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物質如果離開中子星,會不會變回普通的物質呢?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知道,中子星是由大質量恆星的核心部分經過強烈的引力坍縮所形成的。在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強大的重力使得帶負電荷的電子與原子核中帶正電荷的質子中和成不帶電荷的中子,導致物質幾乎都變成中子,而中子的簡併壓足夠強大,可以對抗引力坍縮效應,使其結構保持穩定。在中子星巨大重力的作用下,中子簡併物質被壓得密實,使得中子星的密度高如原子核(水的100萬億倍)。那麼,就像題主問得那樣,如果中子星物質脫離中子星,會不會再次變回普通物質呢?

如果把中子簡併物質單獨取出來,由於沒有引力的擠壓效應,中子之間不再會緊密相結合,從而變為自由的中子。而在原子核外,自由中子並不穩定,平均壽命只有14.7分鐘。它們很容易發生衰變,其半衰期約為10.2分鐘。中子發生的衰變被稱為放射性β衰變,在此過程中,一箇中子會自發地衰變為一個質子、一個電子以及一個反中微子。中子發生衰變之後,物質的總質量下降了,這些失去的質量則會轉化為能量(伽馬射線的形式)被釋放出來。β衰變的過程如下:

就像其他味改變過程一樣,β衰變也是通過發射W−玻色子的弱相互作用而產生的。

中子經過β衰變之後,所產生的質子、電子以及未進行β衰變的中子有可能會結合為中性原子——氫或者其他元素。因此,如果單獨從中子星上取出一塊中子簡併物質,結果有可能會形成氫氣之類的氣體物質。


火星一號

這裡認真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其實中子星物質並不會原模原樣的來到地球上,然而它們卻可以原模原樣的離開中子星,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宇宙中有時會發生中子星相撞的事情,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對宇宙中引力波的探測,不到十年的時間就發現了好幾次中子星相撞事件,而在中子星相撞的一刻,有些互相繞行的中子星的速度非常快,它們在相距一百公里遠的時候,互相繞行的速度就會達到每秒幾百圈,而由於雙方巨大的質量,所以在中子星相撞的時候又會激發出巨大的能量,這是比超新星爆發更加激烈的能量釋放,據估計可以產生3500億度的高溫,也可以稱之為比超新星爆發更加劇烈的碰撞式爆炸,而又由於中子星碰撞時候的極高的轉速,在這一時刻通常都會有大量的中子星物質被甩出和爆炸式拋出,這些被拋散到宇宙空間的中子星物質由於失去了中指星上面的強大壓力和高溫環境,很快就會脫離中子星上的中子簡併態,那麼其物質形態就會發生變化。



具體是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首先就是中子之間不再緊密結合,而是變為自由的中子,那麼其體積就會迅速膨脹,然而這個時候,它們仍然都是中子,不過其狀態並不穩定,於是接著它們又會發生另一種變化,就是中子貝塔衰變,也就是中子的放射性β衰變,在這個過程中,中子會衰變為質子、電子以及反中微子(以能量的方式釋放)。

當中子發生衰變之後,由於部分物質以能量的是形式被釋放出來,所以這一時刻也會發生巨大的爆炸,爆炸之後物質的總質量有所下降,但是新出現的質子、電子以及未進行β衰變的中子將結合為新的元素,其中以氫居多,但是由於拋出的中子星物質的中子組合不同,其衰變之後也能形成黃金以及其它重元素,這也是我們所能見到的黃金,鉑金等其他重元素的由來。



所以如果中子星上的物質脫離了中子星,那麼它們在宇宙空間將,肯定會變成普通物質,這些物質也會形成星雲,或者凝聚起來成為小行星或者更大的天體,其實我們地球上,包括我們人體中的一些元素,有些就是來自中子星物質的。


科普大世界

是的!

中子星是因為其自身巨大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極其緻密的星體。它的密度非常大,每立方厘米的質量有一億噸之重,十公里直徑的中子星相當於太陽的質量。地球變成中子星只有22米!

和白矮星一樣,中子星都是恆星演化的產物,不過和白矮星不同的是,白矮星還擁有完整的原子結構,而中子星壓力大到電子簡併壓也承受不了,電子被壓進原子核中,同質子合為中子,由中子簡併壓來支撐。而整個中子星就是由這樣緊密的原子核構成的,可以說,中子星就是一個大號的原子核。

而中子星物質離開中子星會怎麼樣呢?

