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被曹丕篡位逐出許昌,為什麼不投靠劉備光復漢朝而選擇沉湖?

清風道長啊

1.劉協沒有沉湖,他活的還挺好,曹丕死了8年,劉協才死。

魏青龍二年三月庚寅,山陽公薨。自遜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諡孝獻皇帝。八月壬申,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置園邑令丞。(《後漢書》)

2.劉協為什麼不找劉備?原因有兩方面。

①地理因素。

劉協做皇帝的時候,首都在許昌,曹丕稱帝時,首都在洛陽,劉協呢,做了山陽公。

山陽,三國時候隸屬河內郡,地理位置在洛陽東北。下圖方框處即為山陽,綠色圓圈處為洛陽。

再看劉備稱帝的時候,都城在成都,看下圖最西南處的框框。

別說劉協不想找劉備了,就算想找劉備,他怎麼去?

一個前朝皇帝下了臺,早就被曹魏的人盯得死死的,他從山陽去成都,第一站就要經過洛陽,他過得去嗎?從山陽想離開魏國的領土範圍,要走多久?

就是在有火車,高鐵的今天,從河南去四川,也是非常遠的,直線距離數千裡,劉協想去也去不成,估計剛出家門,還沒到洛陽就被咔嚓了。

②劉協不想折騰了。

看看劉協退位前的半生,簡直就是傀儡王啊。

8歲,隨劉辯被宦官張讓和段珪綁架。

9歲,被董卓立為新皇帝,做了董卓的傀儡。注意,他本來不是皇帝,是董卓廢了前帝,讓劉協乾的。

9-15歲,一次又一次的被各路軍閥綁架,成為傀儡。

16歲,被曹操迎到許都,成為曹操的傀儡。

劉協在成為曹操的傀儡之後,也有過大的反抗。

20歲,通過董貴人聯合劉備等人,發生衣帶詔事件,事敗,董貴人等人皆被處死。

33歲,通過伏皇后,意欲誅殺曹操,事敗,伏皇后滿族皆死,劉協兒子也被殺掉。

操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憤,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
操追大怒,遂逼帝廢后。。。。。。又以尚書令華歆為郗慮副,勒兵入宮收後。閉戶藏壁中,歆就牽後出。時帝在外殿,引慮於坐。後被髮徒跣行泣過訣曰:“不能復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顧謂慮曰:“郗公,天下寧有是邪?”遂將後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鴆殺之。(《後漢書 皇后紀第十下》 )

34歲,被迫娶曹操之女為皇后,又娶了曹操的另外兩個女兒為夫人。

40歲,禪位給曹丕。

可見,劉協一生動盪不安,本就是作為傀儡皇帝上臺的,之後又遇到曹操這個天煞孤星,劉協也試圖反抗過,結果是死了伏皇后和董貴人,自從娶了曹操之女為皇后之後,他連反抗的聯絡人也沒有了,估計也就不想再折騰了。

而且,當時天下大勢是什麼?四個字:名存實亡。

也就是說,東漢退出歷史舞臺,只是時間問題,這一點,曹操和大臣們心知肚明,吳國蜀國也明白,大家都只是打著東漢的虎皮做大旗罷了。

劉協本人不傻,從他死後諡號孝獻可以看得出(聰明睿智曰獻),再看他的一生,歷經多少軍閥,竟然都能安然度過,可見他腦子是清楚的,經過兩次對抗曹操失敗之後,他估計看明白了,也就不折騰了。

劉協不去劉備那裡的潛臺詞也許是:朕做傀儡做夠了,還要去劉備那裡做傀儡嗎?!

皇帝也是人,雖然做皇帝很爽,但是做傀儡皇帝肯定不爽,做隨時丟命的皇帝那就更可怕了,活著是第一位的。

所以,劉協選擇了退位,再看中國歷史上,歷代王朝的末代皇帝被殺的佔多數,劉協算是運氣命運比較好的了。


師明禮

看到這個問題,我竟無言以對。不知題主從哪部史書中得知漢獻帝沉湖了?歷史上的漢獻帝劉協,一生坎坷,雖被擁戴為皇帝,但卻一直沒有實權,成為受諸侯擺佈的玩物,後來甚至遭到幽禁,最終被曹丕廢黜,幸運的是得到了善終,享年五十四歲,葬於河南禪陵。

