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刻板而矯飾的優越感

那些刻板而矯飾的優越感

那些刻板而矯飾的優越感

我有一個特別年輕的同事,前段時間被美食雜誌忽悠,買了一堆奶酪、胡椒博士、大硬爐火麵包、火腿片、洋蔥和芝麻菜,自己給自己做西洋大餐吃,覺得這是一種特別高級和體面的生活方式。但他終於敗下陣來——因為沒能感動自己的胃。然後他在朋友圈上說:以後再也不相信這些腐朽的西方生活方式了。

我特別理解他,他想從那種西式大餐的“儀式感”中找到一種微妙的心理認同,好像這種大餐能讓他穿越“北京摺疊”,晉升到一個更高級的階層或生活狀態中。我跟他說:你知道我最喜歡怎麼吃麼?我最喜歡用拌麵或拌白米飯吃的魔鬼辣醬抹在烤焦的培根上,那個滋味兒又脆又辣又有肉香,爽極了。你問我這是西方還是東方的腐朽生活方式,我也不知道,哪國的菜譜裡也沒這種吃法,但問題是我吃著爽啊。

這哥們用食譜上的西洋大餐給自己“消費升級”失敗了,生活方式的優越感沒找著,但自己坦率地承認了,也還是一種比較實誠的人生態度。畢竟沒強行入戲,持之以恆地用硬麵包火腿片洋蔥芝麻菜澆上色拉醬麻痺自己,然後終於有一天在幻覺上感動了自己的胃,從此變成了一個高尚脫離低級生活趣味的人。

但入戲的人還真不少,比如那群“生而驕傲”的Uber中國的年輕人。

那些刻板而矯飾的優越感

Uber 最為著名的口號之一。“生來驕傲”

這兩天,《人物》的一篇報道又喚起了那些驕傲的心:“我在前線浴血拼殺,元帥在大營裡說,我們已經投降了”“山河湖海,都是我們造夢的地方”。

而當滴滴總裁柳青走入Uber中國的辦公室,用英語跟Uber中國的員工溝通,用“偉大的對手,史詩般的對決”表達對Uber的尊敬,強調“我們是同一類人”的時候,文章中被採訪的Uber中國員工說:“誰跟你是同一類人?我覺得你說的都是狗屎,我不相信”。

還有的人用“我們以後上班還能不能穿人字拖”這種他們自以為很有挑釁意味的問題問柳青,然後兀自得意:“柳青根本不敢面對這個問題。”

“我們生而高貴”“我們上班自由能穿人字拖”,這些都是這些Uber中國的年輕人們“優越感”的一部分。此外,“所有的Uber口號都是英文的,簡單有力,很難找到中文對應”“Uberness(Uber精神)為加入者加持,讓他們獲得內心的某種優越感。”

“所有的口號都是英文的”,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老舍《茶館》裡的劉麻子得意洋洋地提及宮裡的大太監龐總管:“伺候著太后,紅得不得了,連打醋的瓶子都是瑪瑙的”。

至於“Uberness的加持獲得的優越感”,我也實在是分不清這種優越感與“XXX思想照耀我前進”的區別在哪裡。

這些Uber中國年輕人的“優越感”,其實怎麼說呢,就跟他們當中的有些人評價滴滴似的:很cheap。

但滴滴根本不cheap。在篳路藍縷的階段,滴滴的員工們堵著出租車公司的大門,一個個手把手教司機安裝和使用叫車應用的時候,他們不cheap;他們被監管部門一次次地修理,為被扣押的司機支付罰款的時候,他們不cheap;他們積極地遊說政府有關部門,對網約車市場應持積極開放的態度,並最終推動新的網約車管理辦法出臺的時候,他們不cheap。

那些刻板而矯飾的優越感

Uber 中國最著名的活動之一。“為人民服務”

而相反,當Uber中國在中國共產黨94週年紀念日的時候打出“1921名乘客輸入優惠碼享受7折”的促銷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它試圖討好的是乘客,還是其它的誰。老實說,這麼做有點cheap。真正的政府關係不在於虛張聲勢的獻媚,而在於能找到對的人,推動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推出正確的政策。在這點上,被Uber年輕人認為很cheap的滴滴做得更好。

這些Uber中國年輕人們的優越感,往往就是這樣,甚至很難找到自圓其說和邏輯自洽的部分。“優越感”是一種好的東西,但它應該來自一個人,或一個機構實際的氣質、稟賦和作為。而並非那些天生帶著標籤或被刻意修飾過的東西:比如“所有的口號都是英文的”,比如“可以穿人字拖和帶寵物上班”,再比如“Uberness的加持”。

