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登基後為什麼放漢獻帝一條生路?

我們都愛想念熊

一個早已失去血肉的兔子還有吃的必要嗎?

要論劉協和曹丕的關係,那就是姐夫和小舅子的關係。不過這層關係可沒那麼和諧,完全是一場政治婚姻。曹操在時,把女兒曹節送入宮中,逼死之前的伏壽皇后。曹節被立為新後。

(問題者配圖,《三國》電視劇,曹丕形象,演技爆表)

說到底也是曹操提高自身身價,為子孫鋪路的方式。曹操喜歡做“周公”,可他的子孫可不是,曹操此行也是加深和皇室的聯繫,為後代鋪路。

曹操時期,劉協已經逐漸失去了“自我”,等到曹丕時,連很多大臣都感和劉協叫板。正像《三國》中華歆給劉協噴的體無完膚,司馬也敢和他正面對話,也壯了曹丕的膽。

曹丕時期,北方穩定,南方還有兩方勢力,這是一種既要吸納人才,又要展示姿態的時期。殺了劉協,肯定會招來罵名,得了人家的江山還要殺了他,度量太小。劉協早就失去了政治價值,沒法興風作浪,再加上有人監視,就讓他“安享晚年”了。

歷史上劉協還算是善終,《三國》電視劇是劉協、曹節自殺於水中。體現的自身的氣節。

(《三國》影視劇曹節、劉協自殺前夕,來自網絡)


大眼大世界

其實,在劉裕之前,所有禪讓的天下之主,都有個相對不錯的歸宿。

所以說,劉協只是跟其他前朝末代皇帝結局相仿罷了,沒有特別倒黴,也沒什麼好鬧騰的。

劉協8歲登基,54歲去世,傀儡皇帝做了32年,山陽公當了14年,其實待遇一直沒什麼變化。

當然,曹丕對劉協還是相當優待的,兩人在一起時,算平起平坐,不在一起時,劉協享受皇帝待遇(沒有皇帝權力哈),當然,也沒什麼官員敢拜訪他了。

按舊例,劉協就應該是這個結局。


站在曹丕的角度,劉協不殺比殺了好。

從私人角度看,曹丕的三個妹妹都嫁給劉協了,曹丕是劉協的豪華大舅子。同時,劉協的兩個女兒還嫁給曹丕了,劉協是曹丕的岳父,兩家的關係那是好到沒話說(至少表面上如此,天下人也這麼看。)

從政治角度看,天下還沒定呢。

北方已經平了,但南方還有兩個傢伙沒歸順,劉備和孫權。

如果你殺了劉協,那南方這兩哥們更加有理由跟你對著幹了,而且師出有名,反魏復漢...

孫權那時剛奪荊州,跟劉備關係非常差,在合肥跟曹丕在死磕,夾在中間很難受,於是上表曹丕:哥,我服了,你是老大,我跟你混。曹丕於是封他為吳王。

湊巧被劉備流放到公安的劉璋在荊州爭奪戰中被孫權搶到了,他送給曹丕,曹丕大筆一揮,封劉璋為益州牧。

這樣,天下全部都是曹丕的了(理論上)。

劉備一看,我靠這不行啊,我成亂臣賊子了。

於是炮製出劉協被曹丕所殺的流言,他要為漢獻帝報仇,於是稱帝。(不跟屬下升官,人家把你這個孤家寡人賣了咋辦?漢中王升級到皇帝,所有人都可以跟著升一級,都得好處)

-----------

從結局來看,殺不殺劉協,其實對曹丕沒什麼差別。

曹丕是貴族出身,一般頂級貴族(魏王)出身的皇帝,在大臣面前是比較有優越感的,氣勢上壓得住。所以歷史上貴族出身的皇帝,對內的殺戮相對較少,因為沒必要通過這個立威嘛。

但泥腿子出身的皇帝就不同了,大家都是泥腿子起家,憑什麼你當皇帝我只能當丞相?他是這個思維,所以上臺後把當初一起打天下的哥們全部放倒。從劉邦開始,到貓為止(中間夾著一個最有名的朱八八),都是如此。