當一塊中子星碎片離開了中子星表面,它會迅速膨脹,變成一堆氫氣團。因為獨立的中子會衰變成質子,電子,中微子。只不過因為中子星表面特殊的環境,壓力大,所以不衰變罷了,如果變成了碎片,內部壓力不夠,碎片直接就爆炸了。

而中子釋放出電子的速度為3*10^8m/s,即光速。


二維太陽

答:會的,中子星物質離開中子星後,失去了引力的束縛,會變為自由中子,而自由中子的半衰期很短,大約只有881.5±1.5秒(15分鐘)。




中子星強大的引力,使得中子星能穩定存在,中子星本身就相對於一個巨大的原子核,只是這個原子核全部由中子構成。




一旦中子星物質離開了中子星,也就失去了引力的束縛,這部分物質會立馬變為自由中子。


自由中子是不能長時間穩定存在的,自由中子的半衰期只有十幾分鍾,衰變後變為質子、電子,反中微子和光子。




對於中子衰變,在物理學上有個難題,就是自由中子的半衰期時間存在誤差,而且這個誤差不是實驗引起的,稱作“中子衰變之謎”,至今也是物理學的難題之一呢。



艾伯史密斯

中子星上的物質並不是一個大中子,而是由無數箇中子組成的一團中子態物質,因而中子態物質密度極大。



當兩個中子星相互碰撞(吞併)時,由於巨大的動能,會把中子星碰得粉碎,無數的小碎片離開中子星後,失去了中子星對它的巨大引力,逐漸吸收空間的能量(光能或熱能),主要形成重元素的原子核。


體積較大的中子態物質碎片表面的中子會逐漸吸收空間的光能和熱能,而變成質子,當質子達到一定的數量(1一103)時,會變成原子核,脫離中子態物質而逸散在宇宙空間中。

由此可見,中子星上的一部分中子態物質離開中子星後,會逐漸變成普通物質的,前提是必須吸收能量。如果沒有可吸收的能量,中子星上的中子態物質是不會變成普通物質的。


mcz107436431

會的,它們會重組成很多別的物質,形成宇宙中很多奇特的物質,比如黃金、白銀,甚至製造核武器的原材料鈾。



中子星的物質被中子星強大的引力束縛,物質被碾碎成質子、中子等粒子。

當物質脫離中子星引力後,質子、中子、電子等將重新組合,成為新的原子。這些原子即使形成,也不穩定,存在衰變為質量更輕、更穩定的原子,同時輻射射線(如

α、γ、β射線)。



比如用來做原子彈的鈾,具有很強的輻射,我們通常叫核輻射。



熱愛科學、喜歡科普的朋友加關注哦^_^


九九途鴨科普

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首先不清楚網友所表達的物質是屬於什麼,而如果按廣義理解。物質為構成宇宙間一切物體的實物和場。


首先了解下中子星的物質。中子星和白矮星一樣是處於演化後期的恆星,白矮星壓力小,內部電子還是電子,原子核還是原子核,原子結構完整。而在中子星裡,壓力是如此之大,不僅原子的外殼被壓破了,而且連原子核也被壓破了。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便被擠出來,質子和電子擠到一起又結合成中子。最後,所有的中子擠在一起,形成了中子星。中子阻止它進一步壓縮。而整個中子星就是由這樣的原子核緊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這樣說,中子星就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簡單說就是:白矮星被壓縮成中子星的過程中恆星遭受劇烈的壓縮使其組成物質中的電子併入質子轉化成中子。


中子星並不是恆星的最終狀態,它還要進一步演化。由於它溫度很高,能量消耗也很快,因此,它通過減慢自轉以消耗角動量維持光度。當它的角動量消耗完以後,中子星將變成不發光的黑矮星。

所以中子星的物質通過自身的消耗轉化維宇宙物質。


小魚貝貝

中子星由強大引力維持,但並非死星,有時它會通過吸積逐漸形成黑洞,也就是說中子星也會成長,也有巨大的體型差異,物質離開中子星,那得看多大一塊,少量離開有可能衰變會質子從而返回普通物質。如果分離體質量超過煎餅極限,也依然維持中子星,只是簡單的由大到小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