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尋味:“狂人”曾想買中國的原子彈炸平某國,某國對此人褒獎

卡扎菲被反對派武裝打死已經7年。死屍雖然埋在撒哈拉沙漠深處,但是蓋棺沒有定論,對卡扎菲的評價至今還在爭議。

世人對卡扎菲的評價是譭譽參半。在一些人的眼裡,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領袖”;而在另一些人的眼裡,他是“狂人”、“瘋子”、“恐怖主義支持者”。

卡扎菲執政的42年,人們對卡扎菲後半生的政治生涯更為熟悉,那麼,卡扎菲上臺早期的執政風格是什麼呢?上面的兩種“標籤”是否在卡扎菲上臺初期就初露端倪?這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內容。

耐人尋味:“狂人”曾想買中國的原子彈炸平某國,某國對此人褒獎

(年輕的卡扎菲上校。卡扎菲至死仍被他的部下稱為“上校”。)

早期的卡扎菲是納賽爾的狂熱崇拜者。 卡扎菲一生佩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埃及納賽爾,推翻王室,趕走英國殖民者,他自稱是納賽爾的學生。

納賽爾,1918年1月15日-1970年9月28日,埃及的第二任總統,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阿拉伯領導人之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他曾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倡導者。

納賽爾多次強調要毀滅以色列, 領導並策劃了1967年的阿以六日戰爭。在六天的戰爭中,埃及、約旦、敘利亞三個阿拉伯國家遭受嚴重損失。以色列佔領了加沙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戰爭中有100萬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趕出家園,淪為難民。

當時還是以色列議員的佩雷斯說:“第三次中東戰爭的勝利對以色列來說是難忘的,不幸的是,它並不是最後一次戰爭。”的確,佩雷斯的預言絕不是聳人聽聞,第三次中東戰爭失敗的阿拉伯國家絕不甘心失敗,伺機要報復,奪回失去的土地。

埃及、約旦、敘利亞三國籠罩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失敗的陰影裡臥薪嚐膽2年之後,阿拉伯民族誕生了一顆政治明星。

耐人尋味:“狂人”曾想買中國的原子彈炸平某國,某國對此人褒獎

1969年9月1日,時年27歲的卡扎菲在埃及納賽爾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下,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掌握了利比亞的大權。

卡扎菲領導的軍事政變儘管漏洞百出,竟然兵不血刃沒費一槍一彈,神話般地順利成功,真主的保佑進一步膨脹了卡扎菲的野心,作為阿拉伯民族主義信徒的卡扎菲的政治理想絕不是僅僅在於拯救利比亞,卡扎菲還把自己當作承擔拯救阿拉伯民族的英雄,統一領導整個阿拉伯世界。

卡扎菲事業的成功令其成為納賽爾的狂熱崇拜者。 卡扎菲一生佩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埃及納賽爾,推翻王室,趕走英國殖民者,他自稱是納賽爾的學生;另一個是利比亞本國反抗意大利的民族英雄歐瑪爾。

耐人尋味:“狂人”曾想買中國的原子彈炸平某國,某國對此人褒獎

(可能是1969年政變後不久的卡扎菲)

卡扎菲上臺不久便向納賽爾表示,要用戰爭方式解決掉以色列。納賽爾解釋說,國際形勢不允許這樣做,不管是蘇聯還是美國都不允許這樣做,而且我們沒有足夠的能力這樣做。

卡扎菲聽後馬上問:“以色列有核彈嗎?”納賽爾回答說,有很大可能。他又問:“我們有核彈嗎?”納賽爾說:“沒,我們沒有。”

卡扎菲清楚,那時的阿拉伯國家難以以常規武器對以色列發起絕地反擊,於是,卡扎菲打起了核武器的主意。

那個時期, 距離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已經過去7年, 美蘇兩個大國都在核武器面前敗下陣來。一年前即1968年1月7日由英國、美國、蘇聯等59個國家分別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締結簽署的《核武器不擴散條約》也是痛定思痛的產物。該條約1970年3月正式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2年3月9日(一說3月11日)加入該公約。

1970 年8 月,卡扎菲派他的副手賈盧德總理訪問中國,賈盧德訪華是有圖謀的,具體內容並未公開報道。

卡扎菲深知中國同情巴勒斯坦解放運動,就派二號人物賈盧德來中國購買原子彈,說是對付以色列。其實,他還有一重目的,那就是擁有核武器從而成為中東大國,起碼可以在中東地區稱霸了。

耐人尋味:“狂人”曾想買中國的原子彈炸平某國,某國對此人褒獎

(卡扎菲獲得政權的週年紀念)

卡扎菲非常狡猾,他知道中國有個臺灣問題。他就拿中國一手,你賣原子彈給我,我就跟臺灣斷交。他也深知,當時中國雖然是擁有原子彈的五大國之一,但是中國的經濟實力還是很薄弱,所以,賈盧德是一手提著鉅額美元,一手握著“與臺灣斷交”這個砝碼,來到中國的。