弒血鸚鵡

你好,古代有權勢有野心有才幹的政治家若想謀朝篡位,最害怕的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曹丕的帝位是漢獻帝禪讓得來的,不管是脅迫禪讓還是主動禪讓,至少在名義上是說得過去的,能堵住悠悠眾口。

而且曹丕登基前,有人在他的家鄉沛國譙縣發現了“黃龍”,黃龍現世,即表示該地將出帝王。曹丕對此很感興趣,獎賞了報告此事的人。聰明者看出了其中的暗示,之後,各地都有珍奇異獸發現,以示天降祥瑞。

然後來了一位權威人士,根據這種種異象寫了一份分析總結,結果就是,這些都是說明上天所降新帝王將要產生的強烈徵兆。

那為什麼一定是曹魏呢。為了打消眾人疑慮,該權威人士又查閱了大量古籍,找出了幾句話,分別是“漢以魏,魏以徵”“代赤者魏公子”“漢以許昌失天下”,這幾句話就直接點了題。

以上操作不管是曹丕派人刻意為之還是真有如此巧合之事,都說明他已經在為登基做輿論造勢了。

可是在這些異象出現之前,就有一句廣為流傳的神秘預言“代漢者,當塗高”。之前袁術為了稱帝就用過這句預言,而且這句話已經深入人心,想繞過它不太可能。

這個權威人士也很執著,他從朝廷的檔案裡翻出了一份上書,是一位縣令寫的,裡面有一句話叫“許昌氣見於當塗高,當塗高者當昌於許”,在沒有前後文的前提下,這句話似乎暗示著許縣與“塗高”有關。說未來的帝王將昌盛於許縣,許縣有漢獻帝,但說的肯定不是他,那麼只有曹魏了,因為是曹魏幫助漢獻帝在許縣立的足。

然後這位權威人士又將穿鑿附會的本領發揮了十成十。他對“塗高”的字意進行了解釋,他認為宮殿祠廟前大臺子和樓觀組成的雙闕很高大,而“魏”就是高大的意思。

終於,這位權威人士通過艱難考證,得出了結論,曹魏即將取代漢室。

後來又有人上書,說之前曾有一位精通讖緯的人告訴他以後要追隨就追隨曹魏的公子曹丕曹子桓,他將安定天下。而這種說法是出自孔子留下的神秘預言書。

事情做到這個份上,已經有種種跡象表明曹丕就是真龍天子,並且名正言順,漢獻帝也沒有辦法了,那就禪讓吧。

曹丕並不是一開始就接受了禪讓,幾次三番的推辭,說自己德行不夠,文武百官做戲都做累了。當然這番作為主要是考察文武百官的態度,看看他們是不是誠心誠意奉自己為帝。

所以,曹丕做了這麼多事,就是為了能名正言順的登基。若一登基就殺掉漢獻帝,就會有人說他不仁,氣量狹小,沒有容人之量,若因此有人造謠說他得位不正,必將動搖他的帝位。

至於親情,應該也是其中一部分考慮吧。


有花不發

公元220年曹丕廢漢稱帝,但並沒有殺死前朝皇帝漢獻帝劉協,而是封劉協為山陽公(漢獻帝劉協於公元234年去世,壽終正寢)並且還按照天子禮儀將劉協進行安葬。

那麼曹丕稱帝后為什麼放漢獻帝一條生路呢?

先從曹操說起,曹操生前完全有能力和機會可以殺死漢獻帝,但是曹操都沒有殺漢獻帝,自己卻一上臺就殺掉漢獻帝,自己就成了天下攻擊的目標。



其次再看漢獻帝這邊,大漢氣數已盡,忠於漢室和忠於漢獻帝的勢力早已被剷除的乾乾淨淨,漢獻帝已經不能威脅到曹丕的地位,所以從這一個方面來看,曹丕沒必要殺漢獻帝(落人口實)

大家都是到曹家是竊國篡漢,但是表面上還是漢獻帝禪讓曹丕的,這種傳承意味著魏帶漢是順應天意,如果殺了漢獻帝反而名不正言不順

還有一個就是親戚關係,劉協娶了曹操三個女兒,漢獻帝又將自己兩個女兒送給了曹丕,這關係很親密吧

......

