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

Shmily047

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絕對意外事件。

1449年7月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刺,但兵敗英宗皇帝被俘,50萬的明軍在土木堡一帶全軍覆沒, 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于謙等人在北京擁立英宗的異母弟弟郕王朱祁鈺即位,是為明代宗(年號景泰),此時朝廷重要的文武大臣和長期駐紮在北京的明帝國精銳京軍都被英宗帶去親征被滅,北京的城防相當空虛。這種危情下當時才21歲的景泰帝軍又多次擊敗瓦剌,使大明帝國危而復安。

8月23日,紫禁城的朝堂上明朝的文官集團並當場打死錦衣衛指揮馬順、王振同黨毛貴和王長隨、王振的侄子王山。整個朱祁鎮一朝的親信官員被清除,朝政得以恢復清明,政治秩序開始正規正常運轉。同時,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恢復土木堡事變以來明軍的戰鬥力。顯然,朱祁鈺這一系列措施,對恢復明朝的國力具有促進作用。


也先將英宗放回後被代宗朱祁鈺隨軟禁在南宮七年,為防止大臣以英宗復位為藉口發動政變,乾脆將英宗幽禁在南宮門上鎖灌鉛,甚至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連食物都只能通過小洞遞入。

1456年”奪門之變“,朱祁鎮重新成為了大明皇帝,一月後代宗暴亡。

景帝生來就不具備“政治家”的狠辣、狡黠、刻毒與猜忌,8年時間有多少機會可英宗、憲宗從地球上消失,學學唐二代殺兄殺弟並將10個親侄斬草除根,學學北宋趙光義繼位後兄弟和侄子逐個莫名死去,就剩太宗一脈人旺。如先把石亨、徐有貞這些人除掉,哪還奪門之變?

雪峰居士評曰:

朱祁鈺有大功於明皇朝,可謂臨危受命,穩定天下,保北京不失。後用人賢明、改革弊端,明有中興之象。奈何帝位不能傳子,悲乎、急乎而病重,可惜!

如不是病重不能駕馭群臣,明朝歷史將會改寫。但存在婦人之仁以至於丟失帝位,死因成謎,且未能入祖陵,可悲可嘆!


美麗青春您真痘

正統十四年(1449年),朱祁鈺的哥哥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時,任弟弟為監國。毫不猶豫的將皇位暫時讓這個看起來很老實的弟弟坐著。

當時的朱祁鈺確實一副很老實的樣子,品行溫和,十分規矩,從來沒表現出對皇位的羨慕。也正是如此,皇兄十分信任這個弟弟,並且一直和他關係不錯。

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和二十萬大軍兵敗土木堡,皇帝成為蒙古階下囚後,歷史的焦點才逐漸聚焦在他的身上。

明代宗朱祁鈺像

正統十四年(1449)八月十八日,這是得知明軍大敗,皇帝生死不明這個確切消息後的第一次朝會,一片陰雲籠罩著紫禁城。朱祁鈺做夢也沒有想到,哥哥會一敗塗地,敗得如此徹底,以至於大明的江山已受到莫大的威脅。朱祁鈺相當緊張,又毫無執政經驗,只好一言不發,忐忑地等待大臣的建議,結果文武大臣百官在朝堂上什麼也沒說,只管嚎啕大哭,搞得朱祁鈺手足無措,呆若木雞。這是朱祁鈺留在史書上的第一個鏡頭。

第二個鏡頭,名字叫午門血案。同年的八月二十三日,紫禁城的朝堂上,明朝的文官集團率先向以王振為首的宦官集團發起嚴厲攻擊,提出“殺王振同黨,滅其全族!”,並當場打死錦衣衛指揮馬順、王振同黨毛貴和王長隨、王振的侄子王山。朝堂上竟然發生如此混亂之事,嚇呆了龍椅上的朱祁鈺,死人被毆斃後,他驚慌失措,只想趕快逃到宮裡去,幸好關鍵時候有于謙一把拉住他,用洪亮的聲音說道:“殿下(當時還不是皇帝),馬順是王振的餘黨,其罪該死(順等罪當死),請殿下下令百官(基本都動過手)無罪!”。慌亂中的朱祁鈺這才依于謙之話下了命令,暫時穩定住了百官的情緒和文官集團與宦官集團的矛盾局勢。

