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高射炮打飛機,如果沒打中,那炮彈哪裡去了?

用戶5309548346

一般情況下,高炮如果沒有打中敵機,會繼續呈拋物線飛行,在一定時間內自毀。帶有自毀裝置,是高射炮引信的一個特殊設計。

很多大中口徑的高炮炮彈,與普通地炮炮彈在引信設計上完全不同。高炮炮彈引信需要設計自毀裝置,例如國產56式57毫米高炮,配備曳光穿甲彈和曳光榴彈兩種彈藥,引信自毀響應時間12~16秒。

中口徑以上的高炮在作戰的時候,對空射擊的未命中的炮彈,不可能一直在天上飛,一定要落下來,如果引信上沒有安裝自毀裝置,那麼未爆炸落彈對友鄰部隊和平民的殺傷是十分嚴重的,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通常在引信上設計一個自毀裝置,在炮彈飛行若干秒未命中目標以後,自動在空中爆炸。

由於安裝有自毀引信,高炮炮彈墜落已方區域導致傷亡,是小概率事件。不過,防空部隊在進行陣地部署時,會考慮落彈區的安排,尤其是高炮部隊,安裝自毀時間引信的大口徑高炮會有偶然落彈,但有些沒有自毀引信的小口徑高炮的落彈區就十分危險。以保障我方軍民的安全。沒有自毀引信的小口徑高炮或高射機槍,

更需要開闢專門的落彈區和射擊限制區,如果沒有引信自毀,高炮的落彈區是十分可怕的。


科羅廖夫

圖注:英國皇家海軍的40毫米砰砰炮

在空中自毀了。高射炮彈上都裝有延時裝置,會在預定時間內自動炸燬,以防止彈頭落地傷人。

圖注:英國研製的的藥盤時間引信

不同口徑的炮彈有著不同的延時方式,對小口徑高射炮彈來說,彈頭的體積很小,沒有多餘的空間來佈置複雜的延時裝置,很多就直接使用曳光管作為延時裝置。曳光管和彈體裝藥之間留有通孔,連著一個小傳爆管,當炮彈發射出去後,曳光管開始燃燒,由於曳光管的燃燒時間多於炮彈飛行到最大射高的時間,所以如果炮彈未擊中目標,曳光管燒光後就會點燃傳爆管,引爆彈體裝藥自毀。

圖注:高炮左側倒插著炮彈的裝置就是引信自動裝訂機

中、大口徑高射炮彈的自毀引信早期主要是延期火藥盤,後期基本都改用機械定時引信。延期火藥盤或者叫藥盤時間引信,是通過火藥盤的燃燒長度來調節延時時間,火藥盤安裝在引信的刻度圓盤上,發射前根據指揮儀計算出炮彈飛行時間,在刻度盤上調整好延時時間。炮彈發射出去後,火藥盤開始燃燒,不管炮彈有沒有擊中目標,火藥盤燃燒到最後都會點燃起爆藥引爆炮彈。

圖注:炮彈引信上的時間刻度盤

機械定時引信的作用原理和機械鬧鐘差不多,也是用發條裝置來定時,不過到點後不是敲鈴,而是釋放擊針擊發雷管。發射前,先根據目標的斜距、高度、速度、航向等要素計算出炮彈飛到目標需要多少時間,然後為炮彈引信上裝訂延時時間,炮彈飛到預定的時間點,引信就引爆彈頭,通過破片進行殺傷。

圖注:德國的128毫米高射炮在裝填前裝訂引信

機械定時引信因為定時簡單、精確,不受高度大氣壓影響,性能非常可靠,即便是後來研製出了更先進的無線電近炸引信,機械定時引信也作為自毀裝置被保留下了,並廣泛應用至今。

當然了,任何引信都不可能百分百可靠,如果延時引信失效,未爆的彈頭就會從空中落到地面,國內外都發生過高射炮彈落地傷人的事故。


兵工科技

二戰期間的高射炮主要分為小、中、大三種口徑。通常小口徑高炮使用觸發引信,而中、大口徑高炮的採用延時引信。科技逆天的美國當時還採用過近炸引信,不過僅限於海軍。中、大口徑高炮通常採用定時、定高的方式,當炮彈到達指定高度(這個是根據敵機來襲位置預先設定好炮彈到達設定位置需要的時間)就會爆炸。

