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畫為什麼在他生前賣不出去?

carleo

的確,梵高生前只賣出了一幅作品《紅色葡萄園》(見下圖),成交價為400法郎。但這就意味著梵高生前的畫賣不出去嗎?有沒有可能是這兩兄弟根本就沒打算賣?

1890年2月,梵高自殺身亡前的幾個月,梵高的弟弟提奧將哥哥兩年前完成的作品《紅色葡萄園》作價400法郎賣給了比利時人安娜·博什(見下圖)。

安娜一定沒想到,這筆交易,讓她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購買梵高在世畫作的藏家,也因此身份而名垂藝術史。

梵高的弟弟提奧當時已經是巴黎成功的畫商,兄弟兩人感情甚篤,弟弟對哥哥的藝術也頗為欣賞,並提供經濟上的支持。於情於理,於公於私,提奧都應該向顧客力推哥哥梵高的作品才符合邏輯。

那麼提奧為什麼沒這麼做?

很可能是兄弟倆商量好,先囤積一定數量的畫作,再給哥哥舉辦畫展,提高名氣,進行商業包裝,等哥哥梵高成為知名的大藝術家後,再把他的作品商業化,這樣收益將更高。

那麼立志下一盤大棋的兄弟倆,為什麼會把《紅色葡萄園》賣給安娜?原來,安娜是梵高的朋友歐仁·博什的妹妹。歐仁·博什(1855-1941)是一名比利時畫家(見下圖),梵高與他相識於1888年6月中旬,併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梵高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寫到:“我很喜歡這個小夥子......我想給他畫一幅肖像畫,表現出他抱有遠大理想、工作投入的樣子,像夜鶯般靈巧優美的特質。”

梵高1888年9月在法國南部小鎮阿爾以歐仁·博什為模特完成了作品《星夜下的畫家》,這幅畫現存在巴黎奧賽博物館。

所以,當時的情況大概率是,提奧礙於情面,才把《紅色葡萄園》賣給了朋友的妹妹。

實際上,梵高兄弟倆的合作模式,放在今天來看就是簽約畫家的經營模式。哥哥負責畫畫,弟弟負責賣畫,弟弟每月給梵高200法郎的生活費。要知道,每個月200法郎的生活費在當時已經不低了,梵高當時在阿爾認識的郵遞員Roulin,他的月薪僅為135法郎,而這些錢已經夠他養活老婆和三個孩子了。

不幸的是,兄弟倆還沒有完成這項計劃,就先後去世了。之後,梵高的弟媳,肩負起重任,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完成了兄弟倆生前的未盡事宜,梵高終成為舉世聞名的藝術家,作品也賣出了天價。


畫家王衍成

有人說,梵高是個天才的畫家,又是一個苦命的畫家,悲情的畫家。



梵高(1853一1890)是個天才的畫家。他沒有受過正規的皇家美院的美術教育,卻有著彷彿是與生俱來的超凡的藝術細胞。他的極富創造性的畫作不僅使他成為一個新的畫派一一後印象派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也使他成為荷蘭和歐洲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梵高生活時代的歐洲,是一個歷史上比較活躍和動盪的時期。一方面,資本主義在經過原始積累和工業革命後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一方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貧富分化,社會矛盾增多,各種思潮湧現。



說梵高是幸運的,是他生逢其時,趕上當時文藝活躍的時期,而且他和莫奈、馬奈、塞尚等繪畫大師還是好朋友,他們彼此交流藝術理念和繪畫技藝,這對梵高是一件最開心的事情。說梵高生是不幸的,是他懷才不遇,儘管他有曠世之才,但他的畫作卻不被人們賞識,沒有銷路。而且他時時遭受著身體疾病的折磨煎熬卻只能在窮困交加中砥勵前行。



梵高一生都在為藝術而孜孜以求,勤奮創作。儘管他的生命比較短暫,(37歲),但他創作了800多幅作品。可惜的是,在他在世時,這些作品彷彿是“藏在深山無人識”,很少得到人們的賞識,更少有人問津。僅有一幅畫賣了400法郎,還是梵高的弟弟為了安慰哥哥而找人買下的。



畫家怎麼能想得到,在他辭世幾十年後,他的畫作終於“得見天日”,大放光彩。不僅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喜愛,而且成為繪畫市場一路走俏的藝術珍品。畫家恐怕怎麼也不會想到,在他去世100年後,他的一幅畫作《向日葵》竟以1.15億美元被人買下收藏。



像這種情況的,在古往今來藝術史上,又豈止梵高一人。

然而,真正的藝術終究是要大放光彩的,藝木家的名字和其作品終究會被人們記住,成為不朽。

向大師致敬!




