藥,沒法兒嗑。

上古以來就很受歡迎的甜瓜也沒能幫上忙,《詩經》裡的“七月食瓜”可能就是現在的那種薄皮甜瓜。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女屍和海昏侯胃中都發現過甜瓜子兒。當然他們是吃瓜附帶,而不嗑進去的。

到北宋時期,炒法慢慢多了起來。當時的飯館還兼賣炒瓜子兒。這個瓜,不是別的,正是當時最時髦的西瓜,西瓜進入中國也是一件波瀾壯闊的事兒,學者多認為,西瓜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南部,後來傳到埃及,又傳到南歐和亞洲,乃至中亞很多地方。

中國人日常愛“嗑”瓜子,難道外國人不“嗑”瓜子嗎?

我們知道的,追求光明的明教教徒,就特別喜愛西瓜,認為西瓜當中的光明分子特別多,但西瓜傳到中國並不算早,唐代沒有任何文獻提到西瓜。

中原人最早是在契丹人那裡看到它的,當時的幽州也就是現在北京一帶就有土產瓜子。而契丹人是從西邊兒的回紇人那裡得到的西瓜種子,後來還教會女真人種西瓜,最後被出使金國的北宋大臣帶到中原。西瓜這詞兒就來自女貞語。

吃西瓜的人總是煩惱,瓜子多。中國人可不怕,本著好吃的當零食、難吃的入藥的“不浪費”原則,人們發現西瓜籽炒起來味道不錯,從此西瓜子支撐了長達千年的嗑瓜子習俗。但真正成為風尚,還是在明代,那時候宮廷裡也嗑,明神宗就“好用鮮西瓜種,微加鹽焙用之”吃得很精緻。

中國人日常愛“嗑”瓜子,難道外國人不“嗑”瓜子嗎?

《紅樓夢》裡,也多次提到大家聚在一起嗑瓜子聊天打發時間。坊間更是隨處可買到炒西瓜子,可以裝在衣袖裡,一路走一路嗑。到了晚清,有人統計,上海城裡的茶樓、酒市、妓館等每天要消耗西瓜子約30石。西瓜子的地位,在晚明從美洲傳來向日葵和南瓜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戰,但嗑南瓜子,實際上是晚清時期才開始流行,而葵花子就更晚了,普遍嗑基本上要到民國時期。

可能是因為葵花子畢竟可以煉油,磕掉可惜。

中國人日常愛“嗑”瓜子,難道外國人不“嗑”瓜子嗎?

那麼,全世界是不是隻有中國人嗑瓜子呢?好像真的很少見到國外電影或者電視劇裡面有嗑瓜子的情節。外國人是不是不吃瓜子呢?

美國人不喜歡吃瓜子等有硬殼的食物,這可能與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有關。但他們也會吃脫殼後的瓜子,只是在烤麵包、餅乾時用作裝飾。在德國、法國人們認為瓜子是鳥類和倉鼠吃的,不是人的食物。

但西班牙人和我們一樣,對瓜子特別鍾情。特別是現場看球的球迷們,瓜子就是他們看球的“最佳伴侶”。西班牙人嗑瓜子速度比中國人快。不過,西班牙瓜子基本上都是原味的,沒有那麼多香料,甚至連鹽都少加。

中國人日常愛“嗑”瓜子,難道外國人不“嗑”瓜子嗎?

此外,大多數亞洲國家的人們也是吃瓜子的,尤其是東南亞地區。而像俄羅斯、土耳其等地跨亞歐的國家,人們也是比較喜歡吃瓜子的。但日本是個例外。在日本,幾乎沒有人吃瓜子。因為日本是一個十分注重禮儀的國家,他們認為,把食物放進嘴裡再拿出來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所以外國人是否“嗑”瓜子,你知道答案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