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初中生整天想的是科學,怎麼辦?

魚魚魚__出沒

我看了你的描述,你所思所想,只是與科學沾邊而已,更多的是科幻場景。本來,一個初中生,13~15歲的年紀,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時候,喜歡科幻也沒有什麼,我就認為應當鼓勵。我上小學時就喜歡科幻。當時,電視上經常播放一些進口的外國科幻電視劇和科幻電影,比如《方舟一號》,《太空學校》,《霹靂五號》,《閃電俠》等等。只要是有科幻題材的電視節目,我都特別喜歡看,家人也喜歡看。不知道為什麼,現在中國的電視節目沒有進口的科幻節目了,從20年前開始就沒有了,突然就銷聲匿跡了。除了電影頻道會偶爾播放幾部有名的科幻電影,那種比較長的科幻電視劇幾乎找不到。

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歷史題材劇。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為了"增加民族自信",所以重點扶持歷史劇。有些歷史劇還是不錯的,比如《漢武大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47》。但是,突然之間,歷史劇也走下坡路了,最火的是所謂宮鬥劇。

有人說,宮鬥劇不是歷史劇嗎?我覺得宮鬥劇不配做歷史劇,它們不過是掛一個歷史的牌子而已。比如,什麼《甄嬛傳》,不過就是翻版的《武則天升職記》,裡面的情節和武則天大同小異,不過是幾撥人在幾間房子裡面你死我活的鬥爭。我們看見的是陰謀詭計,看見的是背叛和血腥,看見的是一個人如果不做惡就會被踐踏踩扁。我不知道民眾看了這樣的宮鬥劇,會有什麼正面的思想教育,無非又是到"吃人"的大醬缸裡面洗澡而已。孫儷演過了《甄嬛傳》,人氣達到了頂峰,趁此餘威,又參演了一部飾演秦始皇曾祖母的宮鬥劇,一樣的套路。



我與其看這些沒有營養的東西,還不如去看《穿越時空的愛戀》,畢竟那部劇還歌頌了愛情,這些宮鬥劇裡面只有對權利的眷戀,只有把人都閹割為精神上的太監,只能溜鬚拍馬,不敢追求平等。

所以,一個初中生能夠喜歡科幻,也總比喜歡看宮鬥劇好。不過,光是喜歡科幻,不腳踏實地是不行的,還要努力的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科幻作家江波,我認識這個人,他是我的朋友。他寫的科幻小說是一流的水準,但他的文化課也是學霸高材生。所以,希望你打好文化課的基礎,有了文化知識,才能更好的瞭解科幻的世界。


懷疑探索者

知道後面這座山叫什麼嗎?

這座山叫珠穆朗瑪峰。

你知道怎麼才能登上珠穆朗瑪峰嗎?

第一步,就是

起床


你現在在做的是什麼呢?

躺在床上,幻想

等到自己登頂珠峰之後

擺一個什麼樣的pose拍自拍

才能引起隔壁家劉小梅的注意

然後你才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但是你躺在床上,什麼都做不成。

首先,你得

起床


你可能不知道怎麼才能真的起來床

身上的似乎蓋著無形的被子

沒關係,我來告訴你

少年,你需要知識

少年,你需要力量

但想要知識,想要力量,你要先

起床


起床之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你可能會迷茫,甚至不知道

自己每天都在幻想的珠峰

到底在什麼方向

沒關係,我還可以教你



年輕人,你渴望力量嗎?

你渴望像登頂珠峰一樣,

解開那些你所好奇的謎題之答案嗎?

好啊,那就先

起床吧!


順便給你介紹一個,成功路上的好夥伴

怎麼樣,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正經說兩句。

做科學研究,對學習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科學日新月異,一個人知識儲備再多,過個三五年就已經不夠用了,有需要學習新知識。而且學習之後,不像是小學中學一樣,可以反覆練習。在實際科研中,對於大多數的知識,可能只有幾天甚至幾小時的學習時間,然後就要去實戰了。

所以相較之下,中學的學習簡直是輕鬆寫意的娛樂。想要做科學?先把中學學習斬於馬下吧!


IvanZhu

僅僅想著這類問題,那根本不叫“想的是科學”,那只是在重複其他人提了千百次的問題而已,事實上,提出問題是一項非常體現/暴露提問者實力的事兒。比如我在做了10年科學傳播之後,聽到提問,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來提問者受過什麼樣的教育,他她為什麼提出這個問題,問題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還是從他人那裡抄來的(比如從科普書上)。

對於很多人來說,提出的問題很“空”,在於他們並不知道這個問題涉及的東西是什麼。尤其就自然科學而言,僅僅知道某些名詞概念,並不表示他理解了這個事兒。大自然的語言是數學。比如有個初中生想不明白,為什麼電磁波是電場和磁場。這個問題當然很好,在他還沒有學過微積分,數學物理方程的時候,我們就很難解釋這個由麥克斯韋方程組給出的電磁波概念。僅僅用“交變電場和磁場”“法拉第電磁效應”是不容易解釋的。

比如“穿越時空”,這事兒的基礎是什麼?為什麼提出這些概念?