誰憐一燈影

據說,梵高生前賣出的作品只有《紅色葡萄園》一幅,賣了400法郎。

Red Vineyards at Arles Originale 《阿爾勒的紅色葡萄園》


梵高的強烈個性,獨特畫風,以及他自身的各種傳奇故事,讓他在去世之後名聲大振,作品屢創天價,但梵高在世的時候為什麼火不起來?

事實上,梵高的畫風曾幾度轉變,在成為後印象派代表人物之前,他的畫作並不光鮮,所以市場並不好,他弟弟提奧說,梵高的作品沉重陰鬱,乏人問津。

《吃馬鈴薯的人》是梵高被評論界關注的第一幅傑作。油畫用了許多棕色,最亮的部分是中部上方的一盞燈,其他的部分則陰暗昏黃,甚至被形容成髒色。很難相信,這是後來喜歡用對比色突出強烈情感的梵高的作品。不過,梵高自認為一切盡在掌握,他說要的就是“這些伴著燈光吃土豆的人,流露出一種高貴:辛勤勞作換來的,他們當之無愧,比誰都體面”。


The Potato Eaters 《吃馬鈴薯的人》 , 1885


但是我還聽過一個說法,就是當時也有很多畫家很欣賞梵高的畫,但欣賞是一個問題,能不能賣出去又是一個問題。

還有就是,梵高的時代,因信息流通緩慢、營銷管道不暢順,畫家是不易出名的,至少得從藝25年,才可能被市場接受。然而梵高正式從藝太晚(27歲),而他離世又太早(37歲),而且他還怎麼不懂得營銷。他的畫後來火起來,離不開畫商的大力炒作。

很巧,今天是梵高的生日,希望他還能在另外一個世界,自由地畫畫。

梵高戴草帽的自畫像 荷蘭 梵高 1887 油畫


向日葵 荷蘭 梵高作品賞析 1888 布上油畫縱100×橫76釐米


Cafe Terrace, Place Du Forum《夜間露天咖啡座》


Peach Tree In Bloom 《盛開的桃花樹》


民國畫事

藝術造詣的路走在時代前面,這個時代就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追趕上。而人們總是一個群體,群體有群體的麻木性,有群體的跟風性,也受限於群體思想的高度,一副高超的作品,需要人去理解和接受,需要將這些理解傳播出去,讓別人認可,這個過程是緩慢的,不僅是因為那個時代文化傳播條件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人們對藝術美的理解速度!

往往寫一部好書需要好些年的推廣,讓人能看到,讓人能理解其中的樂趣和深度,這還是因為其娛樂特性才能較快讓大眾瞭解到書與作者,而繪畫則不盡相同,雖然繪畫創作作品具有一定娛樂性,但它是唯一的,只能通過有限的展覽來讓大眾認識到,這種認識會比書籍慢無數倍。當然,有人說總有慧眼識珠的人,但現實是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能及時遇到知音是莫大的機緣,遇不到的被歷史埋藏的成了大多數的情況。

即使遇到能理解這個作品的藝術高度的人,這也只是一小群人,這一小群人在物質、名望等各方面條件都很微弱,能給予作者的也是有限的,如一些收藏家,雖然鑑別出其造詣價值,到最終讓其成名還是需要時間的驗證。

另一方面,一款絕版繪畫比可能還有系列作品的,要更讓人體會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戲雨蟬

每一件藝術作品的商業價值是由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及歷史價值綜合起來所決定的,梵高的畫為什麼在他生前賣不出去呢?有兩方面可以論證,

一:梵高曾這樣說過“作畫,我並不謀求準確,我要更有力地表現我自己”,梵高的這句話會讓很多人誤認為他的作品只是在表達自己個人的思想情感而已,因為買畫收藏畫的人會認為這樣的作品缺乏社會價值甚至是歷史價值,我稍微解釋一下,歷史價值是指對歷史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或者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義,

二;梵高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畫家,而且是一個出色的作家與哲學家,獲得這一項殊榮的時候,梵高已經去世了4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