劉協是東漢最後一位皇帝,9歲時被董卓擁戴繼位,由此開始了長達34年的傀儡生涯。東漢末年,各路諸侯競相征伐,形成了多方割據勢力,皇帝已然是個徒有虛名的擺設。漢獻帝先是被董卓劫持,曾從洛陽輾轉於長安,後由曹操迎回洛陽,但不久又遭李傕、郭汜作亂,險些喪命於戰亂之中。

直至曹操羽翼豐滿,決定“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漢獻帝從洛陽劫持到許昌。從此,曹操開始假借天子的名義來號令諸侯,在政治上獲得了主動,並逐漸統一了北方。而漢獻帝則也被牢牢地控制在曹氏集團的手中。

劉協雖然自幼遭人控制和擺佈,但卻不甘於做一名傀儡皇帝。因而也曾多次謀劃刺殺曹操,並暗下衣帶詔,命董承等人招攬人馬,伺機刺殺曹操,以便重新掌權。但事情很快敗露,曹操下令誅殺了董承等人,並將其女懷有漢獻帝孩子的董貴人一起絞殺。此後,伏皇后也曾想幫助漢獻帝擺脫曹操控制,但也以失敗而告終。

面對屢次的失敗,漢獻帝劉協的鬥志也被逐漸消磨殆盡,最終徹底淪為了任人擺佈的傀儡。曹操去世後,其子曹丕很快在眾人的擁戴下,決定讓劉協“禪讓”,自己稱帝。於是,曹丕順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改國號為魏,追尊其父曹操為武皇帝。

曹丕稱帝后,對封遜帝劉協的待遇還算不錯,將其封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但確始終未曾放棄對劉協的控制,最終劉協在封底終老病死,算是得以善終。所以說,題主說漢廢帝劉協投湖,是無稽之談。

在此還需補充的是,在曹丕稱帝后,劉備很快在蜀稱帝。至於說劉備到底知不知道劉協尚在,歷史並沒有清晰的記載。但大家應該理解的一點是,在劉備心中,漢獻帝死與不死都不重要,甚至說死了反而更好,這樣便給自己稱帝創造出了一個再好不過的理由。

總之,漢廢帝劉協既不能脫身前去投靠劉備,劉備也不會收留劉協,而久經磨難的漢獻帝,自然也知道曹魏政權已經是無法撼動,所以也就安於在封地養老了。


碣石樵子

關於漢獻帝離開許昌之後為什麼不跑到劉備那裡,筆者曾寫過兩篇稿子,雖然也想給劉備說點好話,但是翻看史料之後卻無奈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要漢獻帝還不想死得太快,他就不會跑去找劉備,因為在劉備眼裡,漢獻帝劉協已經是個死人了。而且劉備還給劉協舉辦了隆重的追悼會,在追悼大會上鼻涕一把淚一把地控訴曹丕這個“漢賊”謀殺了大漢天子。

這樣看起來,皇叔劉備遠不如大舅哥曹丕對漢獻帝劉協夠意思,因為曹丕漢獻帝禪位的時候“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曹丕、劉備、劉協都是聰明人。曹丕把劉協放養,誰愛要誰接去;劉備睜著眼睛說瞎話,一口咬定劉協已經掛了;劉協更聰明:我哪也不去,山陽縣我的地盤我做主,教教書治治病跟皇帝曹丕的妹妹們玩玩遊戲,可不去當義帝熊心(被項羽扶起來又殺掉),那個八竿子打不著的皇叔還不如我大舅哥曹丕靠譜呢。

其實在三國亂世,還真分不清誰是漢誰是賊。因為按照正史記載,即使是漢獻帝還沒禪位的時候,除了曹操表面上尊奉之外,劉備和孫權也根本就是徹頭徹尾的割據軍閥。也是在漢獻帝活著的時候,曹丕、劉備、孫權紛紛先稱王后稱帝。 也就是說,曹孫劉其實都是“漢賊”,所以所謂的“漢賊不兩立”,實際是三個漢賊在互相爭鬥,而真正的“漢天子”,卻在當一個上山採藥治病救人的“山陽公”。如果真問“到底誰是漢誰是賊?”已經“被死亡”的漢獻帝一定會回答:漢早就沒有了,只剩下三個漢賊在掐架呢!