8 月4 日,周恩來總理在接見賈盧德時轉達了毛澤東的指示:我們不怕原子彈,也不拿原子彈嚇人,更不會拿原子彈做買賣搞核交易。

據說,毛澤東曾對周恩來說,中國再缺錢,也不能為了和利比亞建交就賣原子彈。毛主席因此還非常生氣地痛斥到:“這麼討厭的卡扎菲,太狂妄了!”並指示外交部,不要安排賈盧德與他會見。

在這裡,有幾點很明確:賈盧德確實是來買原子彈的,並且被中國拒絕了。毛澤東確實沒有接見賈盧德。至於毛澤東是否痛罵過卡扎菲,這就是演繹了。

如此,卡扎菲使用核武器滅掉以色列的狂妄計劃以及以擁有核武快捷稱霸中東的野心終胎死腹中;別無他途的卡扎菲只有苦心經營合縱抗橫的一條道路來統一阿拉伯民族了。

但是歷史總給“狂人”以表現的機會。1970年9月28日,52歲的埃及總統納賽爾突發心臟病去世。納賽爾在世時,是“能對卡扎菲進行約束並引導他通過阿拉伯政治這一充滿危險的佈雷區”的唯一領導人。而卡扎菲在納賽爾死後,更將自己視為“阿拉伯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他要填補納賽爾的空白,擴大阿拉伯大家庭的聯盟,最終戰勝以色列。

耐人尋味:“狂人”曾想買中國的原子彈炸平某國,某國對此人褒獎

(一次可能是對東歐的訪問中,卡扎菲在簽署文件。)

有一次卡扎菲在國會大會上自大地宣稱:“普魯士人統一了德意志,皮埃蒙特統一了意大利,我覺得,我們這個小小的共和國也將扮演這樣的角色,統一整個阿拉伯民族。”

事實證明,“無冕之王”卡扎菲異想天開式的革命熱情的舉動,被巴解組織最大派別法塔赫領導人阿拉法特將卡扎菲揶揄為“革命詞句的騎士就不為過了。

耐人尋味:“狂人”曾想買中國的原子彈炸平某國,某國對此人褒獎

1971年4月,在卡扎菲的努力下,他與埃及總統薩達特、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在的黎波里宣告“阿拉伯聯邦共和國”成立。可是墨跡未乾,這個大家庭內部就出現嚴重分歧。三方各持自己的算盤,根本沒有“聯邦”的任何物質及思想基礎。

1973年9月卡扎菲為了強迫與埃及“聯姻”,竟然組織了2萬利比亞人跋涉1500英里,向開羅進發。這支長達7公里的隊伍看起來非常滑稽,他們揮舞著旗子,喊著口號,強烈要求利比亞與埃及合併。卡扎菲相信,到了埃及後,那裡也一定有大批要求統一的民眾加入進來。可是事情並不如他所料。利比亞人吃了閉門羹,埃及政府用火車車廂封鎖了主要通道,2萬利比亞人只能滯留邊境。

耐人尋味:“狂人”曾想買中國的原子彈炸平某國,某國對此人褒獎

(頭戴貝雷帽的卡扎菲在發表演講。這是他早期的標誌性形象。)

1972年12月22日,卡扎菲在突尼斯的一個群眾大會發表講話,號召和利比亞統一。正在家裡收聽卡扎菲講話實況廣播的突尼斯總統布爾吉巴大吃一驚,趕緊趕到現場,匆忙搶過話筒說卡扎菲關於統一的觀點脫離實際。他還很不給面子地直言道:阿拉伯人從來未曾聯合為一個整體,而且不希望在這個問題上聽一位連自己內部團結都搞不好的落後國家領導人的說教。

耐人尋味:“狂人”曾想買中國的原子彈炸平某國,某國對此人褒獎

(卡扎菲臨死前身上攜帶的黃金手槍)

阿拉伯民族主義給了卡扎菲一種虛幻的想法:他有權干涉阿拉伯世界的任何地方,但是事與願違,熱臉總是貼到冷屁股上,這也使得他在阿拉伯世界漸漸成了不受歡迎的人物。

對於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的角色,以色列一名軍事情報機關的前首腦評價得最為有趣:“在他所有的企圖統一阿拉伯世界的瘋狂嘗試中,還有誰像卡扎菲這樣造成了阿拉伯世界這麼嚴重的分裂呢?他在戰略上是一個威脅,但在戰術上或許是一個寶貝,一個為我們在阿拉伯世界中製造分裂的代理人。”對一心想摧毀以色列的卡扎菲來說,這個褒獎實在是太過諷刺了。

耐人尋味:“狂人”曾想買中國的原子彈炸平某國,某國對此人褒獎

逝者如斯夫。卡扎菲身亡後,利比亞分崩離析。地方割據勢力盡享“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民主;而利比亞人們也盡享無拘無束的輕鬆自由,“國民享受義務教育”的法律不再束縛,“完善的醫療體系”保障不再附身...

利比亞的政治家、軍事家、政治理論家卡扎菲用生命捍衛了篤定的民族主義。利比亞國家的腰包乾癟了,有癟就有脹,試問,腰包鼓脹的是誰家?樂見其成的是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