小口徑高炮如果沒有命中目標則繼續飛行,不過通常小口徑高炮炮彈出膛後N秒,未擊中的炮彈在下降過程中,自炸藥劑會引爆進而炮彈自毀。而採用不同的引信主要是源於不同的設計思路,小口徑火炮依靠數量命中對敵機進行殺傷,而中、大口徑高空依靠炮彈爆炸產生的大量碎片對敵機進行殺傷。

二戰中比較逆天的還是美國海軍的近炸引信,當時美軍利用無線電波反射的原理,讓每一枚炮彈都攜帶近炸引信,自動在飛機周圍爆炸,取得了很好的防禦效果。不過這種炮彈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技術超前、價格昂貴。所以美國當時只允許海軍在艦艇上使用,不給陸軍使用,主要還是為了防止洩密,反正海軍沒打中敵機的炮彈都落到海里了,不會被日軍發現他們使用了一種新型炮彈。此限制直到1944年才被解除,英國防空高炮使用這種近炸引信成功防禦了德國的V-1火箭。據悉,使用該引信可以大大提高攔截效率,對目標近距離殺傷,降低炮彈的消耗量。


思遠軍事


二戰時,一旦遇到空襲,通常都是飛機集群來襲,空中敵機盤旋俯衝,投彈掃射,地面防空部隊萬炮齊射,爆炸聲、飛機轟鳴聲,震耳欲聾。空中炮彈開花,地面火光沖天。能有效擊中敵機的炮彈畢竟是少數,那些沒有擊中目標的炮彈哪去了呢?

其實高射炮分大、中、小三種口徑,小口徑高射炮有的彈丸配用觸發引信,靠直接命中毀傷目標;有的配用近炸引信,靠彈丸破片毀傷目標。大、中口徑高射炮的彈丸配用時間引信和近炸引信,靠彈丸破片毀傷目標。



由此可見,炮彈射出去後都會在空中爆炸,有區別的是有的彈丸靠擊中敵機觸發引信摧毀目標,而未擊中敵機的會自動啟動延時引信而爆炸,靠彈丸爆炸時產生的碎片毀傷敵機。



鑑史明鏡

高炮炮彈會在空中自毀。高炮炮彈,尤其是大中口徑高炮,本身就不是打中才炸。早期高炮採用時間引信,由光學測距儀或雷達確定目標的高度方位,計算出炮位到飛機的斜距(還要計入提前量修正),進而計算出炮彈飛行時間,然後據此裝訂時間引信。炮彈飛到預定時間,也就是預計炮彈和飛機交匯的位置,就會引爆,形成彈片雲殺傷敵機(並不需要直接命中飛機)。對於小口徑碰炸引信炮彈,和後期無線電近炸引信,如果炮彈未擊中目標,或目標未進入無線電近炸引信作用範圍,飛行到預設的自毀時間,彈上的自毀保險裝置也會引爆炮彈,防止炮彈落地造成誤傷。這個自毀裝置和前述時間引信是一個原理,通常是類似鐘錶原理的計時裝置,以發條為動力,當旋轉到預定時間就釋放擊針引爆引信。簡單些的則利用慣性與旋轉次數概略計時,現在時間引信是電子計時,更精確可靠。總之,不管打沒打中敵機,炮彈都會在空中爆炸。

不過即使是彈片,落地也可以傷人,所以高炮兵按規定要戴鋼盔。另外時間自毀裝置也偶有失靈,國內就有個案例,一發未爆的驅雹彈從天而降,砸穿屋頂砸入在村裡屋中安坐的老人頭頂。

下列圖畫顯示了高射炮彈在空中爆炸的場景



現代AHEAD類高炮的時間引信在通過炮口時被精確設定時間,以在目標前形成彈片雲

小口徑高炮彈會在發射數秒後自毀


錫兵中士

二戰的高射炮普遍是安裝有預設的定時引信了!