不管從各個方面來看,當時曹丕若殺了漢獻帝劉協不僅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還難堵天下眾口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漢獻帝劉協去世,儘管此時的曹丕已去世多年,不過魏明帝曹叡還是以天子的待遇將其安葬。


左將軍

曹丕放漢獻帝一條生路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大局已定!

分開來可以從以下幾個原因來說:

第一,通過曹操多年的努力,曹操勢力範圍內漢室影響力基本已經泯滅,無論是朝廷漢室民間對於曹丕稱帝沒什麼反對,對於多年的傀儡皇帝漢獻帝也沒有什麼依戀。第二,漢獻帝劉協是個聰明人,雖然他幾次想要除去曹操,自掌大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個識時務的聰明人,不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也是漢獻帝被廢之後能安度晚年的原因。

第三,曹丕可以藉此收買人心,雖然漢室已經失去民心,也沒有什麼影響力,但是曹丕篡位之後沒有殺死漢獻帝,仍然讓很多人對他改變看法,也藉此收買了一部分人心。

因此,在大局已定、劉協識相的大前提下,曹丕不殺劉協就很好理解了。


公子皇鋣

《三國演義》中的曹丕陰險、狡詐、歹毒,坑兄滅弟,為世子之位不擇手段,最後逼迫漢獻帝祥位於他,是為魏文帝。
既然如此,當了皇帝的曹丕卻為何對漢獻帝網開一面,而不斬草除根殺掉他呢?其實,曹丕的形象在《三國演義》中被嚴重歪曲了,真實的曹丕是一位大詩人、政治家,武功也相當不錯,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得到臣民的廣泛擁護。反觀漢獻帝,做了幾十年的傀儡,早已徒有虛名,擁護東漢的老臣也都已作古,所以對曹魏政權已構不成任何威脅,殺了他徒留罵名,曹丕是不會幹這種傻事的。


漢獻帝是把帝位禪讓給曹丕的,雖然這都是在做戲給外人看,但上古時堯、舜、禹禪讓的故事已深入人心,當上了皇帝再殺前任,也太不仁義太不地道了,這樣也會大失民心,反而不利於其統治,曹丕何等聰明,自然會想到這些。

當然了,曹丕的親姐妹是漢獻帝的老婆,這也算一個獻帝劉協沒被殺掉的原因吧,不過這一點並不重要。漢獻帝退位後,受到的禮遇相當高,被奉為山陽公,這比他當那個傀儡皇帝強多了,畢竟有了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地盤。從曹丕如此對待漢獻帝來看,他真的不是一個什麼壞人惡人吧。


高山流水116820061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漢獻帝手中無兵無權、無可用之人,他的存在已無法阻礙曹丕的崛起,對曹丕構不成危險,也就沒有太大的必要去殺害他。

其次,漢獻帝做了多年的傀儡皇帝,從董卓而後曹魏,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重要的道具。少了他,曹操多年的專權就失去了道義上的依據,而在漢獻帝多次試圖奪權的鬥爭中,屢屢被識破,鬥志全無,所留唯有漢室正宗的虛名,所以曹操才一直保留漢獻帝。至曹丕更沒有必要殺一個無用卻有名義之人,留之有用,殺之卻失去了道義和民心。