由以上兩個事件可知,朱祁鈺其人,確實是一個能力平庸的人。

《明史》記載:於時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滋欲乞和,使者頻至,請歸上皇。大臣王直等議遣使奉迎,帝不悅曰:“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謙從容曰:“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

從朱祁鈺說的“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這句話可以看出,他確實是之前沒有考慮過皇位的事情,並且確實是一個處事能力很一般的人。

孟森在《明史講義》中有言:“景帝之於上皇,始終無迎駕之說致也先,其不欲上皇之歸,自是本意。但其阻上皇之歸,乃縱令諸將奮勇禦敵,而不與敵和,使敵失貢市之利,則愈阻駕返而敵之送駕愈急矣。”

朱祁鈺內心是不想讓哥哥回來的,然後就讓將士奮力抵抗瓦剌,又不與瓦剌講和,使遊牧民族無法通過互市獲得必須的生活用品,想用這種方式阻止瓦剌返送朱祁鎮,卻起到相反的效果。由此亦也可知朱祁鈺理政處事之不成熟。

暫不說朱祁鈺當上皇帝之後的種種所為,單從個人能力方面講,確實是比較平庸的。

然而平庸的皇帝不一定就治理不好國家,無為而治總強過瞎折騰。

《明史》對其總結稱: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這可以說是對朱祁鈺較為公正的評價。


熊二History

明英宗

按理說,如果沒有意外郕王朱祁鈺是絕不可能有機會繼承皇位的,但是誰讓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鎮連出昏招,致使在對瓦剌的戰爭中兵敗被俘。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朱祁鈺在群臣的擁戴下匆忙登上皇位,並且尊被囚瓦剌大營英宗皇帝為太上皇。歷史在這裡就發生了一點意外,大明王朝同時出現了皇帝和太上皇,並且太上皇和皇帝之間是兄弟關係,皇位更替也不是主動禪位。因此我們不難想到繼承皇位後的朱祁鈺的內心是如何的恐慌,生怕哪天他的皇兄回來會把他趕下皇位。但是他的皇位又是來自於他的皇兄,所以又不能像前朝一樣在肉體上消滅威脅。他的這樣一種矛盾的心理很明顯的表現在他是如何對待自己皇兄的一系列事情上。

朱祁鈺

瓦剌部首領也先本想趁著明帝被俘的良機,攻下北京,但是不曾想在北京城下慘遭失敗,致使蒙古內部的矛盾也越打越大,面對此種情況,也先被迫與明朝議和。景泰元年,也先派遣使者前往北京,表達出願意釋放明英宗,並與明朝進行議和。這個時候,明廷的大臣都主張應該迅速派遣使者前往瓦剌迎回太上皇,吏部尚書王直直接上奏:“上皇蒙塵,理應迎復”。然而已經即位的景泰帝生怕自己的哥哥回來之後會奪取皇位,因此在迎接上皇一事上始終不肯鬆口。他甚至說:“當初是你們強行讓我當上這個皇帝的,現在又要迎上皇回來,到底是什麼意思”。由於沒有得到朱祁鈺的許可,所以派往瓦剌議和的使臣並沒有接到迎回上皇的旨議。後來還是議和使臣楊善,變賣了家產,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下,自作主張迎回了上皇朱祁鎮。