比如,建國時蘇聯為我們提供的1939式85高炮(二戰的毛子功勳高炮),每發炮彈的引信都是射擊前安裝到位,並用專用工具(就是一個扳手)旋轉引信頭上的刻度,進行定時(定高)的。

高炮不是單獨作戰,都是集群射擊的,為的是形成大面積彈霧,增加殺傷概率。方位+角度+高度數據都是由專用的雷達或測距儀提供的,高炮只需裝定統一的數據射擊就可以了(換言之,射擊時,炮手基本是看不到飛機的,這個不是手槍,指哪打哪)

___這古董早就在博物館裡了,所以以上不算洩密。

高炮引信有大概有這幾個工作狀態:

1.炮彈擊發出膛瞬間,解除安全保險,同時計時器開始啟動(原理不復雜,就是一個類似鬧鐘的結構,只不過,到了預定時間不是鬧鈴,而是擊發)。

2.如果飛行中撞擊目標,觸發引信直接擊發,爆炸,殺傷目標;

3.飛行時間(預設)到了,時間引信擊發,形成彈片雲,殺傷目標;

4.某種原因,時間引信故障,沒有在預定時間擊發,在炮彈的最大射高時,時間引信再次動作,自毀,防止落地傷人;

5.時間引信完全不工作,就只能以高仰角曲線落回地面,要是觸發引信工作-落地爆炸;不工作呢,就是一顆啞彈。

這種炮彈引信技術,即使現在也沒有完全淘汰的。

美軍更厲害,二戰中炮彈引信已經使用了近炸引信(就是一個金屬物體接近感應開關,現在的不少走廊燈就是這種技術的,在當時可是牛的一塌糊塗的,因為那是電子管的時代!!必須是得用芝麻管,而且還得超有錢,用得起才行)了。

---無論哪種情況下,地面都挺危險的!

畢竟,最好的情況是啥都沒打著,空中彈片掉下來,跟下雨似的,碰巧砸著了,也夠受;

要是運氣差,炮彈掉下來爆炸,那可要了命;

不爆炸的啞彈掉下來也會砸死人的;

還有一個,一旦打下飛機來,飛機掉下來也會砸死人的。

所以,還是鑽防空洞吧,等待塵埃落定再出來。


溜邊的黃花驢

首先要明確一點,高射炮,是炮,而不是步兵使用的槍,彈藥的性質不一樣,這也就決定了高射炮的炮彈不會像步槍的子彈那樣打出去後會一直成拋物線飛翔,直到擊中物體或者墜地。


之所以為炮,最簡單的理解可以是一是口徑大為炮,第二就是這裡回答所要說的彈藥性質。炮彈不同於子彈,它是由彈頭、引信以及彈頭內部炸藥組成。我們從外觀來看,炮彈和子彈外形基本一樣,就是一個大,一個小。但實際上二者的區別是非常大的。


子彈的彈頭飛出槍管後,是靠高速擊中並進入到目標內得以殺傷;而炮彈是靠射出去後在目標物體上或周邊爆炸得以大面積的損毀或大範圍的殺傷物體或有生目標。

高射炮,顧名思義是打擊空中目標的火炮,其大仰角可以將彈藥以極高的速度發射到空中,從而對來犯的空中目標進行攻擊。


但是高射炮的炮彈到空中之後,並不是像子彈那樣非得直接命中目標才能造成殺傷,實際上高射炮的主要是依靠炮彈在空中目標周邊爆炸形成成百上千的碎片來對目標進行攻擊和損毀,就像一枚手榴彈只需扔在敵人周邊即可,其爆炸後的碎片會以高速擊殺附近的敵人,而不是去砸。


高射炮的炮彈在發射前根據空中目標距離,調整裝填射擊諸元,待炮彈到達已經裝填設置好的飛行距離時其引信變回引爆彈頭,從而用無數碎片擊殺目標。

高射炮炮彈不會因為未擊中目標而落到地面,它會在規定的距離爆炸形成無數碎片來攻擊目標。有幸能見到那也是掉下來的碎片或者是一枚臭彈(啞彈)。


冰雹藍天

二戰初期高射炮炮彈在發射之前,炮彈引信會設置好定高,炮彈發射到預訂高度就會爆炸,形成彈幕毀傷飛機,不是打中飛機才爆炸,這個準確就看運氣了,高射機槍才靠機槍子彈直接命中來打擊飛機,所以,高射炮彈沒有擊中目標也會爆炸,落到地面的只是彈片,在地面上的人運氣不好,呵呵,也就挨彈片砸了。後來美國人發明了無線電近炸引信,對於飛機的毀傷率更高了。


