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祕力量”出征世界盃,使命竟然是……

百年前,列強靠堅船利炮和鴉片撬開了我們的國門;百年後,我們用合作共贏,用中歐班列還了他們一個反轉。俄羅斯世界盃終於拉開了大幕。儘管中國國足沒能出線,但此次俄羅斯世界盃中的中國元素,卻是一點都不少。中國遊客,中國贊助商,中國製造的各種商品,可謂是目不暇接。而在這些中國元素中,有一樣商品格外“吸引眼球”,那就是……中國小龍蝦!10萬隻的數量,說實話並不算多。要知道,此次去俄羅斯觀看世界盃的中國遊客,就足有10萬人,平均下來,一個人能分到一隻小龍蝦就不錯了。所以此次小龍蝦的“出線”,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在“蹭熱點”,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不過,你要是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鐵血老爺們【精選】鐵血君品行618年中大促小程序在我看來,此次俄羅斯世界盃的中國元素裡,最重要的恐怕就是那些小龍蝦,沒有之一。眾所周知,這批支援世界盃吃貨的小龍蝦,乃是用中歐班列運過去的。而中歐班列,對中國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這條運輸大動脈的繁榮,不僅可以助推中國經濟的發展,更可以讓我們的對外貿易減少對海路運輸的依賴,從而規避來自美國海軍的威脅。作為新興事物,中歐班列的發展亦堪稱“迅猛”。短短不到7年,便從當初的十幾列,發展到瞭如今的超過3000列,體量足足增加了200倍。但迅猛的發展,同樣帶來了“瓶頸”。2011年,渝新歐線路剛開行時,運行時間為15天,可到了當下,平均運行時間卻是需要18-20天。我們都知道,搞運輸,如果無法保證時效,不僅會令成本激增,更會讓客戶的體驗變差,久而久之,“中歐班列”這張中國的新名片,名譽必然受損。事實上,為了能讓中歐班列擁有更高的效率,近些年來,咱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對國內的中歐班列運行進行了全面且系統的整合;又比如,利用上合組織的內部溝通,讓中歐班列的通關手續得以進一步簡化。按理來說,咱們做了這麼多工作,中歐班列就算無法快起來,也不應該慢下來。——可為何中歐班列偏偏就慢下來了呢?答案是:歐洲方面出了問題!說的更明確些,正是由於俄歐口岸換裝的擁堵,這才造成了時效性的大幅降低。就像現如今,大多數中歐班列都需經由波蘭馬拉舍維奇換裝,才能繼續前往德國漢堡和杜伊斯堡,但是,暴增了200倍的中歐班列,顯然已經超出了馬拉舍維奇的處理能力。表面上看,這是中歐班列發展太快,以致商業參與沒有跟上所引發的問題,但是,我們只要深入分析一下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想必很多網友還記的,前些年,隨著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展開越來越密切的“16+1”合作,德國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明顯發生了轉變。其外長不僅指責“中國正在分裂歐洲”,總理默克爾更是宣稱“要警惕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歐班列的處境可想而知。毫無疑問,當下的德國,對於中歐班列,已然處於一種“矛盾狀態”。一方面,中歐班列給德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據統計,2016年,通過中歐班列運輸的集裝箱數量約為5萬,是2014年的4倍。受此影響,落戶德國杜伊斯堡的中國企業數量急劇增加。截至2017年年末,已有超過100家中國企業落戶杜伊斯堡。不僅拉動了當地就業,更繁榮了當地經濟。換言之,中歐班列發展越好,對德國越有利。另一方面,開通新的換裝口岸和運輸路線,雖然能有效提升中歐班列的效率,可如此一來,勢必會令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更上一層樓,這種局面又是德國不想看到的。很顯然,想要提升中歐班列的時效,關鍵就在於打破德國的這種“矛盾心態”。放緩或者放棄跟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既不現實,也不符合我們的利益。如此一來,留給我們的路,便只剩下一條,那就是……不斷放大中歐班列對德國的好處,當利益遠遠大於所謂的“威脅”時,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所以,小龍蝦來了。小龍蝦在中國的火爆程度,自不用我多說。因為吃貨們的需求量太大,其價格的漲幅速度甚至比茅臺還猛。反觀中國小龍蝦的德國老鄉,則是另外一番光景。不僅氾濫成災,德國政府更是專門花錢請人來吃,妥妥的“負資產”。而小龍蝦此次遠赴世界盃,等於證明了在技術層面,用中歐班列把德國的小龍蝦運到中國一點問題都沒有。放在過去,中國的小龍蝦市場雖然有吸引力,但對德國這種外貿大國來說,放棄也就放棄了,他不差那一口,可現如今,隨著美國正式對歐盟開刀,德國的對外貿易必然會受到嚴重衝擊,在這種情形下,德國想要再挑挑揀揀,可就沒那麼容易了。更何況,中國的小龍蝦市場並非一個小市場。2017年,我國小龍蝦社會經濟總產值約2685億元,比2016年增長83.15%。從事小龍蝦生產經營的合作經濟組織近5000個,小龍蝦全產業鏈從業人員約520萬人。而且這種增長趨勢在廣大吃貨的推動下,並沒有放緩的意思。所以對德國來說,如果真能向中國出口小龍蝦,那無異於“變廢為寶”,“從地上撿金子”。不過,小龍蝦這類商品,對運輸時效性的要求非常高,也就是說,如果德國想做小龍蝦生意,那麼,為中歐班列“提速”將是一種必然。當然,想要讓德國擺脫“矛盾心態”,單單靠小龍蝦是不夠的。就在前幾天,由歐洲生產的沃爾沃汽車,經由中歐班列的進口專線,正式抵達了我國西安。要知道,隨著美國準備對進口汽車加稅,中國市場對全球車企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而中歐班列的運輸成本,遠比海運要低。以上面提到的沃爾沃為例。從歐洲到中國,比別人走海運整整快了47天。47天啊,在越來越激烈的同行業競爭中,這個優勢不可謂不大。只是,相對於貨輪每次運輸的龐大數量,中歐班列每次的運輸數量卻是不夠看,而想要彌補這種不足,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開通更多的口岸和線路。運量不足,效率來補!中歐班列的劣勢,自然會隨之消失。面對這種誘惑,作為汽車製造業大國,德國又豈能不心動?不得不說,雖然時過境遷,但歷史卻是驚人的相似。百年前,列強靠堅船利炮和鴉片撬開了我們的國門;百年後,我們用合作共贏,用中歐班列還了他們一個反轉。不過我相信,未來絕對會比這更精彩,因為,我們已經摸準了中歐關係發展的脈門。所以,儘管中歐關係當下有些許波折,但在我們不懈努力下,中歐班列不僅會成為連接中歐友誼和利益的橋樑,更會造福中歐兩國百姓,造福鐵路沿線各國人民,造福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