半壺老酒半支菸

曹丕篡位後把漢獻帝逐出許昌是沒錯,但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他並沒有如題主所說的將漢獻帝沉湖亦或是別的處死方法而是將他貶到了山陽城(今焦作)做山陽公,另外曹丕還特許漢獻帝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之後也沒有過多的為難漢獻帝,而是讓他在山陽終老。劉協死後,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親自哭祭,並以漢天子禮儀葬其於禪陵。這樣的亡國之君待遇,以後很少有帝王能享受的到,所以劉協還算是幸運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劉協為什麼不投靠劉備,主要有以下三點導致他不能這樣做,其一就是漢獻帝被貶的山陽城時刻處於曹魏的監控之下,漢獻帝想離開基本上不可能,若是他動了逃離的念頭,那他在封地可以享受的一切都化為烏有,曹丕特許他在封地祭祀先祖,他若離開,那麼連漢朝最後的一點榮光都不復存在,所以聰明的漢獻帝不會離開。

其二距離太遠,我們都知道蜀漢的都城在四川成都,而劉協所貶地在山陽城(河南焦作),在古代行動不便,又慢速的年代,亡國之君劉協想要去成都基本上不可能,所以劉協不會去。

其三就是他不能確定萬一他跑過去了,劉備會怎麼對他,史書言劉備為了登基稱帝曾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即根據謠言已經默認劉協的死亡,假如劉協真的跑過去,劉備該怎麼做?把帝位讓給劉協?顯然劉備不會甘心,最好的辦法就是殺死劉協,然後將這個鍋甩給曹魏。所以既然有著那麼大的風險,劉協肯定不會去冒險。

因此綜合以上三點因素,漢獻帝他是不會去投奔劉備的,待在山陽城是他最好的選擇。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漢獻帝不是傻子,為什麼要去沉湖?好奇怪這個問題哦。看到這個題目,我就馬上想起,這肯定是受了諸葛亮恢復漢室這一個論調的影響。

漢獻帝從他被董卓立為皇帝開始,漢朝就已經滅亡了。他就壓根沒有一天為自己做過主。所以三國天下大亂到建安25年為止漢獻帝下臺,所有的人都沒有責罵他,大家都知道他只是個擺設。整個天下亂成一鍋粥不是漢獻帝的錯。不然的話史學家就會大書特書。



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佛系第一青年三國時期,他就是漢獻帝。有空的話你可以去看一下我寫的那一篇,你就不會提出這個問題。漢獻帝從來沒有一天掌握過權力。他每一天全部是任人擺佈。


他做的最英明的決策就是禪位給曹丕,因為當時曹操死得匆忙,曹丕的位置還不是很鞏固,漢獻帝在最關鍵的時候把位置讓給了他,承認了曹丕的地位。所以曹丕對漢獻帝是充滿感激的,漢獻帝依舊跟曹丕一樣,擁有天子的禮儀。當然,你從另一個角度可以說他是沒有骨氣。

至於漢室的權力,對他來說,本來就沒有擁有過,現在仍然沒有有什麼區別?死的時候是曹睿親自送葬,按照天子禮儀下葬的。有哪一條理由支持他要為漢室陪葬,漢室是並沒有斷,還往後延續了好多年。

漢獻帝絕對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他的老媽是被何太后毒死掉的,他就安安穩穩的做了好多年的傀儡皇帝,那是一個絕對大智若愚的人才能做到這樣。關於這個我以後會寫一篇文章。


知常容


漢獻帝遜位後,被曹丕逐出許昌是真,但漢獻帝沉湖而死是假的(那是三國演義裡的橋段),真實的漢獻帝是一直平安活到死的。



漢獻帝被廢后,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山陽公,封地今河南焦作境內,待遇是:位在諸侯之上,仍用天子儀仗,奏事不稱臣,受詔不必拜,並可以在封地內,祭祀漢宗廟,沿用漢制。山陽公在封地,一直平安活到54歲,壽終正寢,葬於禪陵,諡號孝獻皇帝。

換句話說,漢獻帝其實就相當於還是自己封地內的“皇帝”,只是去了帝號,不能再稱皇帝罷了。這在歷代亡國之君中,算是比較優待了。

“冬十月乙卯,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為列侯。”

那麼,漢獻帝為何不投靠劉備?

