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了基金項目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國家基金委這樣說

承擔了基金項目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國家基金委這樣說

公開信具體內容如下

↓↓↓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才項目資助項目負責人開展基礎研究工作,要在一定期限內完成相應的科研任務,不是榮譽稱號。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才項目定位於支持基礎研究優秀人才快速成長,是對項目負責人的一種階段性認可和支持,希望他們在項目資助下更上一個臺階,不是為其貼上“永久”的標籤。科技界應當更加關注項目負責人獲資助後是否在科學研究中取得進步。

3、有關部門和依託單位應當設置科學的評價標準,在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中堅持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堅持憑能力、實績、貢獻評價人才,克服唯資歷、看帽子等傾向。

我們將積極營造健康有序的學術生態,讓人才項目迴歸項目本質,為廣大基礎研究人員潛心研究創造良好氛圍,推動形成更有利於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的生動局面。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有關介紹

20世紀80年代初,為推動我國科技體制改革,變革科研經費撥款方式,中國科學院89位院士(學部委員)致函黨中央、國務院,建議借鑑國際成功經驗,設立面向全國的自然科學基金,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首肯。隨後,在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國務院於1986年2月14日批准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

承擔了基金項目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國家基金委這樣說

自然科學基金堅持支持基礎研究,逐漸形成和發展了包括探索、人才、工具、融合四大系列組成的資助格局。

探索系列主要包括面上項目、重點項目、應急管理項目等,以獲得基礎研究創新成果為主要目的,著眼於統籌學科佈局,突出重點領域,激勵原始創新。

人才系列主要包括青年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海外及港澳優秀學者項目、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等,立足於提高未來科技競爭力,著力支持年輕學者獨立主持科研項目,扶植基礎研究薄弱地區的科研人才,培養青年優秀學術骨幹,造就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培育創新團隊。

融合系列主要包括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聯合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科學中心項目等,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聚焦重大基礎科學問題,推動學科交叉融合,集成有限資源,匯聚和培養高水平人才,打造科學研究高地。

截至2017年12月14日,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接收各類項目申請202248項。經過規定的評審程序,批准資助面上項目18136項,重點項目667項,重大項目40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535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107項,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37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7523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3017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99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98項,新批准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延續資助已實施6年的創新研究群體項目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42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83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部門推薦)5項,聯合基金項目793項,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項目155項,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交流項目543項。

30多年來,科學基金不斷探索科技管理改革,創新資助管理機制,完善同行評議體系,提升資助管理水平。通過長期持續支持,推動學科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培育和穩定了高水平人才隊伍,湧現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重大成果。

本文整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