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器換人”步伐加快 全程全面發展是新要求

《2018年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重點技術推廣行動方案》於近日發佈。農業農村部表示,將著重從強全程、推全面、優服務、促創新、提質量五個方面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已經從依靠人力畜力為主轉到以機械作業為主的新階段,農業各領域對農業機械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廣大農民對農機裝備的依賴越來越明顯。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我國在農業各領域、各環節的“機器換人”步伐正在明顯加快。2017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預計超過66%,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150個示範縣率先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薄弱地區、短板環節也呈現出加速突破的良好態勢,比如馬鈴薯、油菜、花生、棉花等大宗農作物機收率年均提高3個百分點,成效顯著。

“但農業機械化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經濟作物和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初加工、設施農業的機械化水平還較低,南方丘陵山區的機械化水平有待提高,技術集成配套應用剛剛起步。”農業農村部指出,我國迫切需要加大農機化技術推廣力度,促進農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集成配套,引領推動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

針對上述現狀,農業農村部於近日發佈了《2018年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重點技術推廣行動方案》,提出8項重點工作,包括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種子農機融合共促行動、果菜茶生產機械化技術示範行動、特色產業節本增效機械化推廣行動、畜禽養殖機械化提升行動、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推進行動、農業綠色發展機械化技術推廣行動,以及深度貧困地區農機化技術推廣行動。

“今年,我們將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質量興農,著重從五個方面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 王家忠說。

一是強全程

繼續聚焦九大作物,重點補齊玉米籽粒直收、甘蔗機種機收、棉花機採等短板環節。再創建100個率先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的示範縣,引導有條件地區向高質高效機械化升級。

二是推全面。

啟動實施農業機械化全面發展重點技術推廣行動。在優勢產區布點開展牧草、果菜茶和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關鍵機械化技術的試驗示範,在丘陵山區引導推廣耕地的宜機化改造。

三是優服務。

開展萬名農機手培訓和農機合作社理事長輪訓,完善“農機直通車”全國農機化生產信息服務平臺。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建設,再打造一批“五有”型合作社。發展全程託管、機農合一,“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等專業化、綜合化的新型服務主體和服務模式。

四是促創新。

組織實施好《農機裝備發展推進行動方案》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改革農機推廣鑑定制度、拓寬補貼機具的資質採信渠道,擴大無人機等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著力引導關鍵環節、重要產品和技術的研發突破,擴大先進適用、綠色高效機具的有效供給。

五是提質量。

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殘膜回收、精準施肥施藥、畜禽糞汙處理等綠色生產農機裝備技術,完成深松深耕整地1.5億畝以上,協調推動在東北地區開展深翻作業補助試點,促進黑土地的保護。拓展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農機作業補助監管上的應用,切實提高監管質量和效率。

談到農機購置補貼,王家忠表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116億元,補貼各類農機具達到1820多萬臺套,大幅提升了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

與往年相比,2018年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變化:

首先,全面推行補貼範圍內機具敞開補貼。2018-2020年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範圍確定為15大類42小類137個品目,各省可以結合實際從中選取部分或者全部納入省裡的補貼範圍。

“如果資金確實有一定缺口,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和農業綠色發展所需要的機具。”王家忠補充道,“因為資金緊張,當年沒有享受到的,在下年優先給予滿足。”

1

二是拓展了補貼機具資質渠道。“以前,補貼機具資質必須通過農機推廣鑑定,今年有所放寬,對於通過相關部門認證的農機具產品也可以作為補貼機具,包括進口農業機械。” 王家忠介紹。

2

三是優化補貼實施的操作。購機者既可以在戶籍所在地申請補貼,也可以在實際生產地申請補貼。鼓勵使用手機APP和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在網上辦理補貼。全面建立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實時公佈所在地的補貼資金使用進度和購機者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