有些朋友說地理位置原因,劉備在四川成都,漢獻帝在河南焦作,路途太遙遠,古代舟馬不便。

還有朋友說漢獻帝在曹魏監控下,不會允許也不可能允許漢獻帝去四川。



我想以上原因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漢獻帝去了劉備那裡,也還是傀儡,一代梟雄劉備也不會容他。

劉備,彼時已稱帝,宣稱曹丕篡漢、漢獻帝已被害,揚言誓為漢獻帝報仇,還追封漢獻帝為“孝愍皇帝”,蜀漢上下上演披麻戴孝、哭祭漢帝。但此時的漢獻帝,還活得好好的,並未死。

江山是劉備諸葛亮辛苦打下的,真的會甘心拱手讓人?劉備或許暫時奉劉協為帝,但也是出於“挾天子”政治意圖。如果等劉備掃平四海,功高震主,手下又都是劉備黨羽,德薄功微的漢獻帝也一樣會被取代,一樣會上演“禪位”戲碼。



漢獻帝,8歲被董卓扶上位,從董卓到郭、李,從曹操再到曹丕,被各色軍閥玩弄於股掌之上,一生都在做別人的傀儡、任人擺佈,先後當了31年傀儡,也算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傀儡皇帝了。

漢獻帝,“掌上天子”也做累了,也不想折騰了,能夠安度晚年也是一種夙願吧。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



峰子奇觀

你這是電視看多了,誰說漢獻帝沉湖了。人家活到好好到好不好,而且待遇非常好,曹丕死了他都還沒有死。他幾乎可以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禪讓後待遇最好到皇帝。

《後漢書·孝獻帝紀》記載:

冬十月乙卯,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為列侯。
明年,劉備稱帝於蜀,孫權亦自王於吳,於是天下遂三分矣。
魏青龍二年三月庚寅,山陽公薨。自遜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諡孝獻皇帝。八月壬申,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置園邑令丞。

《三國志·文帝紀》記載:

黃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封公之四子為列侯。

這兩個文獻上面寫的很清楚啊,在漢獻帝禪位給曹丕後,被曹丕封為山陽公,食邑萬戶,奏事不臣,受詔不拜,可以用天子車服,祭祀漢家社稷。在讓位之後,還活了十四年,五十四歲到時候才死。這個時候已經是魏明帝曹睿青龍二年了,曹丕都已經死過了,漢獻帝死後還是用天子禮儀安葬到。

漢獻帝讓位後的封地山陽,在現在的焦作。現在焦作也還有山陽區啊,漢獻帝讓位後,鑽研醫術,治病救人,到現在焦作地區還有很多紀念漢獻帝時留下來到習俗。

至於題主說到什麼被淹死了,應該是受到高希希版本到《三國》影響,這部電視劇裡有很多改編到地方,即使是《三國演義》原著也改編了很多,雖然在表現人物性格上很好,但看看一樂就可以了,千萬當不得真,不然說出去會貽笑大方。

他幾乎可以成為中國歷史上禪讓後待遇最好到皇帝,後世禪讓的皇帝幾乎都是一個死。


白璧青錢

漢獻帝沒有沉湖,是高希希讓他沉的。高導可真能扯。劉協是壽終正寢。

漢獻帝劉協(公元181年4月4日——公元234年4月21日)

漢獻帝如果要投靠劉備,首先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其一:他得離得開山陽(今河南焦作)才行。曹操在世時候,劉協的老婆伏皇后密謀讓自己的父親伏完誅殺曹操(214年),後事情敗露,曹操把伏皇后給殺了,第二年曹操把自己的女兒曹節嫁給劉協,意在監視劉協。後曹丕篡位,把劉協封為山陽公。曹丕派人每天監視劉協,他想跑哪有那麼容易。

其二,他得放得下才行。就說曹操的女兒曹節,雖是曹操用她來監視劉協的,但是這個曹節反而和劉協感情日漸深厚,如果跑了,曹節怎麼辦?帶著她走嗎?這不是陷老婆於不孝嗎?留著她自己跑,這不是陷自己於不仁嗎?再說了,曹家嫁給劉協的女兒,除了有曹節,還有曹華和曹憲,帶著曹家三個女兒叛逃,人家願意嗎?況且劉協當了幾十年的傀儡皇帝,身邊的羽翼早就被剪除乾淨,想跑都找不到得力之人幫忙。

其三,他得足夠糊塗才行。自從衣帶詔的事情之後,劉協就再也沒有見過劉備了。劉備這些年忙著借荊州、收益州、奪漢中,並於奪漢中的當年(219年)晉位漢中王,似乎把劉協給忘了吧。而且,繼220年曹丕廢漢之後,劉備緊跟著於也221年稱帝了,你要是劉協,你是相信劉備真是為了復漢還是為了建立自己的“漢”。此時劉協投靠劉備,這不是找彆扭嗎?你是讓劉備讓位給他還是讓劉協去四川找個差事做?