如果這些“Uber中國的年輕人”有優越感,他們大可以向特斯拉、Airbnb和亞馬遜等在中國找不到北的美國公司的中國同行們分享他們是怎麼快速擴張到全中國60多個城市,N個城市的收入位居Uber全球前列,以及在多個城市的專車市場超過滴滴的;他們大可以自豪地說:正是因為我們的努力,我們沒有被滴滴徹底趕出去,而是讓我們成了滴滴的最大單一股東。但他們沒有,他們選擇了對柳青冷言冷語:“誰跟你是一路人”,他們瞄準了滴滴:“我們不要這麼輸不起我們看不起的人”。

那些刻板而矯飾的優越感

圖為一位Uber青年員工的朋友圈

另外,沒有任何一種“優越感”是與仇恨與血腥相伴相生的。那篇文章中的N個受訪者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把滴滴當仇人:“恨不得乾死他們”。試問有那個內心真正高傲和優越的人這麼不從容呢?說白了,你們只是覺得用英文喊口號比用中文喊口號要“優越”,“一鍵呼叫冰淇淋和貓咪”比“一鍵呼叫麻將桌”要“優越”罷了,可其實這有什麼區別呢?N多年前我剛搬到美國的時候家徒四壁,自己又不會做飯,第一件事就是在亞馬遜上買了一個“Chinese hot pot”(中式火鍋),準備自己在家涮肉吃,誰知我下了單後亞馬遜接著給我推薦的產品就是“Chinese Ma Jong”(中國麻將),當時我都快樂瘋了——Uber中國的年輕人們,亞馬遜跟Uber誰更優越?剛造了一支運載火箭的貝索斯比起你們會背誦漢密爾頓格言的Travis Kalanick,誰更優越?比這個有意思麼?

追求“形式化”和“標籤化”的優越感,會讓人迅速地變蠢。用那些刻板的東西體現優越感,往往是遮蔽真正的不安的一種外在軟殼。這種“攜標籤而自重”的現象,年輕人有,活得比較鬼打牆的中年人也有。

上禮拜另一篇瘋傳的文章是一位前亞馬遜中國副總裁跳槽樂視5個月後,因為不能忍受樂視的洗腦文化和諸多違揹他以往職業倫理的做法,最終重回亞馬遜的經歷。有關樂視的文化和作派,歷來爭議頗大。但真正體現這位亞馬遜中國VP“優越感”的是他描述的一次與某本土民營企業高管談職業機會時的內心潛臺詞:

“倒推回 15 年,你丫的如果來我部門面試一定會因為不夠 qualify 而被老子 reject 掉的”。

這句話英文單詞蹦得口吐蓮花的,作為老牌“外企人”的優越感躍然紙上。只是我想起來的是我自己經常自黑的一個段子。因為我家裡有一些旗人血統,所以我跟很熟的朋友開玩笑的時候經常會說:“擱100年前大清朝那會兒你給我提鞋都不配”。可你們想想,如果這是優越感的話,這得是一種多刻板、多矯情、多腐朽和多loser的優越感啊,而現實對他來說又該是多寂寥和惶惑啊。

那些刻板而矯飾的優越感

這也曾是一群驕傲的青年人。

回到Uber中國那些“生而驕傲”的年輕人身上,在你們說“讓我們驕傲的不是Uber,而是青春”的時候,你們能感覺得到滴滴的小夥伴的青春也很驕傲麼?你們因為要安放你們驕傲的青春,就得喊殺敢打,要乾死另一些驕傲的青春,那你們跟那些喊打喊殺抵制肯德基麥當勞的小粉紅們的青春本質上有什麼區別,不都是要以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去發洩自己溢出的荷爾蒙麼?

最重要的是:當你們在戰場上浴血拼殺,而元帥在大營裡說我們已經投降之後,你們真正該做的,是立即放下武器,跟陣前的敵人們相望執禮,結束戰爭。這才是現代戰爭的打法,而不是已經殺紅了眼,恨不得再多殺它三五個。

這也才是高貴和優越啊。

如何成為一個“託派分子”?

敬請長按上面的二維碼,

Let‘s get T-Party started.

瞭解作者和他的派對,敬請輸入“T”

或者,輸入以下關鍵詞

聽聽他如何談論以下事物:

郭德綱/優步

帝吧/快播/老炮兒

李銀河/馮唐/石/黃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