其三,曹魏代漢,不是起義,不是兵變,而是仿上古之制,走禪讓之路。本質還是權力為王,但面子和程序上該做的還是要做足,自然不能加害漢獻帝。

所以漢獻帝也成為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得以善終的亡國之君。


白雲依然986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接任丞相、魏王,不久漢獻帝劉協被迫禪讓於曹丕。但是劉協這位前朝帝王卻沒有被處死,反而封了個山陽公繼續享受榮華富貴,雖然沒有自由但日子是過得很好的,一直到魏明帝曹叡時期劉協才去世。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漢獻帝劉協的皇后曹節,嬪妃曹憲、曹華都是曹氏宗親,特別是曹節和曹丕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妹,不論是為了家族形象,還是為了母親卞太后,曹丕都要善待劉協一家。

其次東漢三國魏晉時期是世家門閥的時代,世家門閥都是詩書禮樂傳家,別管私底下怎麼樣,明面上都是光明正大、看重忠義廉恥、注重名聲的。曹丕親眼看到自己的父親曹操因為閹宦之後的名聲遭到過多少非議、排擠,因此他很注意這些。以魏代漢最起碼還有個禪讓的遮羞布,要是殺了劉協不就坐實了曹丕亂臣賊子的名聲了麼?這沒有什麼好處,只會給政敵攻擊自己的口實,曹丕才不幹呢。

其實善待前代帝王可能是那個年代的一個潛規則,曹丕篡漢沒殺劉協,好吃好喝養著;同樣的司馬炎篡魏也沒殺曹奐,封了個陳留王,食邑萬戶,生活也挺富裕,不得不說很有意思。

據悉劉協有一個玄孫劉阿知見到天下又要大亂,在“五胡亂華”之前帶著劉氏宗親兩千餘人離開中國漢朝本土,飄洋過海去了日本,成為日本社會中地位尊高的新貴族,並在日本繁衍生息,形成直、坂上、大藏、內藏、原田、丹波、秋月、高橋、波多江、江上、小冢等47個姓氏。


當狗容易做人難

歷時四百多年的大漢王朝,出過不少大有出息的雄主明君。而到東漢末年漢獻帝手裡,漢朝江山已是風雨飄搖,諸侯軍閥四方混戰,漢獻帝劉協從“娃娃皇帝”開始,就是一個被權臣控制的“傀儡皇帝”,長達31年有餘(公元189年-公元220年)。


能在那樣亂世中,漢獻帝能夠安穩的做了31年皇帝,最後退位之後還安全地當了14年的山陽公,死時享年54歲。這已經是個奇蹟。要知道這幾十年來挾制他的那些人:董卓,李傕、郭汜之流、曹操、曹丕之輩,統統死在了他的前頭。這是應了那句話嗎:“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窩囊皇帝不好當,漢獻帝也沒有別的選擇。如果有選擇的話,可能劉協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個普通百姓,不要每天在刀光劍影裡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其實他也想幹好皇帝這份工作,從小就有很多人誇他聰敏有帝王之相,事實上他也比較有頭腦,無奈大環境太複雜,局面亂得無法掌控。15歲那年(公元196年),曹操出現了。一開始他以為是大漢王朝大救星到了,後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曹操不給他行使皇帝的實權,只想用他當一塊令牌,號令天下,(諸侯)莫敢不從。

於是漢獻帝和曹魏就進入了相愛相殺的階段,漢獻帝也策劃了譬如“衣帶詔”這樣的一些小動作,曹操則搞掉了劉協身邊的一些不安分的人。按說照這樣的發展下去,曹操讓劉協死,

那是分分鐘的事。但是曹操沒有,相反在拿掉皇帝的女人之後,他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漢獻帝,這樣子曹操就是名副其實的“國丈”,大家都是一家子了嘛。


互懟了那麼久,彼此也都有些累了。有一次上朝時漢獻帝當著曹操的面說:“君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資治通鑑》)這話再明白不過了,漢獻帝表示認慫了,尊駕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畫風突轉一下子曹操還適應不了,至少他心裡是有底了,小皇帝不想再搞事情,大家平安過日子吧!總的來說,曹操對漢獻帝劉協的“保護工作”還是做得不錯的。