奪門之變

朱祁鈺一看自己的哥哥已經被迎回來了,也沒有辦法。但是出於對自己皇位的安全考慮,他把英宗軟禁於南宮之內,並且把南宮的大門牢牢鎖住,還灌入了鉛。既不讓自己的哥哥出南宮一步,也不讓任何大臣來看望他。明英宗朱祁鎮每天所需的食物都通過一個小洞遞入,忍飢挨餓是常有的事。可以說在衣食方面可能還不如在瓦剌大營中的待遇。有一天,御史高平上言,說:“南宮的牆邊有一排樹,人可以爬樹進入南宮之內”。於是朱祁鈺聽完後,連忙派人那排大樹全部砍光。他要杜絕一切可以威脅他皇位的隱患。

就這樣明英宗回京後在南宮內渡過了7年的軟禁生活,繼承皇位的朱祁鈺對他嚴防死守,斷絕他與外界的一切往來。可是沒想到,景泰八年,歷史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奪門之變”成功,明英宗重新登上了皇位。

參考文獻:

1. 《明英宗實錄》

2. 張廷玉:《明史》

3. 曹金洪編著:《明朝十二帝》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桂強


季我努學社

不請自來,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自己以前寫的一個回答,現在補充下。大家好,我是雪峰居士!


先說一下朱祁鈺是怎麼上臺的背景。

他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鎮親率明軍精銳與瓦剌打仗,但是在土木堡被瓦剌人包了餃子後,就成了俘虜,當然他不是史上第一個被俘虜的皇帝,史稱“土木堡之變”。瓦剌人乘勝追擊,這個策略沒有任何錯誤。但是他們碰到的是明朝,碰上了于謙(時任兵部侍郎),在於謙的組織下,僅用北京現存的力量有效瓦解瓦剌的攻擊,取得“北京保衛戰”的輝煌勝利。

時太子朱見深2歲,明朝文官集團為避免“主少國弱”之形象,與後宮商議立朱祁鈺為帝,旨在消除瓦剌利用朱祁鎮要挾明朝的目的,並且還下令各地邊關守將均不得已太上皇朱祁鎮為任何條件進行交換。這條命令一下,也就斷絕了瓦剌人利用朱祁鎮來打秋風的任何想法。因為明朝的意思非常明顯,就是你要殺要剮隨你,反正沒有妥協的餘地。

以上就是朱祁鈺上臺的大概背景。


那麼朱祁鈺上臺以後,都幹了些什麼事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況在群臣激憤的情況下,當然是磨刀霍霍開始殺人。朱祁鎮寵信的太監王振(也是土木堡事變的主要責任人)的黨羽馬順等人還等不到朱祁鈺來殺,就被明朝文官集團在朝堂之上給亂拳打死了,誰還敢說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明朝文臣朝堂之上拳殺馬順就是對這句話極大的諷刺。

不過,朱祁鈺要殺的當然還是王振的黨羽,民心所向嘛。於是整個朱祁鎮一朝的親信官員被清除,朝政得以恢復清明,政治秩序開始正規正常運轉。同時,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恢復土木堡事變以來明軍的戰鬥力。顯然,朱祁鈺這一系列措施,對恢復明朝的國力具有促進作用。

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瓦剌人看到朱祁鎮沒有任何作用,養著還浪費糧食,要不然呢?於是通知明朝要把朱祁鎮,你們就派人來接。此時,當了幾年皇帝的朱祁鈺已經習慣了,並不想朱祁鎮回來。於是遲遲不答應,朝臣也是意見不統一,後宮太后的意見也模凌兩可。可是,瓦剌一次又一次的催促,明朝政府不得不認真對待,進行了一次極為重要御前會議。

朱祁鈺依賴的重臣于謙參加。這于謙就是推朱祁鈺上臺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北京保衛戰的指揮者,因此他在朱祁鈺心中具有無可估量的地位。這次御前會議,文臣意見還是不統一,但于謙發話了,認為應遵循禮制,接回太上皇奉養宮中。朱祁鈺看到于謙主張接回,只好點頭答應。

朱祁鎮回,被朱祁鈺軟禁南宮,受盡折磨,但好歹沒死。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朱祁鎮就是最好的例子。至於朱祁鈺為什麼沒殺朱祁鎮,這就是天大的怪事,也是他的失敗的原因,後面評價會說到。

