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臨潼區,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位於關中平原之東,南接藍田縣,北接富平縣,西北接連咸陽市三原縣,西接高陵區,東接渭南市,西南與灞橋區為界。介於東經109°05′49″—109°27′50″,北緯34°16′49″—34°44′11″之間,總面積915平方千米。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北京時間”的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就位於臨潼區。

自周秦到漢唐,臨潼一直為京畿之地,處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地帶。境內歷史遺產眾多,有仰韻文化時期的姜寨遺址,烽火戲諸侯發生地驪山,鴻門宴發生地新豐鎮鴻門堡,中國第一位皇帝的陵寢秦始皇陵;唐玄宗和楊貴妃休憩之地華清池,西安事變發生地兵諫亭。

2008年5月27日,臨潼正式被國家國土資源部評為“中國御溫泉之都”。2011年1月臨潼被國際文化旅遊促進會、中國縣域經濟協會、中國旅遊品牌協會聯合授予“中國十佳生態休閒文化旅遊城區”榮譽稱號。2012年4月臨潼被省政府命名為“陝西省旅遊示範縣”。

  • 中文名稱

  • 臨潼區

  • 外文名稱

  • lintong district

  • 別 名

  • 中國御溫泉之都、石榴城

  • 行政區類別

  • 市轄區

  • 所屬地區

  • 陝西省西安市

  • 下轄地區

  • 23個街道

  • 政府駐地

  • 驪山街道

  • 電話區號

  • 029

  • 郵政區碼

  • 710600

  • 地理位置

  • 關中平原中部,西安東部

  • 面 積

  • 915平方千米

  • 人 口

  • 71.1122萬人

  • 方 言

  • 中原官話-關中片-東府小片(秦語)

  • 氣候條件

  • 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秦始皇陵、兵馬俑、華清池、驪山、姜寨遺址、鴻門宴、大唐華清城

  • 火車站

  • 西安站,西安北站

  • 車牌代碼

  • 陝A5

  • 行政區劃代碼

  • 610115

歷史沿革

臨潼區歷史淵源深厚,歷經周、秦、漢、唐,一直為京畿之地,因城東有臨河,西有潼河,故名臨潼。《臨潼縣誌》說:“祥符改名,以臨、潼二水環縣左右故名臨潼”。臨潼區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避玉清昭應宮名,將唐時的昭應縣改稱臨潼。臨潼之稱是因其城東、西有臨、潼二河圍繞而得名。

元代初將櫟陽併入臨潼後,南北成為一縣,由於在此以前南北分治,為避免混淆,在追述元代以前建置沿革時,採用南北分述方式。

烽火戲諸侯——驪山烽火臺

宋代以前南北分治

一、渭河南部分

臨潼渭河以南,相傳上古女媧氏繼興於此。

商為麗國,周為驪戎國,相繼於今臨潼縣城東24裡戲水之西設麗城(商)、驪戎城(周)。

秦代,臨潼屬內史。秦始皇曾在芷陽宮附近設芷陽縣(約在今韓峪油王村年),秦王政(秦始皇年)十六年(前231年)在戲水之西設酈邑,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徙3萬家於此,遂改為酈縣。

西漢高祖十年(前197年)於今縣城東18裡設新豐縣,並將芷陽改為霸陵縣,均屬京兆尹管轄。

東漢靈帝末年(189年),曾在新豐僑設陰盤縣。

三國曹魏時改霸陵為霸城。

西晉時始分新豐地實設陰盤,屬京兆郡。

北周時,霸城、陰盤同時撤銷。

唐代垂拱二年(686年)改新豐為慶山,天授二年(691年)又於零口設鴻門縣(分慶山與渭南縣地年)並設鴻州,轄慶山、渭南、櫟陽、鴻門、高陵五縣,大足元年(701年)鴻門、鴻州並廢,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復慶山為新豐。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於驪山下華清宮北(今縣城處),分新豐、萬年縣地設會昌縣,天寶七年(748年)改會昌為昭應縣,並撤銷新豐併入昭應。

北宋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改昭應為臨潼。

唐至北宋,臨潼區渭河南部均屬京兆府。

二、渭河以北部分

渭河以北地區,春秋時晉設櫟邑,秦景公十五年(前562年),秦奪晉地,至秦獻公二年(前383年)築櫟陽城(其址在今縣城北70裡武屯附近),自雍(今鳳翔縣)遷都於櫟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將都遷至咸陽,改櫟陽為縣。

秦代,櫟陽歸屬內史。

秦漢之際,項羽封司馬欣為塞王,曾以櫟陽為都。

西漢高祖二年(前205年),“鎮撫關外父老,還歸都櫟陽”(《史記·高帝記》)。漢高祖七年(前200年)遷都長安,置櫟陽為縣,高祖十年(前197年),劉邦葬父於櫟陽城北,稱其陵為萬年陵,即在櫟陽城中設萬年縣以奉陵寢。

新莽元年(9年)改櫟陽、萬年二縣為師亭、異赤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初年(25年)撤銷,復設萬年縣。將原櫟陽併入萬年,城址仍在原櫟陽。

兩漢時期,櫟陽、萬年均歸屬左馮翊。

三國曹魏及兩晉均屬京兆郡。

南北朝時又屬左馮翊。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和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先後分萬年地設鄣縣(址在今交口鎮)和廣陽縣(址在今櫟陽鎮)。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撤銷萬年縣併入廣陽,同時將廣陽縣治移至舊萬年(其址古櫟陽,今武屯)。

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廣陽縣又改為萬年,歸屬京兆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將萬年又改為櫟陽,將縣治遷至今櫟陽鎮處。同時分地設平陵縣,武德二年(619年)改平陵縣為粟邑縣(其址在今康橋鄉粟邑廟年),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撤銷粟邑縣併入櫟陽。這一時期,櫟陽為雍州所轄,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設鴻州後,櫟陽歸屬鴻州,大足元年(701年)鴻州撤銷後,櫟陽改屬華州。

五代時期經北宋至金,櫟陽又歸屬京兆府。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始將櫟陽縣撤銷併入臨潼,櫟陽遂降為鎮。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元代以後南北合一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櫟陽併入臨潼後,臨潼南北成為一縣,屬奉元路所轄。

明、清時期,均屬西安府。

中華民國初年屬於關中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臨潼為省直轄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陝西省行政督察區第十區(咸陽)。

1949年5月,臨潼解放,歸屬渭南軍分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950年進行整編,臨潼歸屬渭南專區,1956年改為省轄,1958年本縣劃歸西安市,1961年復歸渭南專區。

1983年10月1日,歸屬西安市至今。

1997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潼縣,設立西安市臨潼區,區政府駐驪山鎮。

風景旅遊

秦始皇兵馬俑(AAAAA級)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秦始皇陵(AAAA級)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

驪山風景區(AAAA級)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國家首批公佈的風景名勝保護區。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海拔1302米,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帶內的一個孤立的地壘式斷塊山。

驪山自然景觀秀麗,文物勝蹟眾多,有烽火臺、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上善湖、七夕橋、尚德苑、遇仙橋、三元洞等眾多景點。周、秦、漢、唐以來,一直作為皇家園林地。上古女媧在這裡“煉石補天”;西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秦始皇將他的陵寢建在驪山腳下;盛唐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悽美的愛情故事;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發生於驪山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