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背鍋俠”李鴻章,這“鍋”背的不得已也要背,背的壯烈

李鴻章在很多人看來是要揹負賣國賊的罵名的。因為他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在當時很多的國人看來李鴻章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賣國賊。全國民情激憤,李鴻章落寞的走下了輝煌的政治旅途,擔任著大學士的閒職,擔任著賣國賊的罵名。可這件事總要有人做,不然他所守護的大清將會遭受更大的災難。所以他背下了這個鍋,背下了歷史的罵名。

歷史的“背鍋俠”李鴻章,這“鍋”背的不得已也要背,背的壯烈

李鴻章

可在我眼中李鴻章是一個極其優秀切愛國的能人

清王朝是滿家天下,重職要職全部都由滿人擔當,再過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年華後,八旗的部隊早已喪失了戰鬥力,在面對天平天國的造反時敗得一敗塗地。皇帝此時不得已不仰仗漢人,這時李鴻章之屬就崛起了。這時正是內憂外患的時刻,李鴻章穩固了清王朝的統治。從整個歷史來看,這樣的作為似乎有些倒退,畢竟封建王朝的時代已經要過去了。而在儒家思想浸潤了數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到達極點的時刻,在體制內永遠不會出現一個新的政體,李鴻章的所為符合歷史給人的侷限性。

先說說李鴻章公認的政績吧。首先在軍事上,李鴻章加強了對水兵的訓練,第一次建立了一隻體制完善,裝備精良的海軍。除此之外,作為一名洋務派,李鴻章積極的學習西方的先進裝備,建立了一隻洋槍隊,還興辦實業,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建立了一定的根基。作為一名大臣,他平發平捻,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作為一名清王朝的大臣,他是合格的,是有作為的。

而李鴻章最為人們所詬病的就是簽訂

《馬關條約》。割讓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賠款就算了,可是割讓土地,我泱泱華夏什麼時候受過這種屈辱。回國後的李鴻章被革去了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的名號,同時也背上了賣國賊的名號。人們最容易看到的是結果,結果就是著屈辱的條約。簽署條約的自然是皇上,可是誰敢批評皇上,由此去談判的李鴻章就別無旁貸的接下了著既屬於他也不屬於他的黑鍋

歷史的“背鍋俠”李鴻章,這“鍋”背的不得已也要背,背的壯烈

馬關條約

可事實呢?難道作為一個大臣他真的沒有為國家爭取過利益嗎?難道他真的是日本的走狗嗎?當然不是!去談判,憑什麼談判?才被這叫了幾千年的學生打的一敗塗地,周圍列強虎視眈眈,沒有實力,外交就是笑話。我們只能用當時四萬萬大清子民的一腔悲憤告訴日本我們的訴求。可效果能有多少呢?看起來是鉅款的兩億兩白銀,也還是因為李鴻章收到了日本狂熱分子的槍擊後從三億兩減少到的,在最後談判的時刻,李鴻章還對伊藤博文說,賠款能不能再減少一點?就當作我回去的路費吧!想想當時的情景吧,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裹著紗布,低聲下氣的去請求回家的路費。這是何等的淒涼啊!這難道不像一個為了家庭而付出的男人嗎?

歷史的“背鍋俠”李鴻章,這“鍋”背的不得已也要背,背的壯烈

受傷的李鴻章

李鴻章只是歷史的“背鍋俠”,沒人能做的更好。

歷史的“背鍋俠”李鴻章,這“鍋”背的不得已也要背,背的壯烈

中國崛起

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清王朝沒有資格去談判,所以經歷了近代屈辱史的中國更明白,有了實力才會有談判的基礎。現在的我們正崛起於世界之林,像李鴻章一樣的歷史“背鍋俠”再也不會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