三院洪軍

赤峰確實砸死一個,還把火葬爐子炸了,我們這還有一個掉院子沒炸的,家裡老人去報警,說有人謀殺他,警察解釋是:大爺,不會有人謀殺的,只能是意外,你都不值炮彈錢。結果警察被告了,好頓被處分。那個增雨彈事故是在央視十套裡看見的。當時老人參加一個鄉親的喜宴。炕頭坐著就被貫穿頭部,而且炮彈留在肚子裡。當時以為是雷擊的,在農村,被雷擊劈死不是件光彩的是,也就草草的火化了。火化工發現屍體火化後的異物,才開始調查,最後達成諒解給的賠償。


最後說的那個下雨彈,好像新聞說了,一個老人在自己家坐著,突然少了半邊腦袋,炮彈砸到肚子裡了,最後下雨單位還不想在法庭上承認責任,說什麼不是他們的錯的,垃圾。近炸引信是二戰後期美國人發明的,怕對手得到引信,只在海軍高炮用,打日本飛機,啞彈掉進海里撈不出去。

我是雙37高炮四炮手。在江津人工降雨的時候,有一個炮位,一枚37毫米碘化銀催雨彈沒有徹底炸燬落入民居。村民撿到後拿到江津武裝部反映情況。我們當時發現,這枚炮彈保持著三分之二的狀態,銅彈帶和彈帶上面的16條膛線基本完整。現在回憶起來仍然覺得好險啊,幸虧傷到人。我家在中蘇邊境上,有一年對面在夜間高炮演習全連人都出來看,炮彈在空中爆炸非常壯觀,又高又響,很多老人發出感慨老毛子的技術真先進,煙花都比中國的好。



說的有道理,雖與我回答內容有所出入,但我認為你的回覆更貼近,畢竟我並沒有當過兵。就於你回覆內容,炮彈裝有自毀的確是因為沒有擊中目標而改進,這是與你的共識。不敢苟同處,即那個年代在改進高射炮彈時,避免流彈傷及無辜,怕是不太可能是作為重點去參考的問題。我認為在測距定時發射後沒有擊中目標時而自毀,自毀迸發的彈片仍然會對目造成損傷。所以加裝自毀裝置是一種增加高射炮彈殺傷範圍為主要的改進。彈片在最終的結果比較符合我回復的內容。


春日盛宴

很多答主說炮彈在空中爆炸了,所以不會傷害到地面上的人,那麼問題來了,炮彈爆炸以後並不會變成人畜無害的粉末,而依然是小型的碎塊,這種彈片對人的殺傷力依然是最大的。戰場上對人造成傷害的恰恰不是子彈,而是那些讓你無處可逃的彈片。

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對於二戰中的高射炮來說,談最主要的是採用概率設計,也就是檢測好敵方飛機行進的軌道和高度以後,然後將大量的彈幕直接推向空中鎖定的區域範圍之內,從而對敵機造成威脅。

在這樣的設計中,只有極少數量的炮彈可以命中敵方飛機,大部分炮彈都是落空的,但是他們依然是有意義的,因為這些炮彈會對敵方飛行員的心理帶來巨大的影響。心理素質不足夠好的飛行員看到大量彈幕覆蓋的時候可能會胡亂的把大量的炸彈扔下去,而不是精準的投向目標。

最後問題還是來了,不管這些怕的是沒有命中,敵方飛機掉下來,還是在空中爆炸了以後掉下來,那麼他們依然會產生大量的碎片,請問這樣的碎片會對地面造成威脅嗎?回答是,當然會,而且有極大的威脅。

所以一般的高射炮陣地和炮彈的發射方向都會經過估算把炮彈墜落的大致區域計算出來。在二戰中,人口密度畢竟還沒有今天那麼大,可以說農村地區主要是地廣人稀,為此,只要在炮彈高炮陣地佈置的過程中,設計好炮彈的落點,那麼就不會對地面上的人群造成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