第二件事就是朱祁鈺想換太子。大家看到這裡就迷糊了,這朱祁鈺當皇帝他兒子就是太子啊,怎麼他要換?其實不然,因為朱祁鈺這皇帝是臨時推上去的,是明朝文官集團與後宮共同妥協的結果,旨在要個頭頭帶領大家對抗外辱而已。因此,朱祁鈺當皇帝,太子還是朱見深,也就是朱祁鎮的兒子。可是已經當了幾年皇帝的朱祁鈺剛開始可能沒想法,可是到了後面就想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

這還得了?這想法一出,明朝整個文官集團一片反對之聲,反正沒人同意。既然看到沒人同意,朱祁鈺就耍賴,那就先撤了朱見深太子的名號,也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先空在哪裡,有時間就和群臣鬥法。但每次朱祁鈺都說鎩羽而歸,這說明朱祁鈺讀書不是太多,因為每次跟這幫文臣辯論都說輸的,而且還被明裡暗裡被文臣罵了很多回。


後來,朱祁鈺可能是因為太子的事情,也可能是其他事情,反正身體就逐漸不好起來了,而且還是重病(看來心情很重要),躺床上不能動。這個時候因為自己的兒子早就死了,沒當成太子。所以朱祁鈺眼看自己不行了,就派人將石亨(也是對瓦剌作戰立功的人)找來,可能是交待後事。八成是立誰當太子吧,反正朱祁鈺是沒打算立朱見深。唉,朱祁鈺信任的石亨滿口答應,轉眼間就幹起了背叛的勾當,聯合太監曹吉祥、政客徐有貞開始密謀。不知道朱祁鈺是病的不輕還是怎麼滴?為什麼不召見於謙呢?所以他是咎由自取,活該!

就這樣史上最奇葩的奪門之變發生了。就在朱祁鈺打算拖出病體在第二天召見朝臣議論誰是太子的事情,在當天晚上,石亨將朱祁鎮從南宮裡面放出來,進宮了。而且進宮非常搞笑,就說了句我是太上皇,被開門放行。進宮後的朱祁鎮是直奔朱祁鈺房間,拿到了玉璽,第二天就再次坐上了皇帝寶座。底下文臣都是愣的,好吧,朝堂再一次開始磨刀霍霍,明朝功臣于謙立即被誅殺。朱祁鎮復辟後一個月後,朱祁鈺死,死因成謎(一說被朱祁鎮親手掐死、一說病重而亡,待考證。)!


雪峰居士評曰:

朱祁鈺有大功於明皇朝,可謂臨危受命,穩定天下,保北京不失。後用人賢明、改革弊端,明有中興之象。奈何帝位不能傳子,悲乎、急乎而病重,可惜!

如不是病重不能駕馭群臣,明朝歷史將會改寫。但存在婦人之仁以至於丟失帝位,死因成謎,且未能入祖陵,可悲可嘆!



雪峰居士

明代宗雖然個人能力差,但是他能任用於謙和王文等一批賢臣,上下一心,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使大明免遭趙宋的厄運,難道這不是一代明君的表現嗎!

明君者,無他,能任賢也。相比之下,他的哥哥明英宗,任用奸佞,禍國殃民。不明是非,殺害忠良。孰優孰劣,不言自明。如果不是明代宗這十年,蒙古韃子又將肆虐神州,僅此一功,明代宗將名垂青史。


九天閒雲鶴

對政治人物的評價應用政治標準,對明代宗景泰帝當然適用於帝王的準則。那對皇帝的評判標準又是什呢?無外乎三條:一是政局是否清明穩定是否國泰民安,二是社會經濟是否長足發展是否民富國強,三是國家是否長治久安內外和諧。這三條朱祁鈺在十餘年中做到了嗎?回答是一條都沒沾上邊,所以他是一位臨危受命膽小怕事缺乏主見少見權謀過渡性的很窩囊的最終失敗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