曹操死了曹丕上位,這時候曹魏的根基已經穩固,曹丕及他的臣子們認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此時不下手,更待何時。天下的諸侯的已經消滅得差不多了,剩下了吳蜀也都是硬骨頭。留著“漢獻帝”這塊令牌也沒什麼用處了,所以曹丕就動了當皇帝的心思。這事當然是一說就成,漢獻帝劉協是一百個答應,他也早在這個無用的皇帝寶座上呆膩味了。想換個活法。但是對於曹魏集團來說,如何處置廢帝,是個難題。

按照常規的做法是先要製造一起廢帝的“非常規”死亡,曹丕再順理成章的登皇帝位。但是曹丕沒有殺漢獻帝劉協,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劉協在退位時表現得非常配合,態度很好。這一點讓曹丕非常高興。一般一個王朝的末代皇帝在面臨自己的王朝終結時,除了痛哭流涕破口大罵精神失常,就是抹脖子上吊喝老鼠藥,但是劉協沒有,他拎得清形勢,這個皇帝他真的幹煩了,想換個活法。

2.曹丕深知漢獻帝劉協對曹魏的統治已經構不成威脅。大家都相處這麼久了,是殺是留,都在曹丕的掌控之中,倒不如給他劉協一塊小小的封地,大家平安度日,倒顯出曹丕的慷慨大度。曹丕還同時給劉協留了句客氣話:“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皇帝嘛,也都很看重美譽度。

3.和平共處是最好的方式,這樣對漢朝的舊臣民們也多少起到一點安撫的作用,畢竟誰也不想擔個“弒君”的罪名。

4.還有,大家怎麼說也都是親戚,曹丕的姐姐嫁給了劉協,曹丕就是劉協的小舅子。山陽公為了表示感激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送給了曹丕,這樣劉協又成了曹丕的老丈人......這關係有點亂,讓我想一分鐘......

就這樣漢獻帝劉協就十分奇蹟般的變身為“山陽公”,他對這個身份非常滿意,在山陽城(焦作)幹了許多好事:諸如懸壺濟世、涉足農桑、扶危救困等等,深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在漢獻帝劉協身上,命運是多麼的奇特多麼的諷刺,當了那麼多年皇帝,活得不像個人。現在不當皇帝了,終於活得像個人樣了。他是個聰敏的人,只是有點生不逢時。劉協再一次用他的行動救贖了自己,雖然他沒當成一個好皇帝,但他也擁有一個無比精彩的人生。


漢獻帝劉協用他畢生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事要看得破想得開放得下,退一步海闊天空。我是爾東說話。吹水侃大山,我是認真的。不如你關注我,給我留個言吧!


爾東說話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問題。


曹丕的妹妹曹節是劉協的老婆,也就是說劉協是曹丕的妹夫,這一點肯定是曹丕不殺劉協的原因。但是這絕對不是唯一的原因,我覺得還有幾方面考慮:



1.曹丕本身就不嗜殺:曹丕其實還算是個比較仁德的君主,他甚至還下過嚴禁報私仇的詔令。有關他和曹植的故事,其實並不見正史,只是《世說新語》裡有這個故事罷了。所以,曹丕不殺劉協符合他的本性;


2.殺劉協實在沒用:劉協其實從他做皇帝開始到他死的那一天,一直在政治舞臺上都扮演著一個傀儡的角色,為曹家人的大戲做著臺前的表演。在曹操還活著的時候,大家就都很清楚皇帝其實只是個傀儡,“尺土一民,皆非漢有。”這樣的一個傀儡,活著並不會有什麼號召力,不用擔心他會復興大漢;

3.殺了他給劉備口實:本來殺禪位之君就是要遭人口誅筆伐的事情,何況此時的益州還有個虎視眈眈的劉備在盯著。劉協剛退位,劉備就能以大漢的名義稱帝;劉協要真被殺了,那劉備就徹底成了正統了,曹魏的正統性就會遭受到嚴重的質疑。


所以,殺劉禪不但沒好處,反倒會使魏國的正統性遭受到嚴重質疑,還要被妹妹恨一輩子,那曹丕幹嘛觸黴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