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和魏碑是什麼關係?

千千千里馬

隸書和魏碑是什麼關係?通俗地說,隸書是魏碑的源頭,魏碑是根據隸書發展而來的。詳細說就涉及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字演變歷史:

(漢隸“經”字)


1、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書法進入興盛時期,典型的特徵是:隸書得到延續,草書進入全盛;行書產生並出現極品;真書以魏碑為主體風格鮮明,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楷書;所以這一時期,各種書體都有人寫;

(魏碑“經”字)


2、南北朝的對立,南方東晉發展了草書、行書的書法藝術,而在北方卻發展了魏碑書法藝術。北方沿襲漢魏刻石立碑之風,真書碑刻大量出現,這些字結構活潑,點畫勁健,氣勢開張,被稱為“魏碑”體或“北魏”體。

(漢隸“晨”字)


(魏碑“晨”字)


因此,通過文字演變歷史來看,隸書是魏碑的源頭,魏碑是根據隸書發展而來的。再看文中所附“經、晨”二字,也可以看出漢隸與魏碑之間的一定聯繫。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和時代有關。書寫材料及工具有關。

從殷商甲骨刻字到周代金鼎鑄文,再到春秋竹簡兩漢帛絹,截至東漢蔡倫發明用紙,從字畫不分的難懂的甲骨文金鼎文,到春秋竹簡篆文及兩漢隸楷魏碑,書寫工具從刀鑿斧斫,金石冶煉,到竹毛用筆,見證了華夏文明幾番風雨鉅變之路,所以說文字見證時代特徵最準確了。

東漢蔡倫之前,用帛絹織成的布寫字,最次也是竹簡,國書用帛,民書用簡,春秋時代,篆書有多種字體,寫前都練字在石板上金屬上,字跡硬朗,寫到竹簡上則墨跡柔和,這就是簡隸,春秋時代用竹簡寫字(比如老子寫道德經),字體或篆或隸,到了東漢蔡倫發明紙前後,隸書漸次演變楷書(鍾繇),北魏楷書刻佛經於石碑石壁上(拓下成魏碑體),至於為什麼王羲之字體與之不同,是因為用紙的原因,民間是用不起紙的(蔡倫紙也只供宮廷貴族),紙比金貴,右軍是望族,用得起。所以我們應感謝蔡倫先生的貢獻。四大發明,造紙術給了我們寫字的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