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用科學改變世界

十位女性折桂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她們”用科學改變世界


(2月28日,北京)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及歐萊雅中國共同宣佈,授予十位年輕女科技工作者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稱號,以表彰她們在數學、物理、醫學等多個領域取得的卓越成績,用科學的力量改變世界。

“她們”用科學改變世界

“她們”用科學改變世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宋秀巖,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中國科協榮譽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全國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曉蘭,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副秘書長周家貴,以及歐萊雅中國CEO斯鉑涵、歐萊雅中國副總裁蘭珍珍等出席頒獎典禮併為獲獎女科學家頒獎。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春法主持頒獎典禮。

“她們”用科學改變世界

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宋秀巖代表全國婦聯及活動主辦方在活動上發表講話。她首先向獲獎的10位女科學家和5位“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即將到來之際,向奮戰在科研一線的廣大女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她們”用科學改變世界

宋秀巖在講話中說,在揚帆啟程、逐夢遠方的“中國號”巨輪上,熠熠閃耀著2400多萬女科技工作者的靚麗身姿和智慧之光。廣大女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大力發揚刻苦鑽研、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精神,以女性特有的執著、堅韌、嚴謹和睿智,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在攻克科研難關中競放“女性風采”,在引領經濟社會變革中貢獻“女性智慧”,湧現出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等一批女性科技領軍人物。一股前所未有的“巾幗力量”正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冉冉升起。今天受到表彰的“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獎者和“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就是我國廣大女科技工作者中的傑出代表。在她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女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報效祖國的優秀品格,充分展示了億萬婦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風貌,我們為她們在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的驕人業績而驕傲,更為她們在科學道路上不懈追求、勇於攀登的精神而自豪。

宋秀巖說,當前,我們正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闊步前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在2016年召開的“科技三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國發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號召,中國科學技術發展開啟了新的偉大征程。置身“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美好時代,廣大女科技工作者施展才華的舞臺將越來越寬廣,“女性力量”在科技創新的廣闊天地裡將會更加璀璨奪目。希望獲獎的女科學家珍惜榮譽、再接再厲,不斷攀登新的高峰,為推進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再創佳績、再立新功。希望廣大女科技工作者以獲獎者為榜樣,把握時代脈搏,緊跟科技潮流,強化責任擔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奮勇爭先,不斷創造更多科研成果,造福祖國、造福社會、造福人民,與億萬婦女姐妹一道,譜寫“巾幗建新功、共築中國夢”的華彩樂章。

歐萊雅中國CEO斯鉑涵先生表示,1998年,歐萊雅集團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為投身於科學的女性”計劃,目的在於倡導和推動年輕女性在科研領域充分發揮才華與熱忱。18年來,已有來自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的92位卓越女科學家和2438名才華橫溢的年輕女性研究人員榮獲嘉獎。作為該計劃在中國的延伸,“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設立13年來,將推動科學進步的傑出女性彙集在聚光燈下,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年輕一代投身科學。她們用智慧之美證明了“巾幗不讓鬚眉”,用科學的力量改變著世界。

得益於國家對科技的重視以及國內整體科研環境的改善,目前我國從事科學研究、開發、傳播和應用的女性科研工作者隊伍已日益壯大,其中不乏取得斐然成就的卓越女科學家。然而,由於傳統觀念和社會認知的影響,持續投身科學並晉升高級職位的女性比例依然偏低,倡導和推動年輕女性投身科學事業,追求成功與卓越,正是“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使命和意義所在。這一獎項一次又一次證明:世界需要科學,科學需要女性,“她們”可以用科學的力量改變世界。

相關背景鏈接:

關於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投身於科學的女性”計劃:

關於“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由全國婦聯、中國科協、中國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和歐萊雅中國於2004年聯合設立,是歐萊雅-聯合科教文組織“為投身於科學的女性”計劃在中國的發展和延伸。“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每年評選10位在基礎科學領域和生命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4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女科學家,其中,至少有1名(不限於1名)來自西部地區,並向每人頒發獎金10萬元人民幣。13年來,共有115位女性獲得此項殊榮,以榜樣的力量激勵青年女性投身科學。該獎項在中國科學界的權威地位也得到廣泛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