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新生”跑步“進城”

臨港“新生”跑步“進城”

文字:吳希

隨著重慶八大綜合樞紐港之一的新生港開工建設,忠縣新生街道迎來了最具里程碑意義的重大轉折,走進了臨港新城的全新時代。

搭乘著新生港區和臨港新城的快車,新生街道正以奔跑的姿態加速“進城”,從決策思維、空間格局、產業佈局、城市管理與城市全面接軌,全面融入“詩意山水·活力港城”的特色中等城市。

新機遇:城郊街道變身臨港新城

臨港“新生”跑步“進城”

作為重慶“四樞紐九重點”港口集群重要組成部分的新生港,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深水港區之一,依託港區打造的新生港物流園區被列為10個市級物流園之一。整個項目總投資60億元,擬建5000噸級泊位14個,設計年吞吐量:散貨1000萬噸、雜貨6000萬噸、汽車5萬輛、多用途500萬噸。

新生港的落地,加速了忠縣的城市化進程。2016年,忠縣縣委縣政府提出打造40平方公里、40萬人口,涵蓋“一江兩岸三片區”的特色中等城市。新生街道是臨港新城的核心所在,承載著整個中等城市空間拓展、人口疏散和產業集聚的重要功能,是集港口物流區、產業發展區、商業居住區為一體的臨港產業集聚區和高端宜居住宅區。

這樣的城市定位,給新生街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審時度勢,及時將決策思維從過去的城市配角向著中等城市核心組團的主角轉換。

按照“前港中倉後園”的空間佈局,臨港新城的建設規模1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達7萬人,是忠縣縣城疏減人口和新增人口的主要聚居區。臨港新城的建設,將徹底打破新生街道原有的規劃體系和空間格局。為此,新生街道辦積極協同規劃部門開展實地調研、召開專題討論會議,順利完成了臨港新城新生組團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

以此為契機,新生街道加快推進多規合一,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空間規劃體系和規劃管理體系,實現全域空間資源的系統管控。

新生港的建設和徵地拆遷的加速推進,必將帶來場鎮常住人口的急劇上升,這對街道城鎮的承載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對此,新生街道結合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進一步完善場鎮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規劃新建公共廁所、規劃新建紅白喜事宴席集中舉辦場所、規劃新建公共停車場、新建農貿市場等一批重要公共服務設施。

新角色:徵地拆遷為建設開路

臨港“新生”跑步“進城”

新生港是重慶市市級重點工程,更是忠縣城市拓展的重心,隨著新生港開工建設和忠縣“一江兩岸三片區”城市骨架的拉開,將新生街道置身於徵地拆遷的前沿陣地。

機遇總是與挑戰並存。新生港和臨港新城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建設用地,僅一期工程就需要徵收土地2720畝,拆除房屋13餘萬平方米,而新生街道是徵地拆遷的主戰場。

面對如此繁重的任務,新生街道及時轉換角色,將服務港區和臨港新城建設作為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推進轄區內項目徵地拆遷,並組建了由新生街道牽頭,縣土地和房屋徵收中心等部門組成的徵地拆遷工作組。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研究制定新生港等項目徵地拆遷實施方案的同時,合理部署,細化分工,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展開徵地拆遷攻堅戰。

通過詳實的數據摸底之後,新生街道對所徵區域土地進行詳細勘界,根據《忠縣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徵地補償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徵地界內土地的補償作出詳細核算,以社為單位進行劃分,並對劃分結果及補償金額進行公示,確保土地補償資金的公開化和透明化。

由於各種矛盾與利益交織,徵地拆遷困難重重。為攻克這一難題,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為新生港和臨港新城建設爭取時間。街道共抽調70餘名黨員幹部組成3個徵拆小組,宣傳拆遷政策,收集群眾訴求,集中解各種矛盾糾紛。

徵地拆遷過程中,不少拆遷戶認為先拆吃虧、後拆佔便宜,與工作人員打起“拉鋸戰”,導致徵地拆遷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為打開局面,街道動員拆遷戶中的黨員幹部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對於黨員、村幹部及其親屬帶頭簽訂的協議,嚴格按照政策標準執行,決不放寬。對於徵拆過程中有爭議的產權問題、補償細則,決不亂表態、亂開口子,而是召開意見徵求會和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討論並形成決議,堅決維護政策嚴肅性。所有實物丈量、協議簽訂、人員安置都依法公開、集中公示,並開通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400餘戶拆遷戶中,近40餘名黨員幹部積極響應,在一週內全部完成簽約。不少拆遷戶看到黨員幹部的補償標準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便心服口服地在拆遷協議上籤了字。

截止去年底,新生街道已順利完成2600多畝新生港工程建設用地、70畝G50高速路互通連接道工程建設用地和80多畝進港大道工程建設用地徵地徵收任務,共簽訂拆遷協議近500戶。拆除房屋342戶、10.78萬平方米,搬遷墳墓1082個。

新作為:建設管理接軌大城思維

臨港“新生”跑步“進城”

作為“詩意山水·活力港城”的核心組團,新生街道積極對接城市管理思維,加快城市道路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協同推進拆遷安置房和場鎮棚戶區改造等關係民生的重大項目建設,深入推進城市綜合秩序管理規範化、制度化和常態化。

新生街道負責人說,一座新城,不僅要宜業更需要宜居。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在新生港和臨港新城建設中,新生街道依託G50滬渝高速、移民新城大道、沿江公路、長江黃金水道等交通優勢,積極推進進港大道、再生資源集散中心、糧食倉儲物流項目建設,帶動餐飲、住宿、電子商務等一系列產業同步發展,打造融合運輸儲存、包裝加工、裝卸配送、信息處理等複合功能的渝東北物流基地。

在城市建設管理方面,街道嚴格管控臨港新城新生組團全域建設。新生居委會原佔地移民棚戶區改造工程是街道正在實施的形象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立項、規劃勘界等前期工作,舊房已全部拆除。並爭取移民小區幫扶資金1900餘萬元,實施主次幹道路白改黑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改造工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居住環境。如今,新生港一期、進港大道拓寬、G50高速公路收費站擴建等重點項目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為提升城市形象,新生街道組織公安、工商、衛生等部門,積極開展場鎮綜合整治,清理場鎮道路殭屍車14輛次,清除佔道堆碼雜物60余車,拆除取締亂搭棚20餘個,清理場鎮亂貼亂畫等牛皮癬4000餘平方米,對15戶違法搶搭搶建戶進行強制拆除,違法建設實現零增長。對場鎮佔道經營、佔道擺宴席等不文明行為進行規範和治理,確保臨港新城規劃區範圍內良好的建設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