比如“人類社會”,它現在是怎麼運作的?以前是怎麼運作的?你準備怎麼討論這些問題?

比如“人是否是宇宙外生物眼裡的微生物”,那麼你是否理解什麼是“宇宙外的生物”?什麼是“微生物”?這三者(還有人)的規律各是什麼樣的?

在你想這些問題的時候,既然周圍的人無法想象,那麼你能不能給他們開個講座講講是怎麼回事兒?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重複的思想,大多數並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而是我們從某種途徑學習、被灌輸而來的。所以它們可能根本不屬於我們,因為我們僅僅是知道了它們的表面上的名詞概念,而不理解它們的核心方法,不知道它們從何而來,也就不知道它們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在每個問題後面都有無數的細節需要討論,我們上學,讀書,目的就是要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將來能夠去理解這些細節,從而建立完整的認知圖景,能夠真正理解問題,討論問題,甚至準備解決問題。畢竟,空想不是被認可的,也不可能找到答案。

尋找答案的唯一途徑,就是學習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看看歷史上、同時代的人們是如何討論這些問題的,提出過哪些想法,哪些成功了,哪些失敗了,最新的動向是什麼。比如愛因斯坦,他就是既受過嚴格的科班教育,又密切關注前沿科學期刊,從而能在年紀輕輕的26歲、36歲做出了改變人類歷史的貢獻。

就算是想問題,也要想對真正的問題。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身的問題所在啊。


松鼠老孫

【你的問題主要是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楊絳

科學固然需要想象,但是空想畢竟是空想。與其把這些問題當作自己炫耀的資本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不如腳踏實地,從認真學好數理化開始。要知道,科學不僅僅有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奇妙世界,更多的是筆耕不輟、懸樑刺股的枯燥。

所以趕緊忘掉“時空”、“宇宙”、“人類”這些看起來光鮮但是實際上對你來說空洞無物的詞語,拾起“方程”、“函數”、“受力分析”這些看起來枯燥無趣但是對你來說會讓你受益無窮的詞語,腳踏實地地開始學習知識。

最後送你一張圖,沒有基礎的你現在還只在科學的光鮮表面上不能自拔、害怕往上一點兒而付出的艱苦努力,但是你要相信,只有積累足夠了,才會真正看到科學的美好。


SilentTurbine

科學可能是最無法只靠想象的,數字,公式,實驗,分析,文獻閱讀等構成了當代科學的基本內容。

我算是個科學家,我非常負責的說,你想的只是一些內容,送一句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話:思而不學則殆。

希望你在初中時候的數學物理化學植物動物生物等科學課程都能取得好成績,希望你能在最短時間裡,用科學工具:數學+實驗,來描述清楚你的科學想法,而不是靠文字描述。


令狐迦基

你那叫幻想。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都愛幻想。幻想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沉迷幻想就不太好。如果你的幻想與你的知識面差距不大,就可以稱為猜想。如果你的猜想可以被驗證,就可能變成定理。但是就你的知識面來看,你的幻想就只能是幻想了。所以,你最好的辦法是努力學習,當你知識量夠了,有些太離譜的幻想根本就不會在你腦海裡出現。能在你腦海裡出現的,很可能就會變成猜想,定理。另外,由於你沉迷幻想,讓你努力學習可能有點困難。所以我有一個建議,先找一個你比較敢興趣的切入點開始學習。


天下唯醫

追求你熱愛的東西是很重要的。

不用怎麼辦,既然喜歡就繼續唄!也許你看的只是科普類的書,想的只是一些很淺薄的問題,但是沒關係,保持一顆好奇心是很重要的。我記得初中的時候,我總是喜歡看未解之謎,也喜歡看科普書,軍事類的也喜歡。儘管現在看起來,當時所接收的知識都很淺薄,但大大豐富了我的世界,我也因此成了科普迷,軍事迷。現在長大了,發現在年少的時候能夠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能夠養成好的興趣愛好,是多麼幸運!所以不用擔心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去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吧。

當然,如果你想再上一個臺階,那你就得打好基本功,認真鑽研,這需要下很大的決心和功夫。祝好運!


慎獨克己

好像,小學生在思考科學的問題,都是值得鼓勵和提倡的。

中學生才思考科學問題,啟蒙的有些晚。

難道,現在的中學生,整天想著段子,發抖音,才是正常的日常?

人類社會將會更多的思考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內在聯繫,

以及生命的提升,

那些無聊的生活模式,只是暫時的變態過度。


隱士申子源

你那不是科學,科學不是幻想,不是空想出來的。國人善於空想,不求實證,比如中醫,比如所謂的道德婊。科學需要實證,需要推陳出新,每一步都需要踏踏實實的基礎。幻想可以有,但不可牽強附會的想象一個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