這三點他一個都做不到。他也不會去做。《三國志》裡的劉協也不是什麼糊塗昏庸的人,事實上,要不是生在亂世,他絕對是個有為之君。中平六年(189年),十常侍計殺何進,何進部和袁紹、袁術攻殺十常侍的張讓、段硅。張段二人劫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至郊外,碰到了董卓帥大軍經過,當時的少帝劉辯雙腿嚇軟話都說不出來,而劉協卻敢質問董卓:見了皇帝為何不拜!迫使董卓下馬參拜。如此膽略和機智,絕對不是軟弱昏庸之輩所能為。

做了山陽公之後的劉協,其實已經看淡了權勢功名,他受封山陽公之後,躬耕于田,與民同甘苦,還用宮中所學醫術,為百姓免費醫治,深受百姓愛戴。我想,此時的劉協,才算是真正嚐到了人生之樂,也就不可能再生出投身於功名權勢的想法了。亂世之中能有自己的一方樂土,何不樂於此間耶!


獨釣寒江

漢獻帝選擇沉湖是新《三國》電視劇中的情節,漢獻帝在禪讓後,乘船遠離故土,隨行的是前皇后曹節。劉協事先在船上鑿了洞,生無可戀,要自殺。而《三國演義》中漢獻帝是被華歆呵斥驅逐,劉協騎馬逃奔。

(圖片來自網絡,《三國》中的劉協)

歷史上的記載是他被封到山陽做了山陽公,還算是善終。當時北方盡屬曹丕,劉協還能自由行動嗎?顯然不能。劉協只能聽從安排,苟全性命。

僅說《三國》中的情景,劉協小時候被董卓嚇唬,長大了被曹操嚇唬,最後落了個破滅家亡的下場,也是亂世之中的悲哀。題主問題是基於劉協完全是個自由身份,但是他不是。

劉協還能往哪裡逃?曹丕會放任一個還有一點點政治意義(即使不大,但還是有一點點號召力)的劉協去找劉備嗎?劉協在魏國土地上自然不能興風作浪,但是去了以漢室正統為名的劉備那就不太一樣了。因此顯然不能。

劉協心理也清楚,劉備未必歡迎他,這點眼力見他還是有的,劉備苦於沒有機會稱帝,正好劉協被廢,劉協要是去劉備那,等待他的只有“二次禪讓”,自取其辱。


大眼大世界

漢獻帝可沒有沉湖,這是《新三國》杜撰的橋段。歷史中的漢獻帝在禪位後曹魏皇室對他不錯,衣食無憂,在234年善終而死。


《新三國》這樣演是為了尊劉貶曹,但很不合理。漢獻帝和曹魏皇室關係複雜親密。漢獻帝的皇后曹節和兩個妃子是曹操的女兒,他是曹操的女婿。曹丕的兩個妃子是漢獻帝的女兒(非曹氏所生),他又是曹丕的岳父。同時,曹丕貶漢獻帝為山陽公,食邑萬戶,並特許劉協奉漢朝正朔、行漢天子禮儀,上書不稱臣,這對於一個亡國之君來說,已經仁至義盡。

另外,漢獻帝在位期間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若不是曹操橫空出世,他這個皇帝早就玩完了。他深知漢室氣數已盡,所謂匡扶漢室,痴人說夢罷了。所以,禪位後的劉協老老實實地做他的山陽公。


那麼,劉協投靠劉備有出路麼?答案是否定的。一來,劉協不可能逃出曹丕的控制範圍。二來,就算他去了劉備那裡,他的下場一定不好。因為曹丕稱帝后,劉備很快就為劉協舉行了葬禮,宣告劉協已經死亡,劉備繼承漢室,是匡扶漢室的唯一代表。對於劉備來說,一個死去的劉協比活著的更有價值。這時候他要是出現在劉備那裡,劉備會怎麼辦?我認為劉備倒是不會殺他,但會封鎖消息,剝奪他的封號和權利,把他軟禁起來度過餘生。

所以,劉協留在曹魏要比投靠劉備好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