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

秦都區地處陝西關中平原中部,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因中國第一個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在此建都而得名,現為咸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咸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16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519.60億元,增長8.4%。全區轄1鎮11辦,146個行政村、56個社區,區域總面積259.4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51.60萬人。

秦都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素有“地下文物寶庫”和“天然博物館”的美稱。咸陽市“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魅力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秦都作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都城,曾是中國的心臟。古老的絲綢之路以秦都為第一驛站,新亞歐大陸橋仍然以秦都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秦都工業基礎雄厚,擁有各類工業企業數千家,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醫藥保健、現代紡織三大支柱產業。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

  • 中文名稱

  • 秦都區

  • 外文名稱

  • Qindu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

  • 市轄區

  • 所屬地區

  • 中國·陝西省·咸陽市

  • 下轄地區

  • 1鎮11個街道

  • 政府駐地

  • 人民路街道

  • 電話區號

  • 029

  • 郵政區碼

  • 712000

  • 地理位置

  • 咸陽市區西半部

  • 面 積

  • 259.4平方公里

  • 人 口

  • 51.60萬(2016年常住人口)

  • 方 言

  • 中原官話-關中片-東府小片(秦語)

  • 氣候條件

  • 暖溫帶大陸型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

  • 沙河古橋遺址

  • 機 場

  •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

  • 咸陽站、咸陽秦都站

  • 車牌代碼

  • 陝D

  • 行政代碼

  • 610402

建置沿革

秦都區轄境,商代渭河以北為程國、畢國兩個封國的轄地;渭河以南為崇國的轄地。

西周時,為首都豐京、鎬京近畿。

秦孝公十二年 (前350),定都咸陽,遂置縣,為都城的西部。

秦末,為雍國的轄地。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咸陽縣改名新城縣;七年(前200),新城撤併長安,改屬長安縣。元鼎三年 (前114),復設縣,改名渭城,為縣西部和南部。元平二年 (前75),在今平陵鄉大王、李都村附近析置平陵縣。

東漢建武六年 (30),渭城 (新莽時更名京城)併入長安縣。

三國魏黃初元年 (220),平陵縣更名始平縣。

東晉十六國時,後趙建平二年 (331)於舊渭城置石安縣,前秦皇始二年(352)廢。

北魏復設石安縣,西魏、北周沿置末變。

隋開皇三年 (583),石安縣併入涇陽縣,九年(589)改涇陽為咸陽;十一年 (591)"遷縣治於秦杜郵。大業三年 (607),"咸陽廢入涇陽縣。

唐武德元年(618),分涇陽縣南部及始平縣東部復設咸陽縣,縣治杜郵。

歷經唐、宋、金、元、明、清、民國,一直為咸陽縣地 明洪武四年移縣治於今咸陽舊城),建置、境域基本末變化。

1952年12月,在咸陽縣城區和郊區置縣級咸陽市,隸屬咸陽專區。

1953年,改為省直屬市,原市政府駐今電影院什字廣場北部。

1958年19月,撤咸陽縣併入咸陽市。

1961年1月,咸陽市下轄1958年合併的大縣乾縣、彬縣、興平、周至4縣,同年10月,以上4縣分出與原咸陽市均歸咸陽地區管轄。

1966年8月,咸陽市改屬西安市。

1971年10月,復隸屬咸陽地區。

1983年9月,撤銷咸陽地區,設咸陽市,原咸陽市改為秦都區,屬咸陽市。

1986年12月,分秦都區設渭城區,區境樂育路以東劃歸渭城區。

風景旅遊

咸陽湖景區

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

咸陽湖景區

咸陽湖景區位於渭河咸陽城區段,西起鹹通路,東至渭河隴海鐵路橋,全長4.7公里,寬600-800米,佔地約240公頃。

咸陽湖工程於2004年10月全面開工建設,2005年7月立壩蓄水,主要由水利防洪工程和生態景觀組成:水利防洪工程採用中隔牆的方式將500米寬的渭河主河道一分為二,南側為洩洪河道,北側用橡膠壩蓄水形成了面積124公頃的湖面,既調節了城區氣候,又改善了市區生態環境,展現了“一泓碧水潤古城,渭水貫都展新顏”的景象。

生態景觀以渭河為主軸、以古咸陽秦漢歷史文化為背景,在兩岸建設寬50-180米的帶狀綠化景觀區,與“渭濱公園”、“古渡公園”、“統一廣場”、“清渭樓”、“古渡遺址”、“渭水晚情”、“上林晨曦”等景點交相輝映,展示古都咸陽厚重的歷史文化。

沙河古橋風情園

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

沙河古橋風情園

沙河古橋遺址位於咸陽秦都區釣臺鎮資村沙河枯河道中。1986年元月,當地農民在取沙時發現兩座木橋遺址,被列為198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經發掘清理,一號橋現暴露出木樁16排、112根,每排間距3-6米,已露出的木樁高2米左右,直徑為40釐米。橋樁上端殘缺不全,有火燒痕跡,橋面不復存在。橋南端緊末一排橋樁內外共發現7塊重約2-3噸長方體鐵槽。二號橋在一號橋東300米處,已發現5排41根木樁,排距8米左右,已回填保護。

國家著名橋樑專家唐寰澄先生考證,這兩座秦漢古橋是世界上迄今所知規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大型木結構橋樑,在人類交通史、世界橋樑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咸陽紅色記憶博物館

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

咸陽紅色記憶博物館

咸陽紅色記憶博物館位於雙照街道肖何廟村,由魏德軍個人投資興辦,是以收藏、展示、研究紅色文物為主的專題博物館,是漢明帝劉莊下詔書建“酇侯祠”紀念蕭何丞相的村莊,故名“蕭何廟村”。“南有蛟龍碑,北有金頭墳,中有蕭何廟”的地理格局,是具有非常深厚的漢文化底蘊的寶地,也是漢文化在五陵塬中的一顆明珠。總建築面積800平方米,陳列面積600平方米,辦公文物庫房面積100平方米,館藏文物1萬餘件。該館以中國紅色革命史為主線,以民族屈辱史為鋪墊,收藏具有歷史影記的文物,藏品來源以民間徵集、個人捐獻為主要徵集形式,先後在陝北延安、子長、志丹、米脂、佳縣、神木等地徵集紅色文物。展覽內容分為四個陳列室。第一陳列室:“民族的十大轉折”。第二、三陳列室:分為長征時期和延安時期。第四陳列室: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主要展示1949年至改革開放之前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