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一帶一路”痛點的寧波試驗

寧波已成為中國首個 “16+1”經貿合作示範區。寧波開拓中東歐市場同時也面臨許多考驗:當中東歐的商品從寧波進入中國市場,寧波如何在擴大進口、貿易便利化方面實現制度創新?如何在國際市場與自身的產業鏈轉型升級實現深度對接?

寧波正在搭乘中國-中東歐16+1的列車。一些中東歐客商不怎麼了解中國,但卻熟悉寧波,熟悉老外灘的酒吧和美食。

6月7-11日,由中國商務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在寧波召開。16國的中東歐經貿促進部長和中東歐國家的市長齊聚寧波,寧波市市長裘東耀成了這幾天最忙碌的人。他在此間召開的中國-中東歐市長論壇上表示,寧波正在建設國際港口名城,將主動搭乘“一帶一路”快車,順勢借力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特別是中東歐國家城市的交流合作。

據瞭解,憑藉厚實的產業集群,連接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港口的寧波-舟山港,以及臨港經濟優勢,寧波成為中國首個 “16+1”經貿合作示範區。寧波寄望此舉不僅可以使寧波成為中國對接歐洲大市場的樞紐,更借力推進新一輪高水平開放和經濟模式的轉型升級。

寧波“吃蟹”

在老外灘,中東歐16國的美食一字排開,立陶宛的蜂蜜酒、拉脫維亞的魚罐頭、保加利亞的酸奶、匈牙利的烤香腸,異國風味伴隨風琴手和歌手演繹的異國風情,吸引眾多寧波市民和各地商客。

不僅是老外灘,本屆博覽會共有來自中東歐國家的257家參展商設置了展位,為其4天的商品展銷更是吸引大批中國買家。酒水、飲料、零食、糧油、藥妝等15個類別的商品,吸引來自遼寧、吉林、山東、四川、湖北、江蘇、寧夏、新疆等十多個省(市)350多家採購商。由於今年參展商從9個國家擴大至13個,展館空間從3000平方米擴大到8400平方米,展位增加近30個。

為了擴大中東歐商品進口,寧波設立了中國唯一的中東歐特色商品常年館。從波蘭的琥珀,到匈牙利葡萄酒、從捷克的水晶到保加利亞手工皂,在寧波進口館都可以找到。目前已設立13個國家的15個國家館,商品超過3000種。

來自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進出口額超過680億美元,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超過15%。為監控這一新的貿易流,寧波航運交易所針對中國與中東歐經貿參與者的實際需求,研發了16+1貿易指數(CHINA-CEEC Trade Index,簡稱CCTI)。CCTI通過可量化的評價指標,紀錄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進出口貿易和雙向投資情況,為從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間貿易、投資、運輸等領域的市場參與者提供分析視角,也為政府部門評價16+1合作的效果提供數據。

寧波市商務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寧波與中東歐國家的進出口額達29.2億美元,在同類城市中名列前茅。截至2017年底,寧波企業在中東歐國家投資設立企業42家,核准中方投資額1.9億美元;中東歐國家在寧波設立投資項目78個,合同利用外資2.5億美元,雙邊投資總量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另據瞭解,在寧波老外灘,已有11家中東歐國家設立商貿機構,成為對接貿易投資的聯絡點。隨著中東歐(寧波)貿易物流園區和中東歐(寧波)工業園掛牌,經貿合作的新載體加速了中國與中東歐的雙向投資。

中東歐是歐洲東部門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格局中,中東歐16國是中國連接歐盟的重要通道。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隨著蘇聯東歐劇變,中東歐國家便開始了急速的社會轉型,先後有11個國家加入歐盟,成為歐洲經濟的“新興力量”。中國與中東歐16國合作起源於2012年的華沙,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至今已經孕育 6年之久。

據悉,隨著寧波與中東歐經貿不斷擴圍,寧波正在研究是否開通 “中東歐班列”,從而構築“亞太—寧波—歐洲”的開放通道。寧波希望通過中東歐班列的支撐,鞏固自身在“一帶一路”樞紐城市的地位、成為“一帶一路”上國際化水平更高的綜合改革和經貿合作試驗區。

仍待深耕

物流成本高、貨運週期長、港口集疏運能力不強、航線稀少、貨運配套服務不完善等是當前“一帶一路”和中東歐貿易物流的一系列“痛點”。針對上述問題,寧波市將藉助寧波保稅區的貿易集聚、區域功能和中遠海運物流的港口等,打通“一帶一路”及中東歐貿易互通網絡節點,降低物流成本。上海天地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子良表示,中東歐有很多中小企業希望到中國開拓市場,食品、貨運、貨損等各國的時效和標準並不一樣,因此,在細節上協商溝通,打通通關渠道非常重要。

對此,寧波政府希望在經貿投資等領域創新政策,為中國拓展中東歐市場創新地方開放樣本。據悉,中東歐博覽與合作事務局目前在寧波掛牌成立。地方政府專門成立與中東歐事務有關的事務局,這在全國尚屬首個。寧波市政府一位官員表示,今年剛剛建立經貿合作示範區,國家給寧波獨特的創新政策,仍需化虛為實,用足政策,讓合作真正落地。

那麼,寧波能否成為地方參與16+1的樣板?

實際上,寧波開拓中東歐市場正面臨許多考驗:當中東歐的商品從寧波進入中國市場,寧波如何在擴大進口、貿易便利化方面實現制度創新?如何在國際市場與自身的產業鏈轉型升級實現深度對接,從而延伸產業鏈?在蘇州、濟南、西安、馬鞍山等城市紛紛複製寧波經驗,與中東歐建立各種經貿投資關係時,寧波如何在城市角逐中保持獨特的競爭優勢?

實際上, “16+1”合作的種子已經在不同的城市迅速播種。6月11日,就在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在寧波閉幕之際,中國遼寧—中東歐國家經貿友好合作推介會在瀋陽鳴鑼開幕,遼寧寄望把與中東歐國家合作作為遼寧全面對外開放、參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中之重,將創建遼寧沿海經濟帶“16+1”經貿合作示範區。

專家表示,寧波仍需要發揮當年的“寧波精神”,大膽創新,銳意改革,加快外貿和民營經濟機制的轉型升級,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幫助傳統制造業做更廣闊的全球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