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出川入陝與清軍對敵,真的是為了民族大義嗎?

張獻忠出川入陝與清軍對敵,真的是為了民族大義嗎?

張獻忠,字秉吾,號敬軒,是明末農民起義軍裡著名的“八大王”。崇禎八年,曾攻打明朝皇帝的老家鳳陽,並掘了老朱家的祖墳,使天下震驚。崇禎十六年,他攻佔武昌,自稱大西王。第二年,他又攻入成都並稱帝,建立起大西國,可以說這是張獻忠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那為什麼好端端的他會決定進兵陝西呢?這主要得從當時的形式來說。

張獻忠出川入陝與清軍對敵,真的是為了民族大義嗎?

首先說南面,當時崇禎帝雖然已死,但各地方督撫仍任原職,他們不斷地向農民軍發動攻擊,妄圖恢復失地。南明政權又任命大學士王應熊為兵部尚書總督川湖雲貴軍務,駐紮遵義,主持對張獻忠作戰。四川巡撫馬乾派副將曾英帶兵攻陷重慶,三月又攻陷敘州,形式對張獻忠極為不利。

張獻忠出川入陝與清軍對敵,真的是為了民族大義嗎?

其次是往東向湖廣發展,東面的是誰,那是張的剋星左良玉。崇禎十一年(1638年)正月,左良玉鄖西大敗農民軍。張獻忠想冒充官軍襲擊南陽,左良玉正好趕到,心中懷疑,就召他們前來,張獻忠逃跑而去。左良玉追上去,射了兩箭,射中他的肩膀,又揮刀猛砍,張獻忠血流滿面,幸虧部下及時援救才得免一死。十三年閏正月,左良玉再次大敗張獻忠,“追至瑪瑙山。大敗之,斬首千三百餘級,擒獻忠妻妾。”,連張的老婆孩子都被一鍋端了。“獻忠自瑪瑙山之敗,心畏良玉”,“有獻計取吳、越者,獻忠憚良玉在,不聽,決策入川中”,可以說張獻忠天不怕地不怕,李自成他都敢開懟,卻對左良玉怕入骨髓,真是少見啊。

張獻忠出川入陝與清軍對敵,真的是為了民族大義嗎?

而彼時的北面,李自成的大順軍經過山海關大戰、潼關之戰兩次失利,已被迫放棄陝西,正向湖廣一帶轉移,而清國的八旗兵又立足未穩,這就給了張獻忠自以為有可乘之機的機會。

再加上陝西是張獻忠的老家,“光宗耀祖”、"榮歸故里"等小農思想作怪,因此出兵關中也就不足為奇了,至於